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展覽
北美館「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看了好充實!

相對於某些潛心作畫的畫家,倪蔣懷好普通人,受教於石川欽一郎,畢業後先去做教職、後進入礦業(看到礦業會想到洪瑞麟,果然後來有出現他,但洪比較是跟倪蔣懷的兒子同世代),看他忙碌之餘各種繪畫寫生,還不忘跟日本的老師、同業聯繫,覺得超認真斜槓的。好喜歡展間某個速寫本提到,他有次陪同客戶去旅行,中途屢屢想痛快作畫,但礙於要招待沒辦法,好不容易分開後才能偷閒狂畫,好可愛!北美館也在展間重現他生前本來想建造的「寶峰美術館」,好有心! https://images.plurk.com/1dNVJhedYeSjvpSuz5q5nb.jpg https://images.plurk.com/7mxnj6uY40ya8M8ajURbuf.jpg https://images.plurk.com/iV5s81DUm66tVZHxhTxJV.jpg
latest #29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但偷偷說,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的老師石川欽一郎的畫風。但很喜歡北美館的安排,第一展間多半是習作,第二展間則是他開始在礦業工作後的寫生,真的能看出個人風格的差異。習作期間有很強的石川影子,較強調暈染、留白,風格比較清新淡雅,礦業時期則明顯感受到用色更濃烈、輪廓更清晰,更有生命力!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YEfXqwZxfNU8oLbodgsi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2DXL3hmRboCqvXHGiGRRC.jpg 習作

https://images.plurk.com/2jlNMxfrfJDyt1WZJLbIu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VDHr1BCYHO86hwUBziHzS.jpg 礦業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也很喜歡導覽比起歷史的部分,像是倪蔣懷有段時期在基隆發展事業,也很常寫生,但基隆港當時是日本的軍事要塞,所以他的畫作很多背面都會有審核印章。還有些畫作會刻意把山的輪廓線畫得模糊一點,避免被認出地點。
https://images.plurk.com/7INndQaGTS55wxzEA8mqjI.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iSHSpmwjStdvhv8SYgS2.jpg
另一種「審查」:當繪畫寫生的自由與軍事機密衝突時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但我比較介意的是,說明影片中的「畫作背面」都是另一幅畫欸?是節省畫紙?但依照他的社經地位,不需要這樣節省畫紙吧?好好奇喔。(有寫信去問了北美館,希望有回覆) https://images.plurk.com/4XOHcdqMOv0zLvvkHCySg9.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cBofqReap4uroS0M8zWV.jpg https://images.plurk.com/6efyWN5ZJmgB6xrpnvRAMI.jpg https://images.plurk.com/6KJYvAgra4vmaC4b8IiaYz.jpg https://images.plurk.com/1IRayUPV9voAKPEzjrMDp1.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然後看到他的畫家好夥伴陳植棋就覺得好熟悉,

尤其是「真人廟」這幅畫,太常看到倪蔣懷跟陳植棋的兩幅作品並列了,這次只有一幅反而不習慣。 https://images.plurk.com/uwY6mahpM89H2Pcbrfpri.jpg 「美術街角」 台北市建成町1丁目244番地—陳植棋《真人廟》(1930年)(上篇)
「美術街角」 台北市建成町1丁目244番地—陳植棋《真人廟》(1930年)(下篇)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雖然我個人沒那麼喜歡倪蔣懷的人像畫跟裸女畫,但聽導覽,聽到日治時期台灣很難找到模特兒作畫(尤其是裸體模特兒),多半是拜託家人親友,倪蔣懷是透過朋友陳植棋從江山樓找藝旦鴛鴦當作畫模特兒,覺得好有意思。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然後我看了說明牌才發現,等等陳植棋因為參加台灣師範學潮而被退學,那個《芭蕉的芽》提到的台灣師範學潮?! https://images.plurk.com/7IPnWav5T9KbOqfSvHbpM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klsEJpWD7FdTcxaMwH7Ol.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QRzOJU1uFWYyWq2cNVV4.jpgFacebook on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AmL9uDk3nb2A7UO3FOsLQ.jpg 《芭蕉的芽》的罷課事件取材於1924年的罷課,但有很多改編,起因也不同。真實歷史是因抗議修行旅行安排依照少數日生意願,後續又以態度問題開除台籍生引發罷課,漫畫則設計成校刊審查問題。 https://images.plurk.com/5oTAyaQg3L5p8uE8KwrRyO.png https://images.plurk.com/B6UjiyFoHXsydzsGzzcom.pn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另外在倪蔣懷日記看到他提到早早過世的陳植棋跟黃土水都好難過😢 https://images.plurk.com/5ykoHaj0HzDnEZUSNY5MZ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9aWlvZ07su9WEKRx6tiwM.jpg 雖然日記寫得好簡略,但前一天才剛探病完,隔天陳植棋就走了!還要幫忙聯繫報社、朋友。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從速寫本搭配的日記,感受到想畫而畫不得的焦躁! https://images.plurk.com/10cp1IQcJhaTEkMMHgYR43.jpg https://images.plurk.com/5zKd45py3cJdaJqjIUoQg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h3S06XtRbOwLDiY8r4MI.jpg https://images.plurk.com/1QC4tGyceTM4LHQkrMmshx.jpg

