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Stint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最近重看了十二國記 華胥之幽夢
說的是才國的故事
一直聯想到台灣的政治

看著大罷免正反兩方的說法
看到傅崐萁在花蓮的政績
反思了一下觀點

有沒有可能以前深信不疑的事情
或根本不知道卻說知道的事
其實是沒有經過推論的腦內幻想
事實根本不是如此

很喜歡書內的幾句話 才國前王砥尚留下遺言 責難無以成事 責難別人容易,但不會因此改正什麽事情 沒有必要爲了自己不懂而感到羞恥。 如果說有你應該感到羞恥——應該後悔的事情,那麽只有一個,就是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確信
Little Stint
3 months ago
“所謂改正,就是這樣的事吧。能夠向對方說出不是那邊、是這邊時,才能稱之爲改正是吧?”

也許是這樣。我首先告訴了他這不對。雖然我不能指出怎樣才是對的,但我跟他說我不能贊同你現在做的事情。不過既然他聽完我的話,還對自己要走的道路有自信,那麽就照砥尚自己希望的那樣去嘗試也好。”

如果砥尚大人錯了呢?”

“如果明白自己錯了,砥尚是能夠接受並且能勇于改正的人,我相信他。”

慎思說完,露出一絲微笑。
Little Stint
3 months ago
“我並非知道砥尚在做的事是錯的,只是感到不適宜。既然感到了不適宜,就不能伸手幫他。但我無法對他說出怎樣做的才是對的,所以沒有譴責他的資格,也沒有想過去譴責他。所以青喜也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去做。你如果覺得砥尚做得對,就去他那裏援助他。”

責難人容易,誰都能做到。但是,單純責難卻不能告訴對方正確道路的話,從中産生不出任何結果。改正意味著要成就什麽事情,而責難什麽也成就不了。”

譴責人很容易,特別是像我們這樣,高舉著理想譴責人真的很容易。但是我現在覺得我們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過,那些理想是否真的能夠實現,是否真的是國家應該的姿態。看到扶王課的稅重,就那麽單純地認爲減輕爲好……

就是宗王,聽說以前也不過是市井裏一處會館的掌櫃。對那樣的宗王來說,會懂得何謂施政嗎?
Little Stint
3 months ago
以上部分節錄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