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向滿喜歡用不同角色視角多條線/章節來拼湊出全貌的故事,在這一點上看得滿開心。問題在於在Alex故事正式登場前其實觀眾們已經拼出那個周三的凌晨2點17分發生了什麼事,懸疑感因而鬆弛,看到那時我開始覺得有點反高潮,索然無味。雖然看可憐的Alex經歷這一切還是覺得很慘,但就是有點敘事重複的感覺。
結尾⋯⋯有點太歡樂,從Gladys逃跑途中闖進別人家開始,我不懂有些居民的反應,對我來說有人闖進家裡即使是個老奶奶我也會嚇爆吧,但電影裡的人就是⋯⋯好冷靜然後有點莫名其妙其妙,戲院裡的笑聲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後來自然是笑聲連連。
我雖不介意這拍法,但總覺得有點惡搞/惡趣味。不知道這是否是因為導演想讓這嫌弱的結局增加點什麼。我雖然也覺得宿劫的結尾可以更好(喂),但兇器的結尾真的很普通⋯⋯不過這可能是類型片難以跳脫的部分?
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部分是角色營造。因為每個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篇章,Cregger的劇本也成功地捕捉到這些小人物的模樣,十分立體。宿劫其實也是,都有很立體的人物描繪同時很跟得上時代的熱門議題。
然後就是想吐槽,不是直線奔跑嗎?為什麼跑進Alex家前那條路很多小孩是轉彎跑進來的啊。
電影兩次提到寄生(Marcus夫夫看的紀錄片與Justine上課)原以為會多加發揮,結果只是虛晃一招。或許只是為了幫助觀眾了解Gladys做的事⋯⋯但反而讓我想起寄生上流。這就讓我想到這部電影的標題,我看完後覺得有點矯情。電影中雖也用Archer的夢境暗示weapons/武器的意味,但整體上我並沒有強烈感受到這點,畢竟Gladys擄走小孩子主要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而且槍與兒童影像並列時美國人大概只會想到校園屠殺吧⋯⋯我也是短暫思考了是否有這方面的諷刺,甚至某些州教育的偏頗(導致狹隘與激進)之類的,但並不認為有這樣的寓意。於是不可免地覺得片名雖好聽,卻有嘩眾取寵之嫌。
看完也不可免地想到今夏看的另一部很純的(?)美國恐怖Eddington,沒想到我比較喜歡Eddington,雖然Weapons比較娛樂到我。兩部電影都有出色的人物描寫,但E裡的角色像是淬練過美國精華(?)揉合而成,所以有時或許覺得角色怪異,但也因此異常有實感,W裡的人物比較像樣板,雖然做得好。Eddington虛構但又非常寫實,突然想到也許這算是Ari Aster的、covid版本的Dogville/厄夜變奏曲。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