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梁
2 months ago
《Reality-No show》可以從臺南人劇團畢業了。
小 梁
2 months ago
球劇場意外很小,離舞台很近,雖然座位也是不怎麼樣(那個屁股要往前坐才能撐開椅墊的設計到底是三小),但已經比大劇院好坐很多了,大劇院真的逼死人。
小 梁
2 months ago
有點沒想到這部看了是一種懷舊,畢竟剛開始看劇場的時候,台南人劇團的戲曾經帶了很多不一樣的視野給我,無論是K24或Q&A,原來看劇場也可以這麼現代(如果跟比較傳統的果陀或是表演工作坊來比),也可以說台南人劇團算是奠定了當代台灣劇場可以是如何的樣貌,曾經也很喜歡蔡伯的戲。不過我想自從蔡伯開始遊歷四海(?)之後,我想他已經遠離觀眾了,而在他離開的這段期間,四把椅子、耀演、僻室、明日和合、娩娩工作室這些劇團的發展,又重新定義了一波台灣當代劇場的樣貌,議題與娛樂可以成功並行的劇本越來越多了,如今再回過頭來看蔡伯的東西,這些作品還是有效,但可能也代表我已經開始從以前的故事中畢業了吧。
小 梁
2 months ago
《Reality-No show》是非常蔡伯的東西,可能太蔡伯了,基本上有在追蹤他FB的和曾經看過他的戲的人,都可以知道這完全是他在寫他自己(無論多少虛構),依然有很多小聰慧與好笑的部分,但論深度或是他在宣傳介紹所述想探討的真實與虛構與真相之間的辯證,我覺得如果沒有在追蹤蔡伯,可能都會有點一頭霧水,《Reality-No show》是貪心的、是粉絲取向的,不見得對非劇場觀眾友好,劇裡的那些辯證,其實有太多一廂情願,以及毫不掩飾的自信與任性,某種程度是創作者的誠實,但打不進非劇場觀眾,也讓創作者在offline的自我本質昭然若揭,無論是好或是壞。所以我想,我是真的從這個劇團畢業了,以後當然會再看,但也可能不再是首選了。
立即下載
Peggy D.
2 months ago
好奇,想知道你對另一位導演的作品看法XD
我自己則是,蔡柏出走後的台南人就也差不多不怎麼看了。在Reality-No show之後,即便我很欣賞蔡柏的文字,但舞台上的狀態,無論他本人上不上台,我也是好像突然有種,「就先這樣吧,你好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緣再會」的畢業感...... 再加上,呂名堯、李劭婕這一對,好像也差不多時期,開始往其他團隊走(我覺得對他們個人而言,走出舒適圈,絕對是好事),但總之這一團目前真的沒有吸引我買票的動力了。
小 梁
2 months ago
我最近也對他們的戲比較還好,該看的都看過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