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UkCMSV3pwcnvK9k5CsXIt.jpg https://images.plurk.com/1TieZskXrTBbwe4udm1P63.jpg
#夏日爵士
latest #21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幾年在夏日爵士慢慢累積了一種,莫名的不滿足感。
所以就開始慢慢梳理了一下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先打個預防針,我不是學音樂的人,也不懂任何樂理。
所以如果你認為我是錯的,你絕對是對的。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2023年的時候我聽了這兩個節目:
Kurt Elling & Charlie Hunter: SuperBlue
NTCH Summer Jazz Kenny Barron Trio
2024年的時候是:
Arturo O'Farrill Trio
2025聽了:
Fred Hersch Trio
(我的重頭戲其實是這個周末的Cécile McLorin Salvant,但我現在就想先Mur一下)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更早之前的忘了什麼時候:
John Scofield 四重奏
Jazzmeia Horn 五重奏
Joey Alexander
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算是 Joey Alexander,這可能是我進兩廳院聽爵士以來比較好的體驗,我確實在他的演奏裡感覺可以呼吸而且相對自由。其他兩個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立即下載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說了這麼多感覺會被打死不知好歹的話是我在兩廳院爵士一路以來感到的突兀感。我聽了好幾年,都沒有特別被觸動,但我還是一直去聽,因為我知道我喜歡爵士,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在當代聽到的爵士和我喜愛的模樣都不一樣。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在今年,我到底可以多遲鈍,遲鈍到今年,我突然、突然,覺得這件事情真的太奇怪了必須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 Sinners (2025) 這部電影。
其實硬要說 La La Land (2016) 裡面也有這種概念,但可能太白了,我沒接受到這訊息(幹是在靠)。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但總之看完罪人之後我開始翻遍所有我的音樂平台,發現我最常聽的幾乎都是1950年代的爵士專輯。這一瞬間我真的是腦袋內爆。我好像知道我在找尋的是那種,沒有被調教過的,沒有商品化的,沒有全部都在錄音室,還保有現場感,然後有容錯率,是靈魂之間的對話的那種爵士。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那樣的爵士不是什麼象徵自以為是的高尚消費品味的那些bull shit,不是一種不能失敗的美學,不是一種只存活在技巧裡面的東西。
而這和爵士這個樂種的歷史有非常龐大的關聯性,他是一種傷痕的音樂。他是一種社群的療傷,他是一種背負著壓迫的存活證明。
也就是搞不好那是我現在幾乎不可能找到的東西,我感到非常悲傷。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真的很愛那個時代即興的時候樂手之間彼此挑釁的那個時刻,在即興裡面對話,好像是在爭執不休又好像是在彼此找尋某種共識,好痛苦。
雖然我知道某種程度那個表演型態或者形式,是一種非常陽剛,女性難以介入的形式。
但那個時候也有很多很兇殘的爵士女伶,幹我真的愛死。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Nina Simone: Mississippi GoddamMs. Betty Carter - "My Favorite Things" (Live, rare)我的女神。
Nina Simone的Mississippi Goddam是整首歌都在寫當時非裔美國人遭受殺害的案件。
Betty Carter的My Favorite Things對我來說可能算是一種奪回權力的詮釋,第一次聽到我真的要下跪瘋掉,把死白人的真善美唱成這樣,幹,神。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好像有點離題,但都離題了就順便偷說一下我的爵士入門是: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 - Moanin'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回來Fred Hersch Trio。
我非常喜歡Fred Hersch的琴聲,他的琴聲那個收放自如而且輕巧的彷彿在呢喃的時候,我真的是覺得,幹這個人彈的琴超迷人。Peter Erskine和Drew Gress連我這種外行人也能感覺出來強得不像話。而且他們像是群像主角一樣,沒有誰是誰的鋪墊。這是我比較少聽見的Trio。
只是這不是我喜歡的爵士。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也並不是想定義什麼才應該是爵士,因為我總覺得音樂不該被定義。但,但當我考慮到爵士的歷史意義的時候,我又覺得,幹那些白人憑什麼這樣來詮釋爵士,笑死,腦袋在打架。
我可以從Fred的爵士裡面聽見他的喜好他的堅持和他自己的柔情,可是他的爵士裡面似乎沒有爵士的歷史?但我另一方面又覺得,可是難道這樣想不就變成資格論嗎?資格論才是最糟糕的政治手段,我不想讓爵士變成那種東西。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一個白人樂手當然不應該去做黑人那樣的爵士,音樂總是要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和靈魂出發,但現在就連黑人也比較少在主流平台做我喜歡的爵士,或者無法傳播到我這個遠洋對面的我能聽到,真的要哭。
說到底我覺得我喜歡的爵士就是一個根本不適合在國家音樂廳聽的東西,這種完全不自由的地方。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近代找到比較符合我想像的聲音的大概是Xhosa Cole Quartet,拜託大家去聽聽看,我真的是,第一次聽,五秒我就覺得我要死掉了就是這個(幹),好希望可以聽一次現場,真的痛不欲生。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雖然我是很喜歡Cécile McLorin Salvant,但其實她並不是我最喜歡的風格。這也是一個非常悲傷的事實就是當代似乎比較沒有那種又辣又充滿強烈個人風格還有批判社會結構精神的爵士女伶。以前那個時代至少Nina Simone和Betty Carter是站在主流舞台的,但現在感覺就是被推到更邊緣超級小眾。
但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爵士已經沒有文化影響力了哭啊。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是不是連聽音樂都在剖析權力關係,到底多累。
但說真的,那些語氣場就是不一樣。實在沒辦法裝作聽不到。
🌌杯蓋後盾💥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覺得最唏噓的大概是,抗爭並沒有結束(我是指種族並沒有真正平等),但在主流音樂裡面,它好像已經結束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