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在《龍與地下城》五版中,規則書對一般職業的薪資與日常生活的花費設定,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根據《城主指南》,一位熟練工匠每天可賺得約 2 金幣,而《玩家手冊》則規定「舒適」等級的生活開銷也正是每日 2 金幣,這意味著工匠僅能勉強維生,毫無積蓄空間。更不用說勞工每日僅得 2 銀幣,恰與「貧窮」生活的最低門檻相當,長期處於無法翻身的困境。

然而,這些職業卻被描述為中產階層,與其收入對應的生活條件不符。像是治療藥水(50金)的價格,已足以抵過普通人數月的收入,這進一步凸顯了世界觀內「冒險者」與「普通人」之間的極大財富落差。

這種設計上的失衡,可能為了遊戲動力學:D&D 的刻意設定高昂的生活費與道具成本,來推動玩家冒險,將「風險中的獎賞」設為主軸。因此更是探險核心的幻想資本主義,而非社會模擬。
latest #9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然後,1 金幣的實際購買力存在矛盾。若以每日口糧 5 銅幣計算,1 金幣可買 20 份軍糧。以台灣國軍軍糧約每餐 50 元估算,1 金幣約值 1000 元台幣。但熟練工匠日薪僅 2 銀幣(0.2 金幣),若以台灣工人日薪約 2000 元計算,1 金幣則高達 10,000 元台幣。相較之下,規則書中中產生活每日需 2 金幣,又將其拉回約 1000 元台幣的生活水準。這反映出 D&D 的經濟設定偏向冒險導向,缺乏庶民經濟的整合邏輯。

此外,一加侖啤酒售價 2 銀幣,相當於 300~400;葡萄酒同價,約 500~600。普通旅館 5 銀幣,對應 800~1200;舒適住宿 2 金幣,約 3000~4000。

如果以物價為準,工匠與士兵的薪水會很低;而以薪資為準,物價又太高。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但如果這不是錯誤,而認真考慮其薪資與物價關係。這樣的經濟矛盾勾勒出一個冒險者為核心階級、庶民階級受壓榨或不具經濟主導權的社會結構。

兩套物價與薪資系統同時存在:一套屬於「冒險經濟」,一套屬於「庶民經濟」。熟練工匠無法靠技藝致富,反而成為低薪階層。這反映出一種「暴力與探索決定財富分配」的社會:不是靠勤勞,而是靠殺怪、奪寶。這也強化資本社會的封建性與階層穩定性——底層難以翻身,中產難以累積資本而終會滑落。

住宿、酒水等物價看似偏高,反映出它們主要針對冒險者,而非庶民。對冒險者而言,2 金幣住一晚是合理支出;但對一個年薪不到 100 金的工匠而言,根本無法想像。這讓市鎮的旅館與商鋪,其實更像「外匯特區」——庶民可能根本不使用這些服務。我們在英法殖民地港口或清末到上世紀的中國,都可以看到經濟特區呈現這樣的雙軌經濟,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這種經濟結構雖不合理,卻反映出世界觀的潛台詞:只有踏上冒險之路,才能真正參與資源分配;其餘人等,只能在貧瘠的日常中求生。換言之,這是一個靠暴力撬開階級上升通道的封建幻想社會。

低薪高物價的經濟現狀,刻畫出階級分明的資本封建社會:庶民以糧食與銅幣維生,貴族與冒險者則掌握金幣與魔法物資;社會流動性幾乎完全仰賴冒險行為。其不合理之處,正體現某種社會現實,只有冒險,才能消費;不冒險,連活著都嫌昂貴。一個脫離庶民現實、以冒險報酬為主的英雄經濟體。

冒險者只要完成一項任務,就能獲得上百金幣的報酬,甚至從地牢中攜出整箱金銀財寶。這使得「冒險」成為唯一的社會流動通道。勞動價值不是累積財富的可靠手段,反而是無力自保的象徵。只有跨入戰場、穿越地下城、與怪物搏命,才能突破階級邊界,獲得足以改變命運的資本與資源。
立即下載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那尤其法師又是怎樣經濟地位呢?以抄法術的墨水為例。法師屬於資本密集型的菁英階層,其地位源自對魔法知識的壟斷。抄寫一個一環法術需 50 金幣,等同庶民一整年糧食或 250 天工匠日薪;五環法術需 250 金幣,足以購買一座小屋。完整法術書可能需數千金幣,相當於城市豪宅或莊園的價格。

