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再提起另外一首讓我非常難過的歌,是Norma回到片場坐在地米爾的導演椅上,看著往來的演員與工作人員時唱的《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當聚光燈慢慢移動到Norma身上,彷彿她真的重返舞台,她是如此熱愛自己的事業,將片場當作自己的歸屬,想對不存在的粉絲負責。她越是表現得充滿希望跟熱情,便更叫人心碎。 更令人心碎的是,Norma的妄想其來有自,她是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影星,她奠定了電影產業的基礎,卻跟著時代一起被遺忘。她不接受自己的殞落,或許是因為太寂寞。當看盡世間繁華,又怎麼能屈就自己埋沒在人海。這股執拗讓她活到現在,那是她所知的唯一道路。
與劇情無關的補述,我特別喜歡音樂劇的理由跟音樂會很相似。我沒有特別喜歡電影,不如說覺得好看和喜歡是不同的事情,大抵是因為我很難在電影上帶入或投射自己的感受。至始至終我都站在旁觀的角度去理解整個故事,而不是參與這個故事。但在音樂劇上,觀眾的反應與互動也是表演的一部分。以這個劇本來說,尤其在唱完《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時,觀眾拍手特別會讓我感覺「我們也是Norma的觀眾,我們正在欣賞她的表演,她其實已經重返眾人的視線」。我喜歡所有觀眾一起屏息的默契,為某些特別荒謬的台詞發笑,在曲目結束時拍手致意,一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