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同事跟我聊天的日常是抱怨她的老公小孩。
今天的主題老實說我嚇了一跳,她跟我說她希望她小孩能贏。
我問她要贏什麼,贏誰,她說不知道,但是要贏。

我突然意識到我小時候也被這個奇怪的價值觀影響過。
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必須要贏過別人才能生存。這樣的想法其實讓我用很扭曲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很久,也造成很長期跟很嚴重的焦慮,但後來我才發現現代社會生存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得要擊敗別人才能活下去。

如果沒有意識到「要贏」這個很虛幻又模糊的概念荒謬的地方,就會一直假想一個不存在的敵人,一直打一場不存在的戰爭,等到發現自己一直在跟幻想鬥爭的時候,說有多空虛,就有多空虛。

而且在我發現這個做法根本是紮稻草人來打之後,放下了「要贏」的想法之後,我反而更投入其中,進而不知不覺達到我本來想達到的事。
latest #21
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這些事,但我更意外的是可能有人一輩子都不會意識到。
她說她不想讓小孩撿剩的,但到底什麼是剩的?

我大學同學無法應付重症,厭惡臨床工作,畢業後換了一個領域重新學習,晚了好幾年才工作,後來成為工程師,如魚得水。這樣是撿剩的嗎?這樣是輸嗎?
我中學同學,考上大學,但覺得大學學歷沒用,後來大學沒畢業,決定考清潔隊,現在過上穩定的生活,這樣是撿剩的嗎?這算輸嗎?
我的老友離開台積電,去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當工程師,薪水少了很多,但他身體健康恢復了,也很快樂,這樣算是輸還是贏?
世界上到底有什麼是剩的?或者說,有什麼不是剩的?
就算是剩的又怎麼樣?
長大之後,我才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假議題,根本很多事情都是被包裝之後拿來嚇唬人的。
如果是比賽當然會有輸贏,但人生本來就不是比賽,所以根本無所謂輸贏。
多數時候僅有適合與否,而不是輸贏。
而且就算輸了也不會怎樣。
不如人不可以嗎?事實明明就是多數人都是平庸的,想要贏過別人也只是試圖「不要太平庸」,但我看來多數狀況都是50跟50.1之類的差距罷了......
真正的頭跟尾,像我這樣平庸、普通的人根本沒辦法想像。
我們連想像的能力都沒有。
先前過了一段不短的糟糕日子,在我整體狀況開始改善之後,才意識到普通的過日子也很值得慶祝。
也想起以前我常常跟別人說的一句話:你今天有好好呼吸,值得讚嘆
很多人聽到我講這句都會覺得莫名其妙,但我以前的工作環境就是看到一大堆沒辦法好好呼吸的人阿。
所以好好呼吸不值得讚頌跟慶幸嗎?值得吧?
雖然他是一件大家都覺得很平常也很理所當然的事,但他值得慶幸。
就像是還活著一樣,值得慶幸。
立即下載
有時候真的覺得家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環境,他真的會大幅度地影響一個人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採取怎樣的生活態度。
如果原生家庭並不是那麼理想,僅有少部分的人,透過觀察、思考之後,發現原生家庭給予的概念不合理、甚至是荒謬的地方,進而做出選擇跟改變,走出了和原生家庭不同的路、不同的人生。
很大部份的人,因為各種限制,只能大幅度地繼承了原生家庭給予的價值觀跟道路。
甚至是繼承了從父母身上看見的不配得感。

我老覺得這些事情挺可怕的,不明不白的就把人生過完了,而且那甚至不是自己想過的人生。
所以運氣還是很重要的吧?
回首過去的各種經驗,我仍然認為我身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幸運,而對此,我無比感謝。
我的家人,尤其是手足真的給我很大的支持。
想清楚就去做吧
是很常出現在我生活中的一句話,所以我才得以有很多亂七八糟的體驗。
也很常接受到「我們覺得你值得OOO」的訊息(比方說物品、頭銜、體驗、經歷、生活品質等等)
不過這也是我狀況轉好之後,才想起來的事,我發現狀況好的時候,我真的是常常喜樂、常常感恩(?)
狀況還很糟的時候,只覺得自己根本一坨
還有無止盡的憤怒跟疲倦。
人的狀況真的是很有趣的東西,近期跟諮商師討論的課題就是要如何在狀況轉差的時候,不要掉進思想陷阱。
還有狀況變差的訊號跟發現訊號後煞車怎麼設定。
原則上如果這幾件事可以搞定,那我之後要維持一個比較穩定、較為正向的狀態,應該就會比較容易,至少我能辨識我是不是狀況很爛,或是正要爛了。
阿,扯遠了,總之就是一點近期的人生體悟。
阿哲@玉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這位同事應該...是希望小孩能有餘裕、有選擇權。才會用變強啦、輸贏啦、撿剩的一類的話語來描述(?

先不講命理、福報等五術宗教之說法,稍微轉換角度看,自家孩子有沒有餘裕跟選擇權,初期關鍵就在大人身上呀~

另一種可能,雙親的選擇權越來越少,便投射到孩子身上,把資源灌上去(?
AkiAutumn
3 months ago

小時候真的很常聽到「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這種話
pkpk1234: 我能理解他希望孩子有選擇權、餘裕,但他們家沒有什麼資源......而且小朋友其實成績也不是吊車尾,算是中間,滿中庸的成績,有點偏科而已
主要是小朋友的精神狀況不太穩定(同事曾透漏小朋友會自殘)
所以我才會覺得或許以他們家的狀態來說,或許放鬆點是比較好的策略,但畢竟是他人事務,我就旁觀者.....
AkiAutumn: 但是孩子的起跑點其實是爸媽的認知、提供的成長環境還有經濟能力(´・ω・`)
所以與其揠苗助長,不如爸媽努力點多學點教養、教育概念,還有多賺點錢
阿哲@玉玄
3 months ago
kongunowen: 嗯,我懂你的明白。不干涉吧真的...
pkpk1234: 我日常就聽她發發牢騷,畢竟我也無法幫上什麼忙 ,可能聽她抱怨就是一種幫忙吧?
畢竟 Happy Mom Happy Family?
阿哲@玉玄
3 months ago
kongunowen: 越來越能體會啊最近...三界之內不脫五行,就這樣(攤手

同事真的拮据...讓他們找到人辦事,找到對的可能不信,找到信的可能詐財...你懂我的明白吧😅

至多勸一句「今年普渡用孩子名義單獨普一桌?」
pkpk1234: 我只跟她說多關心小孩,必要時刻考慮醫療介入,哪些醫療介入可能有用,有哪些政府資源可以用。

至於你說的那方面,她沒有信仰,所以我沒提這類的東西,只講非常現世的可能處理方式這樣。
阿哲@玉玄
3 months ago
kongunowen: 可以了真的...代替你同事謝謝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