馬立
4 months ago
【做一個堅定且驕傲的少數派】

我的政治啟蒙很晚,甚至是到了大學畢業,已經在唸碩士的時候才發生的;在那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臺灣曾經有過紅衫軍,有過野百合。對於政治,對於臺灣的主體性等思考,是因為很偶然地在某處看到了關於「臺獨」這樣的字眼。當時的我想說,「為什麼會出現『臺灣獨立』這樣的主張?我們不是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因為抱持著這樣的疑惑,我自己去查了很多資料,瞭解到很多以前不瞭解的事,知道了許多過往不知道的臺灣歷史。

(下接)
latest #6
馬立
4 months ago
我是一個很怕事的人。很多時候我寧願不去接觸不去理解,因為一旦知道了、明白了,就變得有義務要為那些認知負責;但我在2011年服役前參加了【中華科幻學會】正式成立成為法人前的第二場活動,因而開始對臺灣科幻圈有所接觸,更重要的是,即便許多所謂前輩大都抱持著莫名的大中華主義,但我也在那個圈子裡認識了許多對我日後的意識形態建立相當重要的前輩與朋友。那段時間,我看了《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去參觀了鄭南榕基金會、國家人權博物館,也試圖用文字整理我自己的想法與主張──或許可以說,《電腦人間》是我這十多年來的某種「期中報告」吧。
馬立
4 months ago
有點扯遠了……想說的是,我覺得我一直都是一個有點「叛逆」的人。即便已經進入了科幻圈、奇幻圈這麼多年,我對於所謂熱門、出圈的作品依然興趣缺缺──我還是沒有看完EVA、沒有看完《冰與火之歌》,對於當季熱門番也是要看不看的,就算《葬送的芙莉蓮》跟《迷宮飯》也是已經播完或快播完才開始慢慢啃。我似乎一聽到、看到那種「一定要看」的字句,就會本能反應的避開、退後,先想想再說。

所以,我一直覺得我是某種少數派。
馬立
4 months ago
事實上,歷史的進程常常都是少數派推動的。日心說、演化論到板塊運動、細菌致病,彼時都是由「少數人」提出,被質疑、譏笑,直到被證實無誤,證實為真。此外,在人權方面,也同樣都是由少數派推動,大多數的人民坐享其成的;像是當前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也都是在「民意多數不支持廢死」的情況下,由政府(藉由議會辯論、投票表決後立法等方式)帶領國家走向此路──就跟臺灣通過同婚法案的進程類似。

而如今的臺灣之所以擁有民主自由,也是因為許多許多年前,少數臺灣人的努力所達成的──用「努力」來形容他們的奮鬥可能太過簡略了,但我想會來閱讀這些文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兩個字背後的意義。
立即下載
馬立
4 months ago
我是外省第三代,四位祖父母中,只有外婆是本省人;我生長的環境很藍,我想我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某種意義上也是「叛逆」的結果。今天晚上有許多我深愛的作品台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像是──

「……故事中的主角有很多機會放棄,但他們沒有,他們仍然堅定向前,是因為他們抱持信念。」
「我們有什麼信念,山姆?」
「這世界上勢必存在著一些美好的事物,佛羅多先生,而那是值得我們奮戰到底的。」

又或者像是──

「自由的代價很高,但我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如果只有我願意,那我也認了,但我相信我必不孤單。」
馬立
4 months ago
最近主要在玩的遊戲是《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我後來覺得我之所以喜歡一代,是因為它像托爾金的故事那樣,充滿了北歐神話那樣的宿命論。就像北歐眾神知道諸神黃昏必將到來,卻也依然奮戰那樣,《死亡擱淺》的世界裡,第六次大滅絕就在眼前,但遊戲裡的角色們依然努力與躲藏在地下的人們連結,努力活過每一天。在真正的終點到來之前,我們依然要生活、要愛、要笑,要體驗終點前的每一刻。

我們是少數派,但我們不是一個人。讓我們繼續做一個堅定且驕傲的少數派。

加油。

(完)
呸姬
4 months ago
我們不是一個人 (gym_okok) (hear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