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觀察日記》 No.08
鎖與裂縫
#辦公室觀察日記
latest #15
掰噗~
3 months ago
是阿~
門鎖壞掉的那天,空氣像是卡住了一樣沉悶。統包通知已更換新鎖,但因鑰匙數量不足,部分同仁暫時無法拿到新鑰匙。
原以為這只是例行維修,沒料到卻像無聲的開場鈴,敲響另一波細微的風向轉變。
那天早上,B先開口,他語氣平淡,但眉頭微蹙:「怎麼會突然換門鎖?我沒有拿到新的鑰匙,舊的也用不了了,這一周的假日值班怎麼進辦公室?」
他的聲音裡沒有責難,反而像是困惑多於不滿。
立即下載
這時,H接上話,語氣輕描淡寫卻略顯分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換鎖啦,我是他們那區拿給我的,不曉得為什麼你沒有。」
他說完,特意指向我們這一區座位,語意模糊,聽起來像在解釋,卻也像在暗示什麼。
氣氛瞬間起了波紋。我聽得出來,那句「我也不知道」其實並非真的不知,而是迴避;「他們拿給我」則悄悄劃出了一道邊界,把責任與B之間劃出距離。
我沒有讓空氣繼續僵著,直接開口說明:「因為門鎖壞了,請營造廠更換。新鑰匙不夠,先發給上週值班的人。技師們也都還沒拿到,G已經請營造廠補打,這週內應該大家都會拿到了。」
語氣穩定無波,像是放下一枚安定劑,也像是為這場未起的風波劃下界線。
H聽完點點頭,默默回到座位。
B沒有多問什麼。
在這裡,連一把門鎖的更換都能引發信任的裂痕。沒有人真正問清原因,但每個人都在小心調整自己的姿態與位置。
我知道,這份沉默與分裂,只會隨著鑰匙一把一把配齊,悄悄擴散。
但那天早上的場景仍留下一道微妙的陰影。
H的語氣雖然平和,卻帶著一種冷冷的事不關己。他沒有問B是否需要協助,也沒有表達任何想釐清狀況的意願,只是拋出一句「他們拿給我的」,把責任向外推、順便種下一點模糊的懷疑。那一刻我意識到,他說話時總會避重就輕,把自己從任何風暴中心抽離,卻又在對話中暗暗指向誰該負責。
這種說法乍聽無害,實則像在慢慢劃出一道斷層,讓別人以為我們這一側是在搞小圈圈、不願共享資訊。比起直接挑釁,這種「無聲挑撥」更讓人難以應對,也更需要警覺。
過去我對H的印象模糊,不張揚、不惹事,但那天,我開始重新檢視他的位置—他總是避開正面衝突,卻能在不經意的語句裡,引發誤會或偏見。這樣的人不是風暴的中心,但常常是風向變化的源頭。
原來,像H這樣的存在,不吵不鬧,卻可能是撬動信任的細微槓桿。
我收起心中那絲不適,回歸當下的工作。但我已默默記下,這一把門鎖換得不只是鑰匙,而是我對辦公室人際結構的又一次重新認識。
老菜脯若存放在混濁空氣裡,即使外表完好,也終究會在內裡滋生看不見的菌絲。
我不能再只看表面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