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K-POP 藝人而言,「登蛋」的意義遠不止於一場演出,因為要達成這項成就,不僅需要能動員數萬名觀眾的粉絲實力,還必須具備 2~3 小時舞台的完整音樂性和策劃能力。
如今,一個新的存在踏入了這個象徵性的空間。自 14 日起的三天裡,虛擬男團 PLAVE在首爾奧林匹克公園 KSPO DOME 展開了他們首次亞洲巡演的序幕。這是自 2023 年出道僅兩年就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
除了在現實中沒有實體之外,PLAVE 的發展歷程與一般 K-POP 團體無異:發行迷你專輯、舉辦世界巡演、製作粉絲歌曲、安可演唱會,以及最重要的強大的粉絲群…。他們忠實地沿襲了傳統 K-POP 團體的路徑,而且速度相當驚人。
在此次巡演的最後一天,他們甚至驚喜宣布將於 11 月在高尺天空巨蛋舉行安可演出,並受到粉絲們的熱烈歡呼。
PLAVE 是透過 2D·3D 動畫、AI 和動作捕捉技術實現的虛擬偶像。然而,他們在舞台上的動作與互動方式,與現實偶像並無差異。他們參與實體音樂節目、佔領音樂排行榜,並透過全球巡演擴展粉絲群。
事實上,當地時間19日,他們第三張迷你專輯《Caligo Pt.1》的主打曲《Dash》以第 195 名進入《BILLBOARD GLOBAL 200》排行榜,創下韓國虛擬偶像團體的首個紀錄。首週銷量突破 100 萬張,也有多首歌曲進入主要音源排行榜的高位,成果令人驚艷。
那麼,他們是如何抓住粉絲的心的呢?
PLAVE 的人氣並非僅靠技術發展可以解釋。其核心在於「敘事」。他們不只是被人為創造出來的角色。從彼此「選擇」而組成團體的世界觀設定,到每位成員的個性與過去經歷、團內關係,都設計得如同像真實偶像的成長歷程般自然。
例如,隊長藝俊帶來了諾亞與銀虎,他們又邀請斑比與河玟加入的情節,令人想起練習生時期的友情與夥伴感。這種「共情」正是推動 K-POP 粉絲行動的力量。
音樂同樣是重要的元素。PLAVE雖無實體,但他們在音樂製作、舞台表演、音樂節目出場、SNS 互動等方面,都完整沿襲 K-POP 偶像的典型路徑,建立了紮實的內容。透過直播、與粉絲的持續互動,以及共同書寫的成長故事,令人愈來愈能感受到他們是「真實的存在」。
對於記得1990年代「網路歌手亞當」的老一輩來說,PLAVE的存在與人氣可能略顯陌生。
今年4月,在MBC廣播《正午的希望曲 我是金信英》中,DJ金信英曾表示「PLAVE 不能上我們的節目,會感受到現實衝擊」,引發爭議。事後,她公開道歉承認「超越無知,甚至無禮」,此事件象徵性地揭示了沉浸於虛擬存在的一代與未能接受的一代之間的差距。
記者起步太晚,為了理解PLAVE的音樂與粉絲現象,也不得不熬夜「研讀」整晚。
PLAVE的粉絲群「PLLI」是由Play與Reality組合而成的詞,他們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正在構築屬於自己的全新世界。「虛擬」這一身份已不再是弱點,反而被認為是一種「獨特感」。他們已在國內外的音源市場與演出舞台上展現出強大影響力,YouTube及各大平台上也充斥著展示他們如何與粉絲在音樂上互動的各類內容。
如今,「是否實際存在」這個問題已不再是根本問題。如果內容缺乏真誠與說服力,即使是實體,也無法打動觀眾的心;反之,即便不是實體,只要傳達了情感、真誠呈現故事,就已足以成為「真實」了。我們正生活在即便面對非實體的存在,也能感受到真摯感動的時代。
這篇的記者是做為很晚接觸的一類人,不了解,但臨時研究而書寫出了這篇報導,我覺得從這方面看看圈外人的解讀也是很好的。
這位記者的理解很棒,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