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比而不周。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豈有長且久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為禮,鬼神弗饗也。

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

三代忠、質、文,謂三代所尚之政不同者,誰歟?漢儒之説也。董仲舒曰: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所繼之政,當用此也。

漢繼大亂之後,宜少損周之文,用夏之忠。司馬遷亦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商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乏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莫若以忠。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夫子乃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何漢儒厭周文之弊,而夫子反從之?何夫子不患小人之僿,而漢儒乃孜孜言之?

所因,謂大體;所損益,謂文為制度,那大體是變不得底。雖如秦之絕滅先王禮法,然依舊有君臣,有父子,有夫婦,依舊廢這箇不得。

忠、質、文。忠,只是樸實頭白直做將去;質,則漸有形質制度,而未及於文采;文,則就制度上事事加文采。然亦天下之勢自有此三者,非聖人欲尚忠,尚質,尚文也。夏不得不忠,商不得不質,周不得不文。彼時亦無此名字,後人見得如此,故命此名。

此如人家初做得箇家計成,人雖有許多動用,其誠意直是質實。到做得家計成,次第便有動用器使。其初務純朴,不甚浮華。及其漸久,用度日侈,駸駸然日趨於文而不容自已,其勢然也。聿求元聖,戮力用忠。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