語音導覽的文字版: https://images.plurk.com/6t4GsUVsefejtAEA4HnW0u.png https://images.plurk.com/35BWPSHRrw1BZVs4Wqqaq8.png

ಠ_ಠ - 去看倪蔣懷展 他的速寫碎碎念好好笑 幾乎一直在想畫但不能畫/不好畫 ……二點出發,途中經過船...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好喜歡北美館在展間中設計了「寶峰美術館」,這美術館本來是倪蔣懷想搭配恩師石川欽一郎77大壽,加上1930年代美術館越發被視為某種現代化、進步的存在,他也想藉此提高台灣人的相關意識,本來預計1948年開館,但因為他1943年生病逝世計畫作罷。看到那個收藏(他還拜託日本友人恩師幫忙購畫)+藏書量(他收了超多畫冊、圖錄、論述書籍),嗚嗚真的好有心! https://images.plurk.com/2nPuZsbTIxfnCRL5rjMSGy.jpg https://images.plurk.com/1fvTcBFqj30vltCk89mOTX.jpg https://images.plurk.com/41BUKy2Lds0Hk7f7zqp5BQ.jpg https://images.plurk.com/11mFbqI1YRpGLtqaau8Nk1.jpg https://images.plurk.com/jZMeLi5bshXY9Du1sWsm9.jpg https://images.plurk.com/8IS07FkGAmIpQS1qoiBR.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看年表注意到的事情:
https://images.plurk.com/YkEUe5ht9DOiek7Sp41aP.jpg
1940年,因「五二七事件」將日記全數交予審查以自清,事後當局僅退還5本。

1941年,11月,由長子倪侯太陪同赴大阪就醫。

五二七事件就是瑞芳事件。
瑞芳事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images.plurk.com/7oZWJC64oji9giCmXWvx64.jpg
去大阪就醫時他還有順便去看了大原美術館的畫展,長子倪侯太在洪瑞麟逝世週年後的文章有提到這件事: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洪先生對美術的貢獻是大家所公認的。不需本人再加以敘述。從展出的每一幅畫面都溢出洪先生對美術的執著熱愛的心火。就想起在五十六年前,抱著病苦的身體,往訪日本倉數的大原美術館,而終日站在雷諾瓦的畫前久久不離,不忍走開的父親。深信對這次畫展的成就,感覺最欣慰的不是別人乃是我的父親。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嗚嗚嗚嗚嗚嗚我要哭死了!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不過導覽說明第三段提到的「倪蔣懷油畫遺像」疑似寫錯了,因為是鉛筆畫啊?語音導覽還這樣講:
「您眼前這件〈倪蔣懷畫像〉作於倪蔣懷逝世的1943年,記錄了他最後的身影。您方才走入「寶峯美術館」展區所見到的倪蔣懷油畫遺像,同樣出自洪瑞麟的手筆。該件油彩畫作筆觸謹慎、刻劃仔細,與洪瑞麟常見奔放的風格大相逕」,變成有兩幅畫了,到底怎麼回事?(已反應給工作人員跟寄信詢問了) https://images.plurk.com/AA7lfkwWr2FddrXymktiB.jpg https://images.plurk.com/1MD80RGkElxBdpET6uqw7L.jpg https://images.plurk.com/7fWC6ImUl66ZQYtxHTNQTD.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很喜歡「寶峰美術館」都會對畫家加以說明,特別是可以感受到當時候畫家之間的交流很多,倪蔣懷也充分利用自己跟基隆顏家的旁系姻親關係,帶老師朋友去陋園作畫。

