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展覽
前陣子去看了透納展,建議預留四小時看展。
一來是:畫作有不少偏小幅,很容易會因為要排隊等候而時間變長。
二來是,蠻多作品旁邊有導覽解說牌,是寫得很好,但蠻需要花時間理解消化的。
再來是,第一展間有一個38分鐘的介紹影片,聽說拍得很好,很多人說看完後再去看展會頗有概念,但為什麼我說很多人說呢,對,因為我趕時間就沒看😭
latest #14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自己是平日下午過去,錯估了交通時間+從捷運站出來後走到中正紀念堂的時間,等入場時已經是下午三點。
因為人潮關係,有些區域被卡得很厲害!五點後人明顯少了,我就憑手章重回第一展間細細欣賞,然後趕在五點半最後入場前回第二展間。
但怎麼說呢,我覺得五點半後現場氣氛變得很緊繃,就是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想下班的心情,像是五點半後館內會有兩次廣播提醒將於六點閉館,廣播完後,工作人員還會再補充:「這裡是第X區,後面還有幾區,要注意時間。」其實就是好意提醒,但多少引起焦慮,看得很急迫。特別是當我想趁沒人時,回去前面看本次展覽主視覺:《藍色瑞吉山之日出》,一度還遭阻攔,呃,可能沒到阻攔那個地步,但確實能感受到他們很想儘快淨空這個區域。
對比起來,六點後展區關閉,大家都到商店區後,忽然就變得不急迫了,這對比有些不爽!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好啦可能是我敏感了,但真的提醒要多預留時間,心境才比較有餘裕。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另外,建議可以買語音導覽,我自己會推薦可以自備耳機,現場掃QR碼購買。價格雖然跟現場租借設備一樣,但聆聽時效拉長到八小時,也可以離場後繼續補聽。
且播放音檔的頁面,會有文字說明,內容有時跟語音部分有所差異,個人覺得蠻不錯的。但我不確定現場租借的設備,能不能看到文字?(好像不行)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老實說,我自己對風景畫的慧根不足,雖然有聽「藝情指揮中心」的介紹,但還是有點沒被打中,但我蠻喜歡聽著導覽時,隨著說明忽然看見畫中一些很小的動物/人,真的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EP218 | 浪漫主義和風景畫入門
像是這幅畫中,
我也是聽著解說,忽然注意到那些身穿白衣的朝聖者身影,真的是像從畫布上浮現出來,很驚喜!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這次導覽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會針對一些很小、甚至完成度不高的畫作有很仔細的解說,像是這幅:
《明亮天空上的色彩》
以及
《暴風雨中的船》
倒也不是說這兩幅有特別精彩的價值,而是藉此去探討透納繪畫雲朵有參考哪些理論、或者跟哪些作品有所關聯。對了,語音導覽時時提到一種「濕中濕」(wet in wet)技法,我一度聽成濕中詩,查詢時google 的ai摘要還給出煞有其事的解釋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基本上,要判斷是大作還是練習/未完成品,就看畫框,越是畫框華麗的,很大程度完成度很高。
同理於故宮的「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羅伯特·雷曼收藏」。
啊但我確實感受到,透納完全專攻風景這點,他的神話畫作中,人物的精細度就,沒那麼好。
這是畫比較好的:
《阿波羅與巨蟒培東》
這幅《阿波羅與達芙妮的故事》直接被解說吐槽說,不合神話內容,明明是逃跑+追的關係,人物也畫得太悠閑了。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我個人最喜歡威尼斯這系列水彩畫: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很可惜現場販售的複製畫卡只有第一張,剛好是比較無感的一張。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而我也感受到,透納喜歡嘗試新的繪畫材料,很大程度也造成了畫作的損傷,
以下引用自wiki:
透納在顏料選用上實驗性極強。他使用如胭脂紅等不耐久的配方,即便當時專家建議應使用更穩定的色料也未聽從。因此,許多作品的色彩如今已經褪色。魯斯金曾批評透納作品的退色速度驚人;但透納對後世評價漠不關心,總選用在剛塗上時視覺效果最佳的材料。至1930年代,人們已對他部分油畫與水彩作品褪色的問題表示擔憂。
威廉·透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現場最能明顯感受到這點的,是這幾幅,顏料溶解、剝落的感覺好明顯啊!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但也有幾幅是他晚年過度追求這種過曝的風景,導致有種壁癌感(對不起我看到別人這樣形容就回不去了)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然後,其實有幾幅我怎麼看都看不出解說提及的物品,
像是這幅
到底哪裏在解剖鯨魚?
浮標在哪裡?左邊那個棕色的嗎?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然後鼎鼎大名的《奴隸船》也沒有展出,但現場展出的版畫真的精細到令人訝異!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筆記:
[藝術小片段] 威廉·透納特展──從海天之間認識「光之畫家」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