經濟高門檻讓法師訓練排除平民,只能來自貴族、學院或戰功贊助。法師不僅掌握魔法,更操控知識,彷彿現代社會中的稀有技術專業,既是擁有力量也受制度尊重。

在這樣的貧富懸殊之下,冒險者招搖過市不但可能引來敬畏,也容易成為目標。他們走進任何市鎮,幾乎都像移動的金庫,會被盜匪盯上,甚至遭城市貴族或地下勢力設局剝削,都是自然的社會反應。因為這世界,財富不是靠生產或貿易累積的,而是靠「奪取」得來——無論是從地城中,還是從冒險者身上。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至於房價部分,在《城主指南》中,小屋約需 100 金幣 建;商店附住宅等中型建築需 500~1,000 金幣,而莊園或宅邸則可上看 5,000 金幣以上。

考慮熟練工匠每日工資僅為 2 銀幣,每月工資約 6 金幣。表面上,小屋只需 100 金幣,看似工匠工作一年多就買得起。但實際上,工匠年薪約 70 金連「簡樸生活」的每日1金都入不敷出,根本無法存錢。只有在家族支援、施捨、偷拐搶騙的情況下,這筆錢才可能累積起來。

而對冒險者而言,打一場地城輕鬆拿到上百金幣並非難事。他們往往在數次冒險後就可購屋自住、甚至經營據點。「財富來自風險」風險不可避免,而是通往資源的唯一道路。這是一個「只有冒險才有未來」的世界。想翻身?那就去地下城拼命吧。財富集中於少數強者之手。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若資深工匠過著「貧困生活」,每日收入1金、每日支出2銀,那麼每日可存下0.8金,約三至四年便能累積1000金幣,足以購買一戶城市住宅。

這大致相當於現代臺灣一位月薪10萬元的資深工程師,選擇極端節儉的生活方式──每天吃泡麵、合租頂樓加蓋、冬天冷夏天熱,不看病、不娛樂、無家庭責任──將月支出壓到2萬以下。

然而現實中,即使如此節省,若目標是買下一戶總價1000萬元的臺北市住宅,也得花上十年以上才能存到足夠的自備款或總價。

由此可見,D&D中的中產勞工雖然收入不高,日常生活開銷也不低,但只要願意節儉,仍有可能在幾年內實現置產夢;反觀現實社會,即使高收入者極力節省,也難在合理時間內靠勞力累積財富購屋。

從這角度來看,D&D的世界也許是低薪、高價、危險重重的奇幻世界,但至少房子,比我們的現實便宜得多。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雖然 D&D 世界的資深工匠有買房優勢。但三份簡單餐點也需3銀,約佔日薪三成;若選擇豐盛飲食,飲食就可能花掉大半工資,只有麵包2銅的話,一日三條便落在一成以下。而臺灣資深工程師月薪約 10 萬元,三餐若約 300 元,僅佔日薪 1%。在衣物方面,D&D 一套套裝需 5 金,等於五日薪;臺灣全套套裝約一萬元,僅相當於三天薪資。交通方面,D&D 的一匹馬約 50 金,相當於 1.5~2 個月薪資,對照臺灣一輛機車若為7 萬元,為高薪族 2~3 週薪資。

雖然資深手藝人在D&D的日常開銷和物價偏高,但房價壓力較小;臺灣的高階工程師,卻仍難敵房價高漲。還有的反差在武器——D&D中一把長劍(15金)約需半月薪水,而臺灣合法步槍(含配件、彈藥)為月薪三成左右,臺灣的武器價格反而便宜。當然,臺灣的步槍對庶民來說是不合法的。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D&D的經濟體系雖不合理,卻誠實呈現暴力與風險主導的階級結構:只有踏上冒險之路,才能參與資源分配,否則連活著都嫌昂貴。這是封建英雄經濟——知識被壟斷,財富靠奪取,社會流動只能搏命。

在這樣的世界裡,資深工匠只要存幾個月薪水,就能買下長劍與簡易裝甲,裝備齊全後便可接委託、下地城,試圖翻轉命運。即便如此,他仍不如騎士後裔含著魔法裝備出生,連搏命的起跑線都不公平。

而在現實裡,雖然武器價格更便宜,但那不是正當營生。月薪十萬的工程師,若想轉行創業、投資,或靠內容變現當網紅,得花上多年準備、燒錢、熬夜、碰運氣,也未必能上岸、出頭。這地下城不是怪物出沒,而是制度江湖;輸了沒人歌頌,贏了也可能捲入政商風暴。他們走進創業沙漠、投資修羅場或網路海洋。一樣需要膽識與犧牲;但不被認為是英雄,而沒有詩歌與傳說,只有統計與代價。
我以為這種世界的居民,房子都是自己蓋,材料來自大自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