陋園|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倪蔣懷跟顏家的關係可見此文:解讀倪蔣懷《基隆顏家陋園》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tKWJ7p9KUMUuhifRL7RF5.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Sp8tvc76Y6EKuKIUJ8lQ.jpg https://images.plurk.com/71DrevkReDq0NgqDXXrKqZ.jpg https://images.plurk.com/5MKfNgF6ggHzTIzPt1taPL.jpg https://images.plurk.com/KA88cOxQ7ZhWDCFl1Bs5Q.jpg https://images.plurk.com/cYC6qCaSWRFNdYRP0gwsm.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1czFTSnZbNgIopNuPM4L.jpg https://images.plurk.com/6GSqIHiqLTLof5BoGxZpQD.jpg https://images.plurk.com/iNXK9FQD8RGCK4FbJbYd4.jpg https://images.plurk.com/5SKGexV1TQqMSVxHjVveQe.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dpEX8kSF0qbVu4IiZmT47.jpg https://images.plurk.com/5UIOgnwSCV4AFOsxwiEz09.jpg https://images.plurk.com/4aQPmwQ4odZ9yDvrUJzWtP.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QBu2mMBxfzKqBhp3gvtu.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雖然我自己並不是特別被倪蔣懷的畫作給戳中(嚴格來說,我更喜歡石川欽一郎的作品),但我很喜歡他筆下紀錄了那個年代的台灣,尤其是《廟旁》這幅畫,高高的廟宇飛簷、電線桿及水溝帶出的透視,都把傳統跟現代的時間點交會描繪地好生動! https://images.plurk.com/7vuYThELk5CPyissAzkeZ0.jpg https://images.plurk.com/1FFd1MYg4YdoHbJRs5Hafn.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他筆下的建築物也很有意思,特別是受石川影響,很喜歡帶出建築周邊的風景而不見得從建築正面繪畫,取景視角很有趣! https://images.plurk.com/3L2oR5iuPK0amC849hjDO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XlHJZ5tVOfuy7BbRkN9t.jpg https://images.plurk.com/1WONP4QraGZ7uQIYrMeUoL.jpg https://images.plurk.com/1s9Gnj0AuIhnyk2sV57wik.jpg https://images.plurk.com/12IANXljRdGsle4eEaSBEP.jpg https://images.plurk.com/5YCPYL6tari3cKYU9TvEiq.jpg https://images.plurk.com/5PFZgzcRJJhRzOuTYahN4A.jpg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網站上可以找到「語音導覽」的文字版。
https://www.tfam.museum/...


下收其他筆記: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文獻研究室 典藏捐贈 | 現代美術期刊 - 現代美術+
談捐贈始末的文章,文章很長,挑重點節錄於下:

