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現在的價值是相關的金融服務跟資料分析服務,那個才是 Line 真的有賺錢的項目,IM 功能基本上已經沒辦法整理了,做一個新服務都還比修理 IM 的功能快,不過這樣的問題就是金融服務跟資料分析服務就沒有對應的資料來源,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latest #10      
        TICC 是六百萬起跳啦,我那個時候在 TICC 地獄的時候,TICC 貿協工作人員的表情都是你們這麼辛苦幹嘛,這種事情花錢就好了,我們全部有廠商呀。
    
     
        現在要脫離硬碟備份的門檻是 PB 或者更多,因為磁帶機使用的成本要低於硬碟其實是需要磁帶櫃的,以目前 30TB 的硬碟來說,PB 只需要 40 個硬碟,連加長型 4U 機箱可能都不需要了。
    
        
        最需要核電廠的其實是台北市,蓋在市中心節能又環保。
    
     
        有人說 CPRTeam 要重新合體,如果要跳坑的自己來簽名謝謝。
(有人靠北我好幾年了,我就真的很累呀)
    
     
        At what point do we flip the architecture on its head...
GPU as the motherboard, CPU as the peripheral?
我覺得應該是更多有 CPU GPU RAM 跟高速網路的單一節點組合起來變成一個高速運算架構。
搬移資料其實很浪費時間,所以把資料變成模組或者是切片放在不同的節點上面一起執行運算產生結果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做法。
    
     
        現實上 NVIDIA 的架構雖然軟體面上可以看成一個超大型 GPU,但是底層還是非常多的 CPU GPU RAM 高速網路的節點組合,但是 NVIDIA 的軟體處理了使用者對 GPU 叢集發出運算需求,到把各個工作分散到各個 GPU 本身的這些事情。
基本上 NVIDIA 軟體就是一個虛擬化中介層的服務,而且可以變成訂閱服務,所以在沒有自己的高速運算服務架構的時候,成本最高就是把資料放上去的頻寬和時間了。
    
    
   
        跟朋友聊到外包 IT 比較麻煩的事情是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
(我心裡 OS 是我擔心被嫌棄太機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