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三國系列的劇情應該是無人在乎
(除非是史同人)
但這部的人物塑造真的是太過於美味
不得不好好品一品
不過畢竟只是個人心得所以還是會有偏頗
畢竟我自己也是非常誠心的孫家軍
除了偏心還是偏心ㄏㄏ
角色因為太複雜了
基本就只談起源內塑造了
講到正史就太複雜了還可能提到一堆野史
大型牛郎俱樂部 魏
不得不說我真的很吃這口w
魏軍師F4真的太強大了
夏侯兄弟
夏侯惇
真的是忠心耿耿啊元讓兄
凡事都以曹操為重
我真的被這位仁兄的各種重力發言嚇到
急的時候還會問曹操「孟德,給我指示」
曹孟德的走狗!!!
無法拒絕欸,真的無法拒絕
夏侯惇真的最讓人上癮的地方就是,曹營的人大部分都是信賴曹操的手段跟實力
但夏侯惇比起那些(沒有說他覺得曹操不行的意思),更信賴的是曹操的為人
而且他感覺24hr都在孟德身邊
最懂曹操的可能不是夏侯惇,但最愛曹操的怎麼可能不是夏侯元讓
瞎爆了,好帶勁
夏侯淵
妙才將軍跟元讓兄比起來塑造就沒那麼多了
有點可惜
妙才兄的圓潤全靠他旁邊那兩個臭臉的襯托
要不是真的沒什麼塑造,我真的蠻喜歡妙才兄的
人親切又好說話
有點可惜的是好感劇情有提到「緊急支援糧食這件事」
結果沒做成遊戲性能,劇情也沒做到那裡
妙才啊嗚嗚
郭嘉
神 奉孝大人 神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難度關係
(一週目困難,剩下都是普通)
周大都督的戰策很棒,但是還是要到處救火
郭嘉神的戰策指哪打哪戰線都不會崩,讓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如此巨大
在哪個陣營都在想你郭祭酒的策略
話說回來吧
郭神作為曹營牛郎之首,初見好感劇情也如此之怪
撇開這些不談,這次光榮真的在郭嘉身上下了很多筆墨
不愧是光榮愛角,郭嘉的地位被寫的跟周都督還有臥龍一樣高
「軍師可不能被人看穿本心」
體現在郭嘉玩世不恭的態度雖然光榮把愛玩女人拿掉了
但看到其他軍師F3一直抱怨「奉孝先生愛喝露天酒勸不聽太固執」很好笑
郭祭酒作為整個曹營最懂人心的軍師,他有點看的太透了
感覺有點「反正人不可能沒有遺憾的離去」那就儘量不要有遺憾的活,這兄弟從沒想過要再多活一點
比起一開始的牛郎怪話,救下他最後的好感對話感動的我在電視前打滾「奉孝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覺得軍師F4還是得有郭奉孝做統籌才行
看看他躺在外面準備離世的時候,把其他三個急的
但他說他要退休當武將的時侯,相信很多人都是:?的想法
身體不好可以當武將嗎

但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很喜歡打架
每次打呂布都衝到最前面
然後第一個戰敗不得不說郭嘉真的很好用
跟他出戰打出革命情感
荀攸
一直都很影薄但在本作嚇到無數直男的大侄子
爬床什麼的太刺激了還好是爬紫鸞的床,爬我的床勢必會喪失某些東西
有一說一雖然光榮把荀攸的功都搬給了郭嘉,但對不住他給大侄子加了這麼多萌點