1920年倪蔣懷受顏國年賞識,他從粳子寮搬家到基隆市區,利於和顏家的往來。
1929年倪蔣懷租下林開郡三層高的洋樓(位於今基隆市仁愛區愛一路45號,是基隆有名的鬼屋)而居。此洋樓面臨基隆港視野絕佳,可眺望整個基隆港與碼頭,在此,他畫過許多內海的船隻與輪船入港的情形,戎克船、舢舨船、起重機,碼頭倉庫與基隆公會堂都常入畫。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此外基隆驛(火車站)附近的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支店、大阪商船基隆支店的辦公室,以及「基隆港合同廳舍」(今基隆港務、關務的聯合辦公室:海港大樓)與田寮港(田寮河)畔的基隆郵局、顏家花園、高砂公園,還有郊區的牛稠港、蚵殼港(西定河)、石硬港(南榮河),都是他寫生的所在。當時這些作品都需要送到基隆要塞司令部檢查,檢查通過後會在畫作背面蓋上「基隆要塞司令部檢查濟」之章,「濟」是完成的意思。章上面的日期不是寫生當日,但約是一個月內的作品。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此次捐贈石川欽一郎的作品共有36件,包含箱根、倫敦、佛羅倫斯、臺灣的基隆陋園、福州、高雄山下之町(今鼓山)、太平山的風景。最具意義的是兩本寫生冊頁,即《花鳥風月帖》與《波濤萬里帖》,《花鳥風月帖》是1929年石川贈送給倪蔣懷的,肯定他成立臺灣繪畫研究所,推廣美術教育的辛勞。畫作內容是上野不忍池、岳南小景(富士山)、奈良、松島、甲州八嶽、嵐峽、屋島、日光、豬苗代湖、瀨田長橋寫生,都是日本的風景名勝。1929年2月3日倪蔣懷的日記記載:「拜訪石川老師,受贈《山紫水明帖》,石川老師鼓勵我,決心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擬成立美術研究所。」6月29日倪蔣懷去臺北,準備研究所之設備、畫架等。晚上拜訪石川老師,報告研究所的事,石川再次送他畫帖,題為《花鳥風月帖》,嘉許倪蔣懷的努力,將對臺灣社會有所貢獻,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的確在這個研究所培育出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三位臺灣傑出的畫家。
《波濤萬里帖》意指經過萬里波濤遠渡重洋所畫的異域風景,內容是歐洲的寫生冊頁,從東京千代田區象徵近代化街屋的日比谷開始,到法國南部馬賽港,再到倫敦、瑞士、威尼斯、阿爾卑斯山麓與地中海、巴黎聖母院、英佛海峽。之後又取景非洲、印度、廈門、揚子江、北京城外,許多應是在客輪上遠眺陸地所畫,這本冊頁署:昭和4年(1929)仲秋,石川在二月送《山紫水明帖》(北美館2018年購藏),6月送《花鳥風月帖》,秋天又送《波濤萬里帖》。三本冊頁是石川先生在1929年贈送給倪蔣懷的,師生之情由此可見。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四、蒐購美術圖書
倪蔣懷學習藝術,除了親近石川、真野等畫家,也勤於自我學習,看展覽觀摩別人的作品,閱讀技法書籍或藝術史與名家作品介紹,都是精進的方式。倪蔣懷平日購藏許多書籍、雜誌,此次捐贈有二百多冊之多。這批近百年的藏書依性質可分為五大類:水彩技法、洋畫技法、西洋畫家與畫派之畫冊、日本洋畫與南畫家之畫冊,中國、東洋、西洋藝術史大本圖錄。當中倪蔣懷所訂購昭和時期發行的西洋繪畫、東洋文物、中國書畫、中西素描精裝套書,不僅版面很大(高53公分、寬39公分),而且冊數很多,印刷及裝訂皆極精美,相信這些書籍所費不貲。這些圖書都是從日本寄達臺灣的,一直到1940年代,就讀臺北高等學校的倪侯德,經常替父親匯款給日本的出版商。太平洋戰爭開始,許多書籍卻無法寄達臺灣,可以想見這些書籍在當時的社會是極珍貴的。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五、訂購藝術雜誌
除了購買書籍充實藝術的知識,閱讀美術雜誌可以深入專題,也是提升視野的方法。此次捐贈的數十本雜誌中,證實倪蔣懷必閱讀數種不同性質的美術雜誌,可見其求知若渴。其中包含明治38年(1905)創刊的《 》(水彩畫),其内容非常廣泛,不只是水彩而已,如1928年1月號主題為浮世繪研究,1933年1月號為畢卡索(Picasso),7月號為柯洛(Corot)。又如《中央美術》是1933年8月發行,倪蔣懷從第1號開始訂閱,此雜誌內容是綜合的,如東洋畫、彫刻、版畫、工藝美術、建築庭園都會在同在一期中介紹。此外還有《美術》雜誌,如1937年3月號主題是光風會展、春臺展、白日會展,4月號主題是獨立展、東光會展,與滿谷國四郎、佐伯祐三遺作展。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5月號主題是春陽會、國畫會展,6月是古典之再檢討,7月號主題是豬熊弦一郎特輯,1938年8月號是戰爭與美術,1939年4月號主題為諸家近作,6月號是兒童畫主題,1940年11月號主題為速水御舟。從這些主題可了解這本美術雜誌,提供非常即時的議題與寬廣的內容。畫壇各種畫會的動態與評論報導,他經由雜誌與東京的藝文人士同步獲得資訊。如楊三郎、洪瑞麟常入選的春陽會,洪瑞麟曾參與的東光會,陳植棋、陳澄波入選的光風會。經由雜誌,倪蔣懷不僅對藝術史深入,也對日本畫壇動態很了解。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快哭了,沒有想到空襲下如何保存畫作的問題,後人真的很努力!

倪蔣懷四女清蓮(二婚長女),也就是倪蔣懷遺作的救援人,曾說過:「我十八歲時老爸過身(臺語),當時人生很悲哀,但是再過十年就懂得說,好佳在我老爸1943年就離開人間,他不知什麼是空襲,不知畫友陳澄波二二八遇難,世間最悲慘的事情,他都沒遇到,算是在世時努力造福社會的福報」。

空襲逃難,倪蔣懷妻子身帶四個小小孩,分別是3歲、5歲、7歲、9歲,倪清蓮身為當下家中年紀最長的二代,救援父親畫作刻不容緩。清蓮將父親與石川老師的畫作以床單綑綁,背在身上,另交代大弟侯德看顧一小包袱,失怙的一家徒步至金瓜石,山上糧食短缺,再徒步至水返腳保長坑。保長坑 ── 倪蔣懷遺作落腳北美館的前哨站
小步寫寫
3 months ago
啊但倪蔣懷後人似乎對於白雪蘭的研究有所不滿?還因此波及到北美館(似乎是北美館也採用了白雪蘭的論述)白雪蘭竄改倪蔣懷題名「多例」之一,請北美館正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