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NICE場次心得]大約2013年第一次參加星石辦的黑籃only(當時還叫星石工作室),當時就已經很有水準了,only場當時印象較深的是:
1:排隊時確認證件及年紀,並發不同顏色手環,節省攤主確認時間,順便規避解壓縮,以及縮短入場確認時間(這次我猜人力不夠,沒有這麼做,但仍有區分社團跟一般入場者的顏色,我印象中當年only的手環有點容易破,這次的材質則是比較堅固的)

2:coser登記制,經登記才能出,雖然我記得有場外違規者還穿高跟鞋踩師大跑道

(憑記憶寫,如果出錯會修正)
latest #10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因為印象極佳,ICE場在花博舉辦時也立刻報名了,印象中當時導入的新措施有:

1:場地內多窗口社團入場,節省社團帶大行李在場外排隊的時間

2:社團須知上,增加當天成年的日期,方便當天大腦不靈光的攤主確認身份證(當時還不普及)

3:印象中有一屆有三語廣播這回事,大概是一或二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當然也有經歷一些問題,我記得ICE第一屆時沒有限制社團加椅子的數量,導致椅子被買完,有些社團沒有椅子

椅子最大手率先完售

另外有一年記得調整到7月(好像是ICE4嗎),但因為市政府沒人上班所以冷氣溫度不能調(還是市政府拒絕我忘了),場內很熱,雖然場地問題是非戰之罪,但是後來就回到5月辦活動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我對星石印象一直很好的原因,並不是他們一定不會出錯,而是整體規劃看得出來經過考量,哪些地方可以提高效率方便管理?該制定怎樣的規則?

看得出來是有意義在進行嘗試
立即下載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本次心得
一、專業場館的場地優勢

最直接的感受,包括但不限於
1網路訊號穩定(CWT偶爾還沒有衛星車)
2地理位置及交通(不用拖著販售物經過戶外坑洞很多的人行道)
3腹地
4廁所及冷氣等場地硬體設備
5宅配廠商方便進出的大型出入口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場地問題雖然屬於台大體育館的非戰之罪,但是舒適度、曝光度始終都是社團跟參加者所追求的

CWT雖然另拉了一個房間給宅配廠商,但腹地不夠大,就導致窗口無法多開

腹地不夠大,就導致只能在四樓看台加開特別攤,參加者難找位置,而且上下爬真的很累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每一次擴大地圖,不管是增加國際會議廳、地下室、四樓、另一個場館,都要重新調整跟適應

另開場館的場次,我記得是APH全盛期,大熱天要在戶外排隊兩次,以及減少自然曝光流量都被罵爆,應該是隔年就改成地下室了,但地下室也是有流放邊疆的感受,因為參加者不知道有地下室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早年CWT跟FF同一天辦在台大的時候,也是看得到有參加者各自買兩個活動的票然後互相轉印手章

因為我親眼目睹,讓乖乖排隊買兩場活動門票的我非常不爽 (rofl) (rofl) 那時應該還是場刊150的年代

大概是CWT2或3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待會跟人聚餐晚點繼續,可隨意插樓或修正錯誤的地方

我很晚才以社團方式參加場次,所以觀察也不能說很完整,不過在前年退休之前,我是從CWT1之前開始完整參加了幾乎每一場含12月場(除了有幾次出國沒辦法參加),ICE跟布穀町也是幾乎都有參加,應該算是連續性的觀察

雖然以後沒辦法繼續這樣直接觀察了,實在令人傷心,希望有人可以延續(?)
墨桃/百樓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之前要把場刊出清前也有試著整理過場刊的變化紀錄,包含only場次

雖然只是興趣做做但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吧大概(怎麼自己說)@spadequeen - 看到CWT主辦人專訪,剛好這幾天在整理就考古一下 這邊是我手上最早的幾本場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