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筆記)
每次寫作的時候,就像進入了自己創造的世界汪 (。>ω<。)
最近其實還是焦慮著,不太知道活著的意義,雖然還是努力著,仍然感到很厭世。不禁想到,如果有人可以替自己活就好了。每天睡著的時候是一種人生,醒來後是另一種,就像灰姑娘一樣。
雖然嘴上說著不想努力了,仍然在這裡寫些什麼。
或許有志創作的人就是命賤吧?知道會很辛苦,還是幻想會有如異世界般的人生。
不如真的去吧。要怎麼去我也不知道,交給科學家跟神祕學者了!
想了想,好像該替每一樓標上日期?
似乎也不用?噗浪可以看到每樓發文的時間。
那天深夜跟朋友煲電話粥,她分享了很多創作的東西,其中聊到家庭書寫是她很痛苦想逃避的一塊。想想我也是呢,剛好最近在看影集《忘了我記得》,女主角跟她爸爸的日常好真實、好無聊、好痛苦。以前看劇看到有代入的部分,即便那是痛苦掙扎的,仍會幻想、想要體驗,但這次的詼諧平淡讓人敬謝不敏。
地獄在現實已經夠多了。
朋友還說,去文學營很像大型心理諮商。(不太確定她說的是整個課程還是單獨某堂課?)沒說出口回應的是,之前去上編劇班也是,家庭中的某部分被赤裸裸的挖出來攤開在老師跟同學面前。如果那不是個安全的環境是很難做到的吧。
對了,這一樓會一直用到8月底,9月再蓋新樓。
真的好懷念過去創意爆棚的自己啊!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個概念,瞬間就有想法冒出來,似乎有源源不絕的靈感,但現在只覺得「無聊」。慘的是那種感覺像便秘,無比羞恥、無比焦躁,不是佔著茅坑,是茅坑把我吸住了,只能一直聞那深埋坑底的污穢瘴氣,像屍水的味道黏在鼻腔的黏膜上。
但我能怎麼辦呢,除了一直寫、一直觀察還能怎麼辦呢。或許有些失去的東西真的回不來了吧,還是繼續當不死心的討債者,用訊息轟炸早已疲勞的腦子。
寫作還是快樂的,至少這三天在噗浪蓋小黑屋真的感覺有「什麼」回來了。或許那又是另一種錯覺,就像科學無法證實人是有意識的。
三天捕魚,兩天曬網,說的就是我!
每天寫隨筆真的是很難維持的習慣啊,是不是因為又開始內耗了?剛好晚上聽了周慕姿跟敏迪podcast,主題就是聊內耗,裡面提到內耗有四種主要型態,不過一個都記不住,只記得怎麼判斷內耗的準則「自己甘不甘願」。有時候一件事做的過程明明很痛苦,做完卻可以得到滿滿的滿足,那是對自己有益處的事——周慕姿提到的例子是頭痛時去跑步,跑完感覺心情舒爽、頭也不痛了;反之,明明很辛苦地完成一件事卻無法坦然接受那個成果,那就是內耗。
想想也蠻奇妙的,畢竟人都會想要證明自己、想要達成某個可以被別人認可的事,那個過程一定是窒礙難行的,完成後也多少會對在過程中的表現評分。所以與其說對結果滿不滿足,不如說有沒有享受那個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