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學園裡有很多耀眼的人,熱情、自信、善於社交或是從容不迫等......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去讓人記住他們,通常只要一眼就能辨識出他們的才能與個性,不過這些都不是我該去好奇的部分。
自幼被家族灌輸的思想告訴我,身為聖川財團的長男暨繼承人,有太多該做的事以及該維持的規矩與分寸,也漸漸習慣自律、習慣站在遠處觀察,不讓多餘的情緒動搖所謂的「本分」。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視線經常落在她的身上。
初次注意到她,是在課堂結束後的走廊,其他人隨著鐘聲的結束消散而去,只有她獨自站在窗邊翻閱著手上的資料,儘管表情看起來淡淡的沒什麼情緒,卻讓本來只是經過的我將視線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秒。那時的我還不清楚她的名字,只覺得這個人看上去跟這裡的氣氛有著些許的違和,可她並不會刻意退開,就像是一面被細心擦拭過的鏡子乾淨且冰冷,用一層看不見的布去掩蓋,使其不易反射出任何情緒,精確的保持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
我知道這樣的『剛好』不是天生的,更準確來說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因為我也是如此被教會的。也更能確信她的「安靜」並不空洞,而是在篩選要將哪些東西壓縮後保存起來,哪些能夠釋出給他人看見。
日常想睡❄️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不願承認這是關注,卻無法否認自己總會下意識去尋找那道輪廓,圖書館的書架前、課後的鋼琴教室、午後的中庭花園等......她就像琴譜上未記載過的旋律一樣,而那充滿未知的魅力正不斷地在腦海中反覆出現。
我無法解釋這樣的狀態,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那個被她看見的人,但如果有天她願意開口,即便只是簡單的點頭問好,我都會十分認真的去回應。
將她交予我的這份信任,守得比什麼都還謹慎。
大概就是❄️在語氣上維持一貫的端正與些許內斂,同時在進行著自我審視與釐清內心,他的潛意識裡也從看見到變成無法忽視,雖然整個過程中不動聲色但情感已經開始在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