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最近大愛電視臺拍攝的《我們六個》引起蠻多關注跟討論,我之前就有看過關於這件事的相關報導和紀錄片,看完真的會感到人的命運怎能如此不容易?
latest #7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台灣每次拍出熱門的社會寫實劇時,都經常會看到有人反應「不喜歡看到悲慘的故事」,或「討厭每次都是潑婦式演出」,或是激動的留言「這些角色應該怎麼怎麼做就能避開災禍」,怎麼會這麼蠢!好假!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人的一種防衛機制,因為這些「悲慘的故事」打破了他們日常美好的想像,讓自己幸福愉快的生活出現了「污點」,或是想起自己過去曾經經歷過,但又不願面對、不願再重蹈覆徹的過去,所以他們會對這種負面的感受產生抗拒和排斥的投射,這無可厚非。
我們當然可以討厭那樣的生活、討厭負面的人生,但不要忘了,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人真實的被困在這樣「令人討厭」的世界裡掙扎,他們不是不想走出來,是創傷讓他們「想出來卻走不出來」,故,
請不要用「否定他們的人生和情緒」的方式,來解除自己的難受和不幸福感。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我們可能沒有經歷過跟他一樣的人生,或是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些資源和能量可以幫助自己掙脫困境,但他們的條件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三天就可以完好如初,有些人要三年才能漸漸恢復情緒,有些人可能三十年都走不出創傷。
當我們不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三十年都走不出來的人」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把內在情緒投射到當事人身上,我們會產生一種攻擊性,去攻擊那些「不希望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特質或情境。
立即下載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又或是直接否認當事人的情緒,或否定他經歷的事情是真的。因為如果那是真的,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就會變得複雜,本來不需要小心翼翼提防的生活,突然變得好像不再那麼「完美」,所以一定要否定、一定是當事人自己也有問題,才會造成悲劇。
這些論調對當事人來說都是一種多重打擊。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如果可以試著去深入體驗看看自己的排斥反應、去感覺自己難受的部分出自於何處?也許會有更多答案。
例如,這件事讓你聯想到什麼?我們對這個事件產生這麼強烈的抗拒,會不會是因為我平常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也是這麼做的?
我們是不是不願意好好面對過去曾經受過的傷,所以要趕快站起來、趕快從那樣的狀態裡「逃走」,急著去跟世界戰鬥,卻沒有時間好好的與它和解與接納呢?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這種希望「皇城內一片安詳」的冀望,如果形成極端,就會成為壓迫的共謀者,例如對受虐學生視而不見的老師、對被同居人侵犯的女兒視而不見的母親、對人民的苦視而不見的統治者。
願光🌕Secretbox
2 months ago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當然可以快樂的活著,也不必整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覺得像我們這樣的「市井小民」,能做到的最大的事,就是不要否定和無視受難者的苦就好了,必要的時候,應該要替他們發聲,而不是在網路上發表各種落井下石的言論,只要多一點同理,這個世界就會更好。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