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這段看起來就很複雜,所以我特別認真讀了一下(?)
我覺得原文的意思應該是:
1.女性主義在面對「性別認同」這件事時,(推測)第一種立場是完全捨棄父權框架,建立全新的、屬於女性主義的性別認同敘事
2.第二種立場則較為實際,有鑑於父權結構如此強大且無孔不入,完全捨棄父權框架而建立新的性別認同,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這麼做,勢必會因為缺乏立足點、無法發展認同和後續論述,而陷入什麼事都做不了的狀態
3.因此,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癱瘓狀態,第二種立場認為女性主義只能接受父權結構下的性別認同,並在接受的同時不斷質疑它,以尋找發言的位置(因為父權就那麼大也沒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