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3uCTQZgchQcMzjjisdgkYG.png https://images.plurk.com/5yAr3lrpdHyOzKnM503ag1.png
★關於能量 其中一個的小練習

1. 手掌向上
2. 手掌向外
3. 握拳手勢

我發現沒有刻意調整發聲,1和2的發聲感覺不一樣耶
latest #18
笑|
2 months ago
3就察覺不出發聲上有什麼不同,無法描述

但做給家人幫看後,他的感覺如下:
1. 溫和
2. 堅定
3. 強硬
笑|
2 months ago
1的手掌向上,讓我想起多年前做口語復健時
老師讓我手掌向上放在大腿上面
說是這樣可以放鬆
笑|
2 months ago
當時我想,為什麼不手掌向下放大腿哩?
但後來發現瑜珈、冥想的時候,有些人會這樣做

只是我沒聯想到這個手部動作可以放鬆就是了
立即下載
笑|
2 months ago
雖然前面這兩個情境不同哈哈
不過給我共同的啟發是:

手部動作可以牽動肌肉和聲帶
笑|
2 months ago
肌肉和聲帶,可以組成氣場的一部分?
笑|
2 months ago
手掌的小脈輪也是氣場的一部份??

疑問大概是這些,不過我發聲會因動作有所不同
真的很有趣,別人也會因為你有所不同反應
笑|
2 months ago
---

我在家裡是外放強迫的類型
很容易話不經大腦,身體沒憤怒但會一直講話x_x

潛意識或未消化的憤怒改日另論
我想能多一點覺察自己當下的身體反應
笑|
2 months ago
可以觀想你想傳遞的訊息,拿一張紙捏成一團代表它,想想你會如何給對方?是如何送進對方的能量場?

用丟的?
強迫對方接受?
生氣向他丟過去?
害怕丟在他前面的地板上?

觀察看看丟的方式會如何影響溝通
笑|
2 months ago
#回到中心

凡事都要覺察感受後,這本書才能助我拓展認知
前面說過,我在家是外放強迫的類型,也就是會把能量向外推出去
笑|
2 months ago
往外推出,不只送出能量,也會讓你的能量場往前擴展
更是把你自己拉出中心,造成給對方不自在、有被推壓的感受
對方還會動來動去、分心沒反應

你脫離能量中心的結果,就是把對方跟著也脫離中心了
笑|
2 months ago
書中建議,任何時候往外送出能量時
也要有同樣的送出和收回的循環
放手,帶回到中心

(另一個是保持居於中心,書中有練習就不詳述)
笑|
2 months ago
-

在外面是I人,在家裡是E人(?)
託此的福,我認出這兩種的能量型態不同

I人/內斂的時候,講話很容易沒氣、講不多、懶得反應
不會輕易冒出去行動,會有一點封閉的型態

E人/外放的時候,可以講很多話也不會沒氣,反應快
想到啥就講啥,愛分享就分享,非常囉嗦,吵得要命
笑|
2 months ago
整體來說,在家裡是我舒服的狀態
因為能自由展現外放,同時又有內斂一起整合
會比較容易活在當下、感到美好和舒服

(也有狀態差的時候如行動力不強,就另外再論)

在外面…我親身學到的一件事就是
如果再忍太久、壓抑太久,越來越封閉和內收太過
是真的會沉淪和崩潰,這樣也是不健康的
笑|
2 months ago
我需要說話,要適當展現自己、外放,讓能量順暢地給出去
這是我在外面壓抑忍太久後得到的啟發,而且想的沒錯
笑|
2 months ago
啊,先講一下,偏離中心會有怎麼樣的感覺?
笑|
2 months ago
偏離中心的型態不同,狀態也會有不同,例如:

★拼命要達到目標&取悅照顧別人做太多事 能量集中在你前方
不停地做或行動、焦躁或散亂、具攻擊性、跋扈或愛指使他人、太急躁上進、想證明自己、取悅別人、情緒上過度投入、想得到注意……
.
★能量收縮或跑到身後
緊張、冷淡、過度敏感、防護的、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隱藏或逃避……

★能量集中在頭的上方
恍神、做白日夢、心裡有太多事、太靈性脫離現實、身體沒有接地或紮根……

★能量集中在下面
疲倦、無精打采、能量低、懶惰、做著不動、失去行動的動力、物質上癮、感覺沒有希望哀傷或沮喪……
笑|
2 months ago
★當回到中心並居於此,你會感到…
找到真正的自己、在自己內休息、能量調諧一治病和諧運作,身處當下並順流而做。
笑|
2 months ago
好,總言之,不論內斂或外放太超過不好

如何保持覺察居於中心,讓自己內外切換自如,並感到自在、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