喝醉之後會開啟機關槍模式的人設到底是誰想的,加雞腿 狠狠加雞腿
我個人很喜歡的地方是,荀攸雖然是沒自信陰角,但在好感劇情裡有一句「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會以我說的事當作前提開始討論」
荀攸的優點就是大局觀啊
真的是感無量
而且其實這點在劇情裡面也有演出來,軍議開始的時侯曹操其實很常是先問荀攸怎麼看,然後郭嘉再接話統整
講個題外的
這部荀攸超常跟郭奉孝一起跑到戰場的最前面
欸你們不是文官嗎 為什麼這麼喜歡跑到最前面殺啊
而且他們兩個推線推超快的啦
你們真的是柔弱的文職嗎 曹家也太可怕
再再提外
荀攸雖然是面癱,但喝醉的時候會有一個ぽー的表情超級萌,感覺有什麼東西覺醒了
荀彧
荀彧因為職位問題戲份難免比較少
但他的社畜人設非常深的刻在我的心底,甚至是恐懼
通常角色站在地圖上都是來找我約會
但荀文若,他不一樣
他站在地圖上是為了派任務給我
荀令君求你手下留情🥺🙏
講個題外話
日文劇本裡大部分都叫名
「曹操」「郭嘉」「荀攸」
但中譯都會把他叫名的地方改成字
「孟德」「奉孝」「公達」
反而是日配夏侯惇會叫曹操孟德
感覺他們對什麼時候喊字什麼時候喊名的時機判定有點謎w
荀攸叫荀彧的時候會喊「文若大人」
但荀彧叫荀攸的時候會直稱「公達」
這對叔侄www
賈詡
別灌我大侄子酒了
賈詡進入曹營感覺有諧星化的傾向
但那個八卦陣第一次出來真的嚇到我了
竟然不能硬打盾兵 太可怕了
這就是賈大師的實力
陳宮
我超級喜歡這代的陳宮的個性
雖然好像有人說陳宮背叛曹操的的理由很扯,但我是完全可以理解那派的
不如說我很喜歡他的理由,好感對話裡面拋開甲甲的部分,感受的出來陳宮是那種非常想要被記住的類型
想成大事,但不論好事壞事就只是想被記住「陳宮」這個名字
在最後他自己要走去刑場的時候的怒吼,配上好感5劇情的「絕對別忘記我」真的是大受震撼
曹操
好終於寫到曹操了
雖然很多人說這部曹操是ai,沒有感情
但我自己玩下來是覺得曹孟德頂多算「不懂人心啦」
可以理解大家說曹線寫的最好的意思
我自己玩下來覺得曹線是越品越香的類型
我覺得要看懂曹操要先看懂曹操身邊的人
(除了盲目的夏侯bros)
我打完曹線,一直圍繞在我心頭上的不解之謎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追隨曹孟德」
曹操不得民心到連城鎮npc到語言都在蛐蛐他,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名士跟名將對曹操忠心耿耿
後來我才有想通,那個年代的有志之士要嘛想要成大業(天下太平)、要嘛想要成大事(陳宮)
仔細一看的話就會發現曹軍一堆效率廚
什麼李典啊、荀攸啊、跟時間賽跑的郭嘉之類的
對他們來說曹操有實現那些諾言的手段跟實力,那難過一堆人會追隨曹操
感覺曹營其實也沒有人在期待曹操是什麼明君、賢君
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首先我們要天下太平,剩下再說」
我感覺他其實自己也知道別人在他身上追求什麼,所以他才會一直提醒自己「為了那些犧牲的人,我不會回頭」
