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F6R1dn9uN4ezmrBsdpEin.jpg
脆弱的力量
▌面對自己的脆弱是一種勇氣。

匱乏感文化時常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不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和不安,令我們失去自信參與這個世界的能力。
學習展現脆弱,讓我們脫離自卑,能夠更願意面對犯錯,我們才能更懂得自我照顧,進而面對困境,挑戰自我並且對未來懷抱希望。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latest #7
路過。
2 months ago
身而為人,我們幾乎都渴望與他人連結,但自卑和匱乏感,容易將彼此推得越來越遠。
自卑,是害怕失去連結——害怕自己達不到理想或目標,讓我們以為自己沒有「資格」和別人連結。
匱乏感,則是在容易感到自卑的文化中,大家互相比較之下,永遠覺得「不夠」的感受。
路過。
2 months ago
書中提及,與匱乏感相反的是「全心投入」。
全心投入有多種面向,但核心都來自自我的脆弱和自我價值:在面對不確定、風險和情緒衝擊時,知道自己已經夠好了。

當我們面對困境時,若不想再累積更多的自卑,我們就更該培養和落實克服自卑的能力,全心投入生活,培養勇氣並參與自然,與值得分享的歸屬感團體展現、分享脆弱。
路過。
2 months ago
💪克服自卑的方法:
和有資格聆聽的人,也就是讓你有歸屬感的人或團體,分享自己的經驗。
因為他們不會為我們的脆弱而不愛我們。
立即下載
路過。
2 months ago
👭「歸屬感」與「融入」的區別:
歸屬感,是一個環境能接納我們做自己並展現脆弱。
融入,是我必須和環境中的其他人一樣。
克服自卑感就是找到讓自己有歸屬感的團體,彼此分享經驗、給予支持和面對困難的勇氣與希望。
即使不完美、犯錯,也沒關係,改正就好。
路過。
2 months ago
🫀內疚和自卑的區別——學習自我照顧的方式:
我們需要分開檢視「本身(個人)」和「行為」。
我們可以因為做錯事而內疚,
但別歸因於自己不好而自卑。

因為自卑情緒會讓我們難以「相信自己」或「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我們犯錯、沒有達成目標,不是因為我們「不好」、「很差」,只是因為「我們做了不對的選擇」。這代表我們即使犯錯也依然值得被愛,只是選擇不被喜歡。
路過。
2 months ago
書中有個我很喜歡的舉例,
作者的女兒被教練要求參加游泳比賽,但女兒不想參賽,希望父母能請教練安排其他活動讓他參加。
作者也感到掙扎,他很想說「好」,但作者知道這會剝奪女兒面對困難和成長的機會。所以,他和女兒討論,趁機讓女兒重新定義對自己而言,什麼是重要的。
作者希望女兒去試,但也許可以不以排名、別人的眼光為目標,而是只要參加、下水就很棒呢?
路過。
2 months ago
作者讓女兒相信家庭文化比游泳比賽、朋友的眼光、比較的文化都更為重要。
他讓女兒勇敢面對不想面對的挑戰,並且相信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有人支持自己。

作者曾好幾年都避免嘗試自己做得不夠好的事,那些選擇幾乎讓他忘了勇敢的感覺。
所以作者說:「有時候你所能做出做勇敢、最重要的事,就只是站出去而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