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ile
3 months ago
latest #8
vnile
3 months ago
調查團隊分析AI生成迷你短影音,發現可分為七種資訊操弄手法,分別是醜化、宣傳、質疑、嘲笑、抹黑、虛構嘲諷、煽動對立與憤怒 。
vnile
3 months ago
AI迷你短影音最多的手法,是宣傳反罷免立場,鼓勵反罷方集結士氣,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像是以美女、開心群眾去投「不同意」票。其次是「醜化」支持罷免陣營,包括政治人物、網紅以及罷免民眾等。
vnile
3 months ago
AI迷你短影音也擅於利用AI特性,或杜撰虛構未曾發生過的事件,或緊扣時事來質疑公共政策或特定對象。至於以不實事件抹黑特定人、企圖煽動族群或世代對立等手法,也可見到,但比例較低。
立即下載
vnile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C9c8k19ahHuiu5gl5WGch.jpg https://images.plurk.com/1PSOSE4JgFsFIIfQpYnH78.jpg
vnile
3 months ago
相同劇本能被不同帳號套用到不同場景,迅速複製、改編,一天內即可量產多支影片。這些作品並不避諱標示「AI生成」,目的不是製造假訊息,而是利用虛實模糊、扭曲真實情境的影像,來強化特定政治印象、影響大眾認知。
vnile
3 months ago
調查分析,受眾點閱次數最高的三大類是「質疑」、「煽動對立」和「宣傳」。雖然鼓舞士氣的正面宣傳訊息對觀眾有吸引力,相對而言,採取「質疑」和「煽動對立」等負面手法的訊息,加總起來的點閱次數卻遠高於正面宣傳手法。

特別的是,「虛構嘲諷」類雖然播放比例較低,卻能深獲得觀看的民眾共鳴,這類AI短影音以誇張不實的事件來嘲諷,得到高按讚率,甚至引發受眾狂轉傳,轉分享率高於點播率高的其他類別。
vnile
3 months ago
「如果只是政治諷刺內容,其實屬於言論自由的範圍,但是最可怕的介於虛實之間的模糊內容。」資安院副研究員曾仲毅點出AI短影音帶來的隱憂。
vnile
3 months ago
免費的AI工具讓政治諷刺的門檻大幅降低,尤其是透過資訊的模糊性去建構另類事實,「民眾的AI素養、數位識讀若不夠,將會是很大的挑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