對曹操來說要天下太平就一定會有犧牲,而曹操回報那些犧牲的人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不是白白犧牲」
以這點來說我覺得他固執的蠻人性化的ww
袁紹死的時候,他還會偷偷在池塘邊鬱鬱寡歡
「我不能這麼難過我要向前走,唉可是我還是好難過」
左右腦互搏
郭嘉死的時候也是頭也不回的走了,雖然大家說他沒感情
但我反而會覺得是因為,他如果不這樣走掉的話,他會沒辦法面對他感傷的情緒
是我的話就直接抱著郭嘉大哭「奉孝你不要死啊😭😭😭」
另一個我覺得他還蠻有趣的地方是
他很惜才 不光是他喜歡吸收降將,這件事還體現在他對劉備的態度上 給我一種「可以的話我也不想要你們死掉」
要知道劉備可是連奉孝都勸他除掉的人
郭奉孝是什麼人?郭奉孝是整個曹營軍師裡面最懂曹操,還是最順曹操意的人
曹操想打哪郭奉孝就幫他找藉口打哪
連郭奉孝都勸曹操早日除掉劉備以免後患,但曹操偏不
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他為什麼喜歡劉備,我給我自己的解釋是因為他喜歡有才華的人
雖然聽起來有點左右腦互搏,不過曹孟德不是本來就這樣嗎也是一種萌點吧
以結論來說牛郎俱樂部曹營的日子蠻快樂的
雖然有人抱怨都跟軍師們混在一起
這樣不好嗎?我可太喜歡這群軍師們了
曹孟德的個性第一次看確實是會有點疑惑,但待久了不知不覺感覺也能體會一點了
白鸞很討厭曹操這件事
我覺得一點都不意外啊XD
曹操這種逆我者亡的手段,簡直彩了白鸞大大大雷,村子就是這樣沒的他怎麼可能給曹操好臉色看XDDD
但我比較驚訝的是他對孫吳下手這麼狠,竟然對曹軍這麼溫柔
這就是軍力的差距嗎
我回來了不好意思整整看了兩天荀公達,中了魅惑技能無法解除,真的很好看怎麼這麼好看
我真的是孫家軍,但是美人不分國界可以被原諒吧
寫完主公的爸爸又被荀家叔侄釣走了,真的沒有要投曹對不起對不起,太可怕了荀家基因
孫堅
孫堅在這代的戲份實在也是說不上多
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漢室忠誠白鸞最討厭的點
不過我個人很佩服的就是,孫堅遠在江東能成為一方霸主
不只是他很會打仗,在治國用人上也頗具實力
孫的君臣大部分都是孫堅時代留下來的老將軍,要不是忠於漢室,可能在更早之前就能把孫吳發展到不輸曹魏
&我個人蠻喜歡孫堅的育兒方式
孫家子女策、權、尚香感覺都被養的很好
不過這個就再談
孫策
這代的策哥,一開始給我一種熱血笨蛋的感覺
但在先公出事之後,冷靜的對整個孫家下指示的樣子確實讓人改觀的敬佩
雖然劇情把他演的很像「老爹叫我要忍,我先忍忍袁術」「哇操袁術這什麼狗東西,我不忍了!」很怪的邏輯
但在那個時候立刻選擇先依附袁術其實不是個壞方法,只要再忍一下袁術稱帝其實就有機會推翻他了還有機會順便吞掉一些袁家的東西
不過這個「我忍不了啦!!」很有江東小霸王的風格就是了www
從劇情來看 策哥的優點在於很會打仗
脫離袁家後 內政完全丟給仲謀大人
仲謀看起來也是一副理所當然
雖然沒有演出來,但我覺得伯符對內政的想法一定都是「權弟說的都好」
江東小霸王啊
孫權
仲謀大人......
