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會這樣想!? 
          
        這次的有8位被罷立委跟新竹高安安的不同意票比上一次的得票數還高。
    
     
        賴、綠營、DPP如果沒有警惕的這個中間游移選民的轉移,那明年大概會再下去一次。
    
     
        "選民討厭的,永遠是「正在執政的人」。"
這不只是在台灣,在全世界民主國家都一樣——執政者要負責、要被檢驗、要承擔現實的失敗與壓力,而在野黨只要會嘴就行。
    
     
        DPP失去了「說故事」的能力與民心;
又在錯誤時機推動政治操作;
中間選民看不下去,於是選擇讓他們自己「吃一次悶虧」。
當中間游移民眾不再喜歡你,而你還不懂得收斂、反省、等待時機,那麼他們就會用選票教你認清現實。
    
     
        像我是非常反共的人,所以我討厭那些所謂的愛國粉紅,但"公民團體(?)"用的方式過於偏激,那跟對面的小粉紅有甚麼區別?難怪你們會被反對派貼上綠共標籤。
    
     
        國會選舉本來就是藍營小贏,罷免這場仗本質上(在非綠色眼裡)就是DPP「輸了選舉還想翻盤」,結果當然在原本藍營就鐵票倉的選區撼動不了。
綠營、公民團體講的那些話當然本來就無法撼動藍營基本盤,但再更用甚麼不投就不是台灣人,這種超級對立的話,那本來游移的選民直接告訴你答案了。
    
    
   
        在去年是三組人馬的大混戰,這次直接沒了白色繳屎棍,那就只是回到傳統的「藍綠重新對決」。
白色的精神領袖都被抓進去了,不管到底柯是黑還是白,那鐵白肯定把仇恨全轉移給綠的阿。
怎麼會有我將軍都被抓走了,還去投給你們綠的這種想法。
    
     
        民主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信仰。
如果人民開始不相信制度是公正的、選輸可以用罷免翻盤,那整體民主遊戲就會崩壞成權力鬥爭與消耗賽。
而這次,DPP被懲罰的不是一個政策,也不是一場投票,而是:
破壞制度公約的「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