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崔
2 months ago
【記錄】
在FB看到的避雷文,之後突然想起很多往事(被死去的記憶攻擊。
https://images.plurk.com/8PluzZ5h1hglNIXRhtp64.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E4QYceZSzuq94ElmzjVh.jpg https://images.plurk.com/vSZMJ4PBbSgxEQPhWRafl.jpg

我認識事主喵哥大概是關服前一個月的事,某天要去JJC的時候,路邊一個喵哥突然密了我「你是我師父嗎?」後來發現是認錯。
而我們之後的話題幾乎只停留在我跟他師父的ID相同這件事上:3
latest #14
蘭崔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JSow9S74NIJgwqtYB46T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kPok8j9SIR2JJgpgOvg3.jpg https://images.plurk.com/uzLQPDPR9XJrQiZjC3MDF.jpg https://images.plurk.com/14cBE90eCVXvJYbSvlWQKA.jpg

看避雷文的時候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但不知道為什麼讀喵哥的道歉文後,有那麼一瞬間我居然想起了師弟
蘭崔
2 months ago
魚漿先生在他貼文裡面分享過一段:
性格,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迎合環境」而長出的外衣。是你為了被愛、被接納、被肯定,反覆練習後形成的「適應」。

我想,反過來說,是不是在用不適當的行為後,得到「被愛、被接納、被肯定」的滿足感,也會使這樣的行為變成另一種「適應」,才會形成最後的「牆倒眾人推」。
蘭崔
2 months ago
在我眼裡,以前師弟似乎也總是在追逐「一個被愛的機會」和「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而碰的滿身是傷(不過誠實的說,很大部份是他自己的問題造成的)。

然後師弟總在「受傷」後找我哭訴,他好像有說不完的委屈,雖然每次勸完他以後,我都覺得他轉頭馬上就忘了,然後被師父和他親友教訓,最後又會回到我這裡哭訴,這形成了一個閉鎖循環,大概持續了整整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
立即下載
蘭崔
2 months ago
可能是因為那段時間我也一直被相同的問題困擾,看到師弟時總有部分自我投射在其中。
也可能是因為師弟那些行為冒犯的不是我(然後被他冒犯的人我也不認識,到我這裡的故事只有一個版本),站在師兄和親友的立場,我想相信他一定自己也很努力地想要改變自己,可是性格上的事情並不是說改便能輕易改掉的。

我知道師父說的,跟他親友說的都是對的,但我猜師弟當時一定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才會覺得自己受傷和委屈。

然後他來我這裏我也沒有辦法給他什麼更好的意見,更多時候都是我倆一起抱頭痛哭。
蘭崔
2 months ago
不過,過了很多年之後再回頭去看當年那些事,其實或許正是因為當時師父跟他的親友們總會在他想用不適當的方式獲取關注時,阻止他跟勸說他,才沒有讓師弟後來變得越來越不好(大概沒有變得不好吧(?

至少還沒有被避雷跟被八。
蘭崔
2 months ago
國際服以後我越來越少見到他,最近一次約莫也是兩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們還小聊了一下。

我說「我看你IG最近過得挺不錯的:3」
他回我「那是因為當時有你們,謝謝你們。」
我想了一下沒有回他不客氣而是說「沒事,我們只是彼此扶持一起走過了很艱難地一段路。」
蘭崔
2 months ago
以前在聽師弟講他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七八年後的哪天我也會有機會認識故事裡的另一群人,聽見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蘭崔
2 months ago
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師父跟師弟的親友已經足夠溫柔,即使一路磕碰,他們也陪師弟走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義務去陪伴其他人成長。
蘭崔
2 months ago
我想師弟的那句謝謝,一定包含了所有他曾經麻煩過的人。
有師父,也有他曾經的親友。
蘭崔
2 months ago
缺愛並不可恥,希望自己能「被愛、被接納、被肯定」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他是馬斯洛的需求三角理論中的一個階層,其名為「愛與歸屬」。

但因為自己欲求影響他人總歸來講是不對的,而且真正愛你的人不會需要你用不適切的方式來獲取他們的關注。
音羽˙ 凜夜
2 months ago
不過,往往當時都無法意識到,如同飲鴆止渴,沉迷在那個快樂與痛苦的迴圈,當把一件事放的太重,實在很難走出來。
音羽˙ 凜夜
2 months ago
渴望的確難喻,她能道歉也是很堅強呢……
蘭崔
2 months ago
VoiceFragment: 事主喵哥確實是做錯了,不過看他的道歉文就好像是他把那些傷口曝曬在陽光下。
我也覺得能這樣站出來講,他真的挺勇敢的。
雖然是因為個人行為不當造成了別人和自己的麻煩,可是難過和委屈也是真實存在的。

我能理解那種難以抑制的渴望,某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比起希望自己是可以被愛、被接納和被肯定,更像是為了讓自己不被丟棄和彌平心裡的不安而死命奔跑,一種累的想停但卻又不敢停下來的感覺,然後還跑錯方向。
這種情況裡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定感。

不過,這樣的議題是很多人的一生課題吧,希望事主喵哥能真正的正視自己的問題,不是只是為了滅火才這樣說,往後能變得更好,被更多人簇擁和喜愛。
蘭崔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是說我和他某一任前情緣剛好也聊過天,當時我們聊到這個喵哥時,他前情緣說:還好你跟他不熟,看到避雷我也有想到這句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