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書 #讀嘛讀嘛

《專業醫師教你怎麼正確看醫生》山本健人

Q:盡量不要吃止痛藥比較好嗎?

「我常遇見『希望盡量不要吃止痛藥』的病患。醫師明明開了頓服①的止痛藥,但是病患卻『因為害怕副作用而忍痛不吃藥』,這種狀況我也很常碰到。另外,也有病患覺得『止痛藥無法解決造成疼痛的根本問題,所以吃了也沒有意義』、『只是治標不治本』。」
latest #18
尼洛 📚
2 months ago
「這樣非常可惜。藥物確實一定會有副作用,但是利大於弊的時候就該好好利用。此外,不是只有解決根本問題才是醫療。尤其全身關節或肌肉疼痛的根本原因大多為『老化』,只要無法『返老還童』就無法消除原因。面對這種情況,必須思考「要如何與疼痛和平共處」,而止痛藥就是強大的夥伴。」

① 頓服:只要出現症狀就可以吃的藥,不過考量到副作用,通常會設定服用上限。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Q:醫院開的感冒藥比市售藥更有效嗎?

1. 市售感冒藥與處方藥的成分幾乎沒有差異

「一般來說,非處方藥與處方藥的成分種類幾乎相同,只是非處方藥的單次內服量內含的成分稍微少了一點點。世上沒有只有醫院才能開立的『感冒特效藥』。」

2. 感冒藥不是能治好感冒的藥

「無論是非處方藥還是處方藥,感冒藥都沒有『能治好感冒的力量』。感冒藥的目的是減輕感冒的症狀。」目前並沒有能消滅感冒病毒的藥。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Q:要如何選擇醫院?

1. 先與附近診所的醫師討論

「初診選擇至家裡附近的診所就醫有很大的好處。」「診所醫師每天都要視需求,轉介病患至各式各樣的醫院。他們大多都知道同屬一個醫療圈①的醫院,各自有什麼樣的強項。」「比起病患自己調查,詢問診所醫師應該遠遠更能獲得可靠性高的資訊。」

① 醫療圈:日本政府為了分級醫療而設定的地區單位。
立即下載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2. 將方便從自家前往的醫院納入選項

「從自家前往醫院的交通便捷度,對於病患本人與家屬都極為重要。」「像癌症這種大多要花很多時間檢查與治療的疾病,尤其是如此。」除了病患必須經常往返醫院以外,家屬也有探病或是陪同病患聽取治療說明、病患突然要進行緊急手術等等必須前往醫院的時候。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3. 將專門進行癌症治療且病例豐富的醫院納入選項

「醫院一般會在官網等處,依據疾病種類公開病例數。只要看那些資料,無論是誰都能輕易得知醫院一年的病例數。因此,病患要根據自己的疾病,選擇同疾病診療件數多的醫院並不困難。」

「當然,不是說病例數多就代表該醫院一定很擅長治療該疾病。即便是某些自豪手術病例數多的大醫院,也曾有媒體數度報導該些醫院的術後死亡率很高,大有問題。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某間醫院在近一年之内,對自己罹患的該種疾病只進行過少少幾次的治療,那麼應該可以判斷,該醫院可能有些缺乏治療該疾病的專業性。」

尼洛 📚
2 months ago
Q:接受治療後症狀依舊沒有消失的話,要換醫院比較好嗎?

病患許久之前就一直有同樣症狀:

▶ 前往A診所並拿了藥,但是沒有治好

▶ 病患不信任A而前往B醫院就醫,拿了別種藥但是沒有治好

▶ 病患認為「B醫院果然也不可信任」,於是前往C醫院

▶ 在C醫院工作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這名病患。病患將大量的藥拿給醫生,說:「我之前都吃這些藥,但症狀完全沒好」

▶ 此時病患對過去看的A診所與B醫院很不滿
尼洛 📚
2 months ago
「其實這樣的就醫方式,對病患來說非常不利。除了病患認為『我就是跟主治醫師合不來』或『醫師明顯沒有確實診察』這樣的情況,『因為同樣症狀而苦時,前往同一間醫療機構就醫』原則上對病患較有利。」