哇這個講起來真的會是落落長的一段心路歷程
孫堅在世的時候
仲謀:「我要好好輔佐爸爸跟哥哥」
孫策在世的時候
仲謀:「我要好好輔佐哥哥」
結果這個擔子落到他身上的時候,不只她捏了吧冷汗,我也捏了一大把冷汗
老實說當初那個情況的孫吳,簡直是一坨爛攤子
孫堅死後一時依附於袁家導致軍心動盪,雖然還有周大都督程普黃蓋這些老字號將軍在,但在文官之間、軍隊底層之間,很難說得上沒有遲疑(雖然光榮只演了一個文官出來質疑)
嗯但可以推測那時候到軍心應該是非常鬆散的
在這種時候孫策為了拉回支持率,選擇推離袁家,獨自建國,加上攻克領地、擴張版圖,以戰力上宣示孫吳的立場
結果壯志未酬身先死啊,這攤子落到仲謀大人身上完全內憂外患
攻打策略能成功,完全是因為
首先孫策是會打仗的,再來有事他是真上啊
先不論戰力差距,士氣這塊是不可能輸的
你要孫權上他可能還會跟你說:「我打宿儺!?真的假的要上嗎?」
稍微扯遠一點講講仲謀大人的個性
這部分完全是我自己YY的,比野史更野的史,看看過去就好
我覺得仲謀大人會長的這副沒自信的樣子,完全就是跟江東水土不服而已
江東自古受山越侵擾,導致江東不只要治內政還要防混混
爸爸叫江東猛虎、哥哥叫江東小霸王
江東根本就是一個靠拳頭說話的地方所以才說是黑道家族
孫尚香也常把「身為武家之女blablabla」掛在嘴上,可見拳頭在孫家有多重要
但孫權本就不是那個性格,拳頭比不過哥哥爸爸說不定還比不過妹妹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反而不覺得自卑才難
所以當初孫權要接這爛攤子,我比他還急
幾乎每一場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在打
「殿、しっかりしてください😭😭😭😭」
「殿😭😭😭😭😭」
⬆️孫家兵螢幕外無意義的悲鳴
好不容易孫權振作起來,我還來不及感動就出仕不順
打黃祖打不倒,二戰還賠了一個凌將軍
孫權沒破防我已經破到弱點擊破了
要打赤壁的時候
曹操寄來那封勸降書,真的很害怕
老實說我真的很難認同諸葛孔明的激將法
在已知這個世界觀下的曹操,不會對降將跟底下的人民下手的的情況,投降於曹操可能還能保有一定自治權,跟蜀出兵扁曹操,一個弄不好大家可能都要被砍頭
要說那個情況激將法有沒有用我是持懷疑態度的而且再次強調,當時孫吳的主將是仲謀,不是他那兩個戰鬥爽的哥哥跟爸爸
但那個時候仲謀已經下定決心的樣子讓我很真的感動,大家都知道他只是被逼推上台在故作堅強而已
但從他說出「請大家相信我」,決議要背負一切的時候,真的很難不被感動
與其說吳蜀聯合是被激將法煽動,我個人作為反對派孫家兵更有一種「唉主公都這麼堅定了好吧那就只能上了」
跟孫權一模一樣的思考模式
&我個人更佩服的是孫權在管理人事方面的決策
提出有異議才是好的討論環境,真的很難想像是一個性格懦弱又妄自菲薄的人所提出的
而且在這麼多不同聲音裡,還能堅定的下判決
重點是他在下決議的時候,對不同意方的意見,並不只是聽過去而已,他會想變法以另一個方式去補償那個沒有被採用的意見
像是黃蓋在提出平定山越叛亂方針的異議的時候,雖然仲謀沒有直接採用黃蓋的想法,但他也給了黃蓋一個自由行動證明的機會
只能說孫仲謀你是懂人心的
孫權有點寫太多了

不過真的也代表我看他從崩潰到站起來有多感動
IF發現哥哥跟爸爸沒有要回來接班又崩潰很好笑說到這件事
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孫策不願意回來接班
孫堅是身體問題,不適合再繼續當孫吳的領頭人
孫策作為東吳一大戰力,不回歸確實有點太可惜了,但以立場來說他又卡在不能回歸的狀態
孫堅假死的時候,孫策接位孫權為輔
這時候沒有世子之爭,本來就是因為孫權無意搶位、且態度明確,由長子繼位也符合禮數
但孫權是因為孫策戰亡才繼位的
如果這個時候孫策回來,才聚攏的吳國可能又會分為長子派跟次子派
因為當孫策還活著的情況下,這時候孫權就會失去稱王的理所當然
也感受得到孫策大概不喜歡治國,跟他性子不符,可能太拘束了他受不了
可能他也覺得是爛攤子吧
所以也很強硬的表示不回歸,跟爸爸去釣魚
只好可憐一下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