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baby38 - 你要說到做到耶 這種辱華地千萬別去 這世界清淨了橫濱中華街早就被洗牌過,現在比較多的是新一代的中國投資客。
原本的現做中華料理很多變成吃到飽形式,餐點內容就是些冷凍小籠包、燒賣那種點心,沒什麼特色了。
latest #10
為你撐一把傘☂濁水溪紳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知道關帝廟附近小路內有一家是台灣人還堅持著,以前去的時候門口就大大掛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說不定掛滿國旗的就是這家?
日文有一個歧視用語叫「第三国人」或「三国人」,是指以前被日本殖民的朝鮮人(韓國人)、台灣人(和中華民國無關)和其他被日本殖民的其他國人。戰前戰後,這些人多半集中在灣岸區,因為灣岸區有灣岸工程、貨輪卸載貨,屬於非常重的勞動,很缺勞動力。被殖民的人就集中在這裡比較找得到工作(因為日本人自己也不太愛做這些工作)。
這也是爲什麼日本有名的中華街,橫濱、神戶、長崎都在港灣城市。
立即下載
為你撐一把傘☂濁水溪紳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被殖民者在日本本島倍受歧視,日本人也覺得他們是犯罪根源之一(感覺大概是有些台灣人看移工還是帶有有色眼鏡差不多意思),這種有色眼鏡讓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間的成見和鴻溝就越深。
最顯著的是關東大地震之後,出現朝鮮人挾震災的混亂犯罪、下毒的謠言,造成大量無辜朝鮮人被濫殺、傷害。
為你撐一把傘☂濁水溪紳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拉回噗首)橫濱中華街的誕生則是有更早之前的淵源。
橫濱是東京附近在幕末就開港的地方,所以聚集很多外國人(這也是橫濱除了中華街之外也有外國人墓地區的洋房群)。隨著清末民初動盪,越來越多中國人逃到橫濱(好像孫文也有去過?),橫濱的中國人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多。
關東大地震之後,橫濱也遭受很大打擊,許多歐美人也回去了,朝鮮人比較多聚集在舞鶴那邊。災後重建之後橫濱就慢慢變成只以中國人(台灣人+中華民國人)為主的區域。
戰後,橫濱暫時成為黑市聚集地,然後沒落。之後留在附近的中國人決定要振興,所以做了牌匾、把橫濱中華街打造成以日本人為主要客群的觀光景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聚到橫濱中華街大概是2000年前後了,然後那邊的中華料理店就是一波洗牌。慢慢地,日本人也不會特地去橫濱中華街吃中華料理了,反正每家都是一樣的冷凍包子。
以前介紹吃喝玩樂的日本綜藝節目還會介紹把橫濱中華街當作大型開放式觀光區介紹,農曆年新聞會報導中華街的舞龍舞獅,最近也越來越少了。
我最後一次去大概是7、8年前,覺得我家附近的中華料理店還比較好吃...
被洗牌的還有新宿歌舞伎町那邊的風俗業。
為你撐一把傘☂濁水溪紳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戰後,在日本的中華系版圖從中華民國或台灣,到現在幾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
不過這幾年日本的台灣潮,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用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又回到日本(珍奶為代表)。雖然人數相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還是壓倒性的少,但是有種小而美的迷人之處。
memo
歌舞伎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