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筆記
#展覽
#印象派
有「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與「中正紀念堂:《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的呼應討論
latest #13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原來是DC群跟網友Tarragon 的討論,經對方同意後,轉貼於此紀錄。
為了方便起見,下面用「T」及「我」標記🏷️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T:
推薦先看過中正紀念堂的透納展再來看富邦的展,伍斯特展雖然有展出哈得遜河派的作品跟巴比松派的作品去詮釋印象派是怎麼形成的,但是關於這點其實看透納展會更清楚,從原本的古典主義畫派因為十九世紀初各地的民族主義興起,人們對自己的國家而非君王產生歸屬感,想要更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所以風景畫的需求增加了,原本被視為不入流的風景畫畫家變多了,風景畫也賣得出去了,透納從寫實的風景到更重視光影氛圍的畫風轉變,對於伍斯特美術館的策展人的理念其實是更顯著的詮釋。
在富邦美術館的是用文字去說明這一點。
附帶一提,風景畫需求增加讓出版商徵求更多年輕畫家幫忙創作風景畫這件事在透納展是在第一展聽最後的影片提到的,所以作為透納展的核心導覽,建議可以直衝第一展廳的出口觀看影片再逛展。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我:
有點好奇,查了資料:
哈德遜河派(英語:Hudson River School)是由一批受浪漫主義影響的美國風景畫家發起於19世紀中期的藝術運動。之所以叫「哈德遜河派」,是因為該畫派的早期主要作品描繪的都是哈得遜河谷及其周邊景色。
巴比松派(法語: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故1840年後這些畫家被合稱為「巴比松派」。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所以我能理解成:
對家鄉風景的認同感,催生了巴比松派(法國人畫法國風景)、哈德遜河派(美國人畫美國風景)。
這樣畫風景的趨勢,也改寫了過往以宗教、神話、傳說、歷史為重的繪畫位階。
而後印象派的出現,更是對於「正統藝術」、「學院」等價值的反抗?
但有點好奇,為什麼說「透納從寫實到重視光影」是對於「伍斯特美術館策展人理念的更顯著詮釋」呢?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T:
應該說,從古典到印象派誕生中間的過程,基本上就是透納從傳統學院訓練到他找到個人追求的變化歷程,所以伍斯特的策展人想要說明印象派的起源是什麼,怎麼被演進出來的這件事情其實看透納的畫展就是最好的詮釋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我:
所以某方面而言,透納個人風格的變化,也可以說是某種藝術史變化的映證?個人代表時代?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T:
我覺得是的,無論是畫風轉變,或者工業時代加上海權擴張對於透納個人作品的影響也都是
像是因為蒸汽時代的到來讓透納可以擴張他的旅遊版圖,當時的殖民地帶來的財富讓英國人更踴躍的湧向鄉村別墅跟建築道路,十九世紀初英國的廢奴運動剛好也被加入透納的繪畫題材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像是透納的月光跟富邦的阿諾河畔的風景都是作畫技術的極致呈現,近乎真實攝影的觀看體驗,而傳統神話題材或者肖像畫這樣的題材也發展到一個很無趣的階段,十八世紀的人畫工跟畫法也都發展到一個極限了(20 沙丘上的畫家約瑟夫.伊斯拉爾斯導覽說年輕的時候受到林布蘭很深的影響,結果晚年也都是在畫這些風景畫),風景畫跟浪漫畫派變成題材跟新技術(新媒材)的出路
伍斯特的策展人其實也很強調印象派對於畫家帶來的解放效果,不再追求很工整或者很精準的描繪,可能是更大膽或者更鬆散的畫法,對美感的追求超越了傳統作畫題材跟技法的約束。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T:
另一方面我個人的感想是,透納後期很多被批評未完成的畫作,在印象派之後的時代就可以被得到認可了,觀看畫作得到的感動超過了畫作本身題材或者內容的意義,這也是在最後的展廳透納的策展人放羅斯科那幅畫作的意義。
所以伍斯特的展其實也是完善透納展體驗的一部分,後世畫家對美感的追求其實就證明了這件事情。只是透納太過前衛,太過超前了。
透納展彌補了伍斯特展的前半敘述,伍斯特展證明了透納後半輩子的追求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的展覽紀錄噗:
@lucywritewrite - #記錄 #展覽 莫名其妙過了每天都在看展的一週,感謝友人對我龜速看展...
@lucywritewrite - #展覽 前陣子去看了透納展,建議預留四小時看展。 一來是:畫作有不少...
@lucywritewrite - #展覽 #比較 想一下還是單獨一噗好了。 最近三個跟印象派有關的展覽...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