因為在C醫院與病患第一次見面的醫生,無法得知病患在A診所和B醫院就醫時的症狀。即使病患能夠描述自己的症狀,但也可能忽略其它自己沒有察覺的異常。
尼洛 📚
2 months ago
「舉個例子,假設某位病患因肝硬化導致腹水積存,我一週會替他診察一次。我開了能減少腹水的藥,但是病患似乎很不滿,說『症狀還是完全一樣』。可是我診察病患的腹部後,發現鼓脹的狀況比一週前診察時明顯消了許多。」
尼洛 📚
2 months ago
「就算病患自己覺得藥沒有效,或許也只是自覺症狀較晚才有變化,實際上已有改善之兆。然後,不忽略這種徵兆並有耐心地持續同樣的治療,也許才是最佳的選項。最能敏銳察知此事的人,就是打從一開始就持續為病患診療的醫師。」
尼洛 📚
2 months ago
「在開頭的例子裡,如果在C醫院的我開藥,病患服用後症狀有所改善,那麼病患或許會認為『這位醫師是名醫』而敬重我。病患應該會決定再也不要去A診所與B醫院就並更加堅信『果然要一直換醫院直到遇到好醫師比較好』。可是實際上病患要是持續在A診所就診,症狀也許會更早改善。或是即便不吃我開的藥,症狀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自然改善也說不定。」
尼洛 📚
2 months ago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自身有類似的經驗。小學生時,他去了一間離家近的皮膚科診所看病,但過了大概一個禮拜症狀還是沒有好,於是媽媽帶他去另一間較遠的診所看看,用了那位醫師開的藥後很快就好了。從此之後,作者只要皮膚有問題,他都會特地坐車到那間診所看病。
尼洛 📚
2 months ago
可是如果他告知原本的醫生「這個藥用了一個禮拜都沒有效」,醫生很可能就會根據這項資訊調整用藥,作者也就不需要前往更遠的診所看病了。如果久久才看一次病的話,那跑這一趟或許覺得還好,但如果是要常常回診的情況,這趟路途就成為一個負擔了。

尼洛 📚
2 months ago
【標準治療】

「效果最佳的治療稱作『標準治療』,只要是會診治療癌症的醫院,就會提供健保診療範圍內的標準治療。『標準治療』的意思不是『普通型的治療』,而是現在認為『最有效的治療』。」

Q:「最有效」的根據是什麼?

下述以可靠度來排序(越後面越不可靠):

1. 隨機對照試驗(的統合性分析)
2. 無隨機分派的世代研究
3. 病例對照研究
4. 無控制組的研究
5. 病例報告
6. 專家意見
尼洛 📚
2 months ago
「專家意見」如果是醫師根據自己治療過的病患的經驗,那「無論醫師治療過幾位病患,也不過是基於個人經驗的意見」。而得過癌症的朋友的意見,「則是個人意見,甚至連專家都不是,當然是連『6』都不如。」

「想要正確得知癌症治療的效果時,重要的是確認該治療法是不是曾以嚴格的條件進行臨床試驗,且確實地證實有效。」
尼洛 📚
2 months ago
「標準治療是用嚴格的條件證明其效果的治療法,所以獲得相關單位認可而適用於健保診療。就算是原價頗貴的藥物,病患也受惠於健康保險制度與高額療養費制度①,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使用。這也是標準治療程序分明且展現出客觀成效的證據。」

① 高額療養費制度:日本的一種公共醫療保險制度。該制度為病患每個月的醫療費自付額設定上限,超過的部分由日本健保給付。
尼洛 📚
2 months ago
「另一方面,健保不給付的高價治療之中,包含了臨床試驗證實效果不如標準治療(或者沒有進行臨床試驗)而無法納入健保診療的治療法。這一點必須要好好注意。」

「要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是個人自由。但是病患要擇己所信、信己所擇,這樣在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的時候,自己才會覺得『我在那個時間點,已經選了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治療法』。我認為這是讓自己不會後悔的一種方法。」

覺得被點出盲點,真的會下意識覺得「標準」=「普通」

尼洛 📚
2 months ago
Q:點滴能有效對付感冒嗎?

「在日本真的有許多人都認為『打點滴能治感冒』,相當不可思議。有些因感冒久久未能痊癒而前來醫院的病患,會拜託醫師『幫忙打一瓶點滴就好』,打完後就完全恢復精神並回家。
尼洛 📚
2 months ago
這種病患要是得知點滴的內容物是什麼,說不定會有一點失望。因為這種情況使用的點滴(點滴製劑),其內容物幾乎都是水。裡面只含有水與鈉、鉀這些電解質(礦物質),所以成分跟運動飲料大同小異,可以說點滴只是電解質的濃度比較高而已。

點滴裡當然沒有能治好感冒的成分(如同前述,那種『成分』並不存在),不僅如此,裡面甚至連能夠抑制感冒症狀的成分都沒有,就只是補給水分而已。」

想到我爸媽如果感冒,他們也都會請醫生打一針,說這樣會比較快好。我自己從沒打過,去看病時,醫生也不曾提過要打針,所以一直很好奇那到底是什麼... 看來獲得解答了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