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Mafia
3 months ago
在社群媒體上我看到許多「投不同意不代表不愛台灣」的聲音(我還看得到這些,代表同溫層還沒那麼厚),開始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想,它字面上是對「投同意,愛台灣」這個命題的懷疑;事實上,政治的決斷跟道德的決斷一樣,沒有懷疑、懸擱這個選項,不同意也好、廢票也好,它依然是一個判斷,而這個判斷是在說,「我認為可以在為保守勢力保留政治權力的同時,去達到台灣人的幸福」。
YuriMafia
3 months ago
我想這是進步派的宿命,進步派追求「政治」的、「過於政治」的生活,這樣的激進立場使大眾反感,因為他們所主張的議題正破壞著原本被視作理所當然的日常(二元的性別、白皮膚的小美人魚)。對於台灣社會上的多數人來說,立法委員主張廢除同婚專法、打通中央山脈,或是凍結憲法法庭,並沒有對其幸福有所削減。(權利—幸福,我們好像永遠來不及去聊義務—正義;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最委屈的、政治的受壓迫者)
YuriMafia
3 months ago
好死不死,一個倡議的行動註定帶有許多的情緒(以更有效率地聚集社會裡弱勢/少數的力量),這些行動的表象對於一個議題外的人來說,顯得狂熱甚至噁心。於是當他們被要求表態,其提出的理由不乏源自「既然你們逼我、那我偏不要」的反射心理,或是將議題連結為此乃政黨鬥爭而非國家安全(國民黨、民眾黨的論述)問題,而站在反對立場。這些人的不舒服並沒有錯,但是他可以去對失去家園的原住民、去對希望成家的同志說:「我的心情比你的心情重要」嗎?——當然,他沒有義務不這麼說。
YuriMafia
3 months ago
在網路的口水戰之外,我覺得從去年的遊行到今天的罷免行動中,願意過「政治一點」的生活的人是持續增加的。消極一點地說,你不修理政治,總有一天會輪到政治來修理你。「亡國感」的火力不夠,總有其他議題降臨。當一個人真正地體會世界上其他生靈的苦痛,也會慢慢在意起正義吧——會發現,「過於政治」是必要的,否則你無法超越個人,去體會他者的境況。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