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REPO|0807】Sunset Boulevard
※有劇情描述,介意者慎之
※內容雜亂,感想直觀,有我流腦補、解釋

https://images.plurk.com/4KjgIJt21oDy8EwO0BguRh.jpg https://images.plurk.com/ZaQg1wxnlQ8T6tD2SXMI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wZZQ7MtundFzPCpU23eCx.jpg
latest #13
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超簡單直白沒營養結論:物超所值五千塊,今年度看ㄉ最好看現場演出,我是好喜歡BOT
寫ㄌ兩天才把腦袋裡面很雜亂的東西拼成看起來還可以閱讀的文字,我真的應該多寫點東西(
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小意外是,進場前才知道當天是替卡上陣(回家才知道是因為莎拉確診,後面的場次全都是替卡),雖說一開始確實是想著可以再看到莎拉布萊曼才買的票(謝謝上一場星光演唱會讓我撿到九折),但來都來了而且撇除莎拉我也還是想要看,所以沒有退票。不得不說這可能是我今年做最正確的決定,替卡真的太神了!!!神到我甚至會覺得還好莎拉沒有唱(???),整個演出我都在當好喜歡BOT,好的表演真的會淨化心靈我整個人到現在都很快樂。
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是先看完音樂劇才補電影,在這之有先看一下維基了解故事,自然也先得知劇情發展。但演出的精彩會讓人覺得套不在老,劇透也不影響它的精良。畢竟原作是1950的電影,再新鮮的劇情放到現在也已經是套路。真的是一看到男女主角的設定,就知道他們會發展成怎麼樣的關係。
  總體來說,我很喜歡服裝跟站位設計上,當Joe身在多人場合時,他看起來還是最突出的那個。燈效在情緒切分上很大的加分,新年夜那場戲對比更甚,同樣的場景,在Norma孤單的晚會上,燈光都是冰冷灰白的。但在Artie的派對上,燈光卻是五彩繽紛。更凸顯Norma的孤單,以及她真的是被時代遺忘的人。
立即下載
  我特別喜歡《Sunset Boulevard》這首歌。這首歌出現的時機是第二幕開頭,Joe回到Norma身邊,躺在沙灘上的躺椅舉著酒,看起來很愜意,但他的臉上一點也沒有情願的表情。
  在看劇之前,我已經習慣Jay Dref唱的《Sunset Boulevard》,導致在現場我有點不適應Tim Draxl更油膩一點的風格。但後來回想我覺得Tim詮釋的情緒更貼近我的理解。

  日落大道、賭徒的大道、殘酷的大道、無情的大道。理想不值錢,尊嚴也是。沒有人能在這條大道不受誘惑,保有初心跟良知存活。
  乍看歌詞像是在說Joe將自己當作商品賣給Norma換取優渥的生活,但何止是日落大道,整個好萊塢,整個時代都是如此。他卑躬屈膝換得金迷紙醉,他也跟所有日落大道的人一樣,再也不是自己。
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如果說Jay是在控訴時代,Tim更像揉合自我厭惡和對現實的諷刺。就像是在說「你覺得我為了錢拋下尊嚴很噁心,我當然知道自己這樣很噁心,可是換作是你,你又能多乾淨?」
  沒有人能在這樣的時代保持乾淨,你我都一樣。

The nutter is the one who Never surrender.
  這裡再提起另外一首讓我非常難過的歌,是Norma回到片場坐在地米爾的導演椅上,看著往來的演員與工作人員時唱的《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當聚光燈慢慢移動到Norma身上,彷彿她真的重返舞台,她是如此熱愛自己的事業,將片場當作自己的歸屬,想對不存在的粉絲負責。她越是表現得充滿希望跟熱情,便更叫人心碎。
  更令人心碎的是,Norma的妄想其來有自,她是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影星,她奠定了電影產業的基礎,卻跟著時代一起被遺忘。她不接受自己的殞落,或許是因為太寂寞。當看盡世間繁華,又怎麼能屈就自己埋沒在人海。這股執拗讓她活到現在,那是她所知的唯一道路。
  第二幕接近尾聲時的高潮,Joe在和Betty解釋發生甚麼事時,他說「一個富有卻孤獨的中年女性,和窮困無名的小夥子,會發生甚麼樣的事?就像所有老套的故事那樣可想而知。」這個敘述讓我覺得很震撼同時也很難過。難過的地方在於不管是他們在劇中書寫的電影劇情,這個舞台劇劇本、甚至人生還有時代,都有股厚重的無力感。就像是已經定論的宿命,沒有人能逃離。
  但這個自白的橋段也很凸顯出,其實Joe真的沒有想要傷害或欺騙人,他的良心一直沒有消失。即使是一開始因為錢才留下,但到新年那場戲,我覺得他更多是受到同情心驅使而待在Norma身邊。所以他才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不情願,我認為他從未情願過,卻又不得不為貧窮折腰。直到尾聲他決定離開Normma時,他拋下了所有她饋蹭的奢侈品,帶著最初的一卡皮箱和西裝,那是我覺得是他最回歸本心的時刻,卻在這個好像可以脫離「人們都會在日落大道失去自我」的瞬間,迎來人生的終章。
  結尾Norma以另外一種形式重返世人的目光,但這個現實與癲狂的反差不是我最難過的點,我最難過的是管家——促成Norma成為巨星的人,拋下一切來愛她的人。他或許是整部片最清醒的人,他知道Norma的夢永遠不會有結果,卻還是願意陪著她做著長夢。最後回歸他最原始的身分,為她的Norma拍下最後一個作品。管家對Norma的愛純粹得可怕,他願意放棄事業,甚至看著她與其他男子相好,作為她的僕從跟隨在他身邊。當世界上所有人都忘記Norma的存在,管家眼裡她依舊是那個16歲便精艷世界的不落星辰,永遠會是她最忠實的觀眾。
  今天跟早上把電影版看完,整體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音樂劇的版本(電影也喜歡但音樂劇太神)。音樂劇將Joe和Betty的情感發展補得很完全,不像電影有一股靠北這兩隻在發情的不適感。在相同的理想下,譜出共鳴再理所當然不過,雖不道德但情有可原。這也更能凸顯出Joe在裝作自己是拜金男時要把Betty趕回去過她應得的美好生活時的奉獻精神。同是這股良心讓他無法狠下心拋棄Norma,在此之前也配合著不打擾她的美夢。
  第二個我覺得更喜歡的改編,是音樂劇加入更多不得志的龍套,更讓人覺得日落大道這個劇本,所有人都可能是Joe,所有人也可能是Norma。他們只是這個時代造就的其中一個故事,和其他故事沒有不同。它削弱了Norma的自滿,讓她不單是個瘋子,更是一個寂寞、可憐的女人。
  與劇情無關的補述,我特別喜歡音樂劇的理由跟音樂會很相似。我沒有特別喜歡電影,不如說覺得好看和喜歡是不同的事情,大抵是因為我很難在電影上帶入或投射自己的感受。至始至終我都站在旁觀的角度去理解整個故事,而不是參與這個故事。但在音樂劇上,觀眾的反應與互動也是表演的一部分。以這個劇本來說,尤其在唱完《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時,觀眾拍手特別會讓我感覺「我們也是Norma的觀眾,我們正在欣賞她的表演,她其實已經重返眾人的視線」。我喜歡所有觀眾一起屏息的默契,為某些特別荒謬的台詞發笑,在曲目結束時拍手致意,一同惋惜。
大概是這樣,我覺得這個故事一時間很難說清我喜歡或所有讓我覺得很難過的點。可能想到甚麼再補充
葬光🌟嗶咘嗶咘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