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無論是母系還是父系社會
「婚姻」的存在就是瓦解大家庭的同盟
將群體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
-
在父系社會的世家體系中
會透過資源和政治等因素將家族的命脈係於一體
讓整體>個人
在統治階層中,大家族可以維持的緣故,很大原因是家族和權利與地位掛勾
-
母系社會的崩解
可能原因是男性的入贅 A入贅到B的家族,使B的家族獲得多的人力,而A的家族少了人力 也就是婚姻制度的形成,本質上就是在讓以血緣為主形成的大家族的體系的崩解
latest #17
Lucky🐭
3 months ago
無論是母系還是父系社會
婚姻,即相當於一個家庭會供養出可能對於家族無用的人,也就是潑出去的水
這樣反推的話,婚姻的形成,應該是為了或許更多的利益
人力資源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
-
婚姻即是,你的家庭不用付出養育一名人的成本,就能多獲得一個人的人力
Lucky🐭
3 months ago
母系社會的瓦解,或許在於那個時候的統治/領導體系,還不是集權在某些群體手中
在緊緊依靠血緣和土地的情況,沒有更深的利益將他們連結,所以大家族逐漸崩解成小家庭,然後進入了父系的社會
-
父系透過同樣的方式來建立大家族
同時也長達幾千年的「教育」洗腦
構建了相對穩定的大家庭制度
-
如果以將人類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個群體
相對來說平民會建立小家庭,而貴族會建立大家族
大家族需要更多的資源與更複雜的連結,但銅錢也會提供難以想像的資源支撐,因為他們是「合力」、「共享」
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共產」 也是所謂的「大同」
Lucky🐭
3 months ago
如果以將人類分為貴族與平民兩個群體
相對來說平民會建立小家庭,而貴族會建立大家族
大家族需要更多的資源與更複雜的連結,但銅錢也會提供難以想像的資源支撐,因為他們是「合力」、「共享」
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共產」
也是所謂的「大同」
-
我傾向於,受困於知識教育的不對等,平民相對不會有想建立大家族的意識,也沒有能力去建構這樣的群體
不過,如果離開家庭這個關係的話
「集社」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和意識的共享?
立即下載
Lucky🐭
3 months ago
從詩經開始,就有透過各種文字來傳唱、歌頌愛情
愛情建立了婚姻的體系
如果目光沒有放長遠
婚姻最初對大家族都是有益的
只是資源長期的失衡之下,崩解是必然的
Lucky🐭
3 months ago
撇除掉愛情
人最先學習到的情感應該都是親情和友情
那麼愛情是如何居上的?
因為各種吹捧和描述,無意識地捧高了愛情的地位
如果這樣回想的話
先不管社會體系的結構
很多受統治階層吹捧的文章,都不是愛情
歌頌愛情的是平民
所以,也許,這涉及到了社會結構的對立?
Lucky🐭
3 months ago
母系到父系的轉變,是因為婚姻制度導致的人力資源失衡
在體制結構不穩定的情況下,父系取得了上風
-
大家族到小家庭的演變,是因為婚姻分割了群體
分割的本質,是因為比起群體,更重視個人
也就是重視個體的主體性
是思考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一定會在意自己的主體性
「自己」>「群體」
為什麼?
是因為基因嗎?
Lucky🐭
3 months ago
基因的本能是延續
在生活困苦的時代,群體能更好的幫助延續
如果延續下來的基因,都有著「想要延續的本能」
那麼經歷了這種長時間且不明顯的人擇
延續意願相對沒那麼強烈的基因就會被淘汰掉
而當每個個體的基因都想延續時,競爭就發生了
Lucky🐭
3 months ago
這樣的思考是合理的嗎?
Lucky🐭
3 months ago
所以從生物學來看,群體的結構被個體所取代也是正常的?
Lucky🐭
3 months ago
愛情代表了個體的慾望
親情和友情則是群體的聯繫
愛情有排他性
親情和友情則會將許多人連接起來
這三種情感都有被描述
在群體>個人的情況,「愛情」是在宣洩被壓抑的痛苦
是的,大部分的文學都是立足於痛苦之上的
所以,在現代社會,個體顯得取得優勢的情況下……
現代社會似乎很喜歡討論關於「愛情」的失能
失去「愛人」的能力
但也許,這不是一種病,這只是一種平衡的回歸? 如果一個人沒有所謂的伴侶,或許更能建立穩定的群體關係?
Lucky🐭
3 months ago
我可能是一個想太多的白癡……
Lucky🐭
3 months ago
一個制度的崩壞,不是只是單一的影響
母系與父系代表的是群體
婚姻/愛情是分割群體和個體的刀
而在群體本身,也因為資源的傾斜而有所對立

性別、資源、群體、個體、感情
它們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Lucky🐭
3 months ago
歷史是模糊的
人類共同的起源是非洲
所以世界的歷史是相似的
都是從母系自給自足的部族,走到父系掠奪的集權社會
女媧補天是一群人代代努力完善了曆法
夸父逐日是增加閏月,后羿射日是刪除多餘的日子
農耕是人類定居的起始
而農耕很注重天時
曆法就是在歸納天時
Lucky🐭
3 months ago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中文在最初,是沒有太多性別之分的文字
「子」可以是女生或男生
第二和第三人稱代詞都沒有性別
唯一有性別的只有「姓名」和第一人稱代詞
甚至第一人稱代詞的性別劃分,可能也是從父系社會開始的
英文是表音文字,我不太清楚英文的演變,不然東西方對應,也許更能硬證我的猜想
Lucky🐭
3 months ago
文字和人類社會息息相關
文字最初沒有性別
後來有了女性,是為了證明女人的重要和孩子的血統
後來女子旁的文字被弱化為無性別的文字
是因為父系社會要抹掉母系部族的痕跡
這和之後的朝代更迭不太一樣,更像是一種有意的文明抹滅,為什麼?
母系部族發展之後,應該都是智人吧??尼安德塔人應該早就混入智人中了??還是說其實智人和尼安德塔人與母系到父系的轉變有關係?
Lucky🐭
3 months ago
文字應該只有無性別之分和單指女性才對
西方的表音文字是不是也是類似呢?
Lucky🐭
3 months ago
話說其實現代雖然以小家庭為主
但本質上這個小家庭好像也服務於雙方父母的家庭
也就是說小家庭的結構,某種程度上也能實現類似大家族的感覺,只是關係沒那麼緊密而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