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讓」大家一起開心地玩語言遊戲💬

「讓故事自然發生」、「讓大家一起玩」這樣的「讓」,這種開放敘事的倫理,並不只是十年、二十年內的發明,它有千年以上深遠的沉吟思索。

〈讓王〉篇中,那些被推舉為王卻堅決拒絕的人物——許由、子州支父、子胥——他們的讓位行為並非出於怯懦,而是對象徵秩序的深刻自覺:一旦被命名為「王」,就不再是單純的自己,而是落入由語言與制度構成的位置網絡中。

這種網絡,正是拉岡所說的象徵秩序(symbolic order)。在這個秩序裡,每一個語詞都不只是名稱,而是一個義務與角色的入口。你一旦被稱為「王」、被呼為「主角」,你就無法自由地說話了,你的語言將帶有召喚、支配、引導他者的權力重量。是而TRPG的「主角」的意涵,往往是暫時的、機制變換的、回合性的,或是不如戲劇、小說那樣重實。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許由們選擇的是退讓語言的重心。不是消極不參與,而是拒絕承接那種會把語場壓成命令結構的發言權。這正如TRPG的敘事倫理:如果GM過度主導、玩家急於搶戲,語場便會迅速塌縮為權力結構,而非共在空間。

因此,TRPG的敘事倫理,其實延續〈讓王〉的精神——不是不參與,而是不壓迫;不是拒絕故事,而是拒絕故事被寫死。

象徵秩序的存在固然必要,因為沒有語言就無法建立任何關係;但敘事倫理要求我們對語言的使用抱持某種內在的節制。

讓他人的話語仍有空間可以發生,讓自己的發言不是權力,而是召喚與留白的設計。延後主體化、延遲定義、退讓位置,以維持語場中的敘事可能性與慾望能共生呼吸。

讓敘事的生命氣息存在,而非獨自將其完成。TRPG的運作,不只是故事鋪排,還是語言實踐的節奏控制。是讓敘事成為可能,而不是強制故事發生。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就像許由聽到「王」就去洗耳,彷彿聽到髒話,是為了不讓語言過早完成意義,而非他不想參與;TRPG的GM與玩家,在設計節奏時,也能不說滿、不推定、不奪主,而是打開彼此選擇與慾望都能共在的敘事空間。

也就是一般說的「拋接話題」如「拋接球」的比喻。讓每個人都能在球場上玩到,碰到球的滋味,但不被球定義、不被球打傷。讓場域開放存在,讓話題安全流動,讓生命氣息流瀉,讓故事自然發生。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