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讀書會紀錄。罪與罰 - 杜斯妥也夫斯基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會爆雷)
latest #36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時間:8/29(五)晚上八點到凌晨一點
成員:我、Gnezd、狄米卓(提名人)、D子
位置:小步寫寫讀書會聊天室(線上語音)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一、
《罪與罰》算是一本,很適合討論的讀書會選書呢,是標準的那種:閱讀過程沒有很喜歡,但在討論中越來越發現一些亮點。

本來我跟D子都是偏不喜歡的,D子甚至還開啟了吐槽討論串,但吐槽到後來就放棄了,太多想吐槽的點。首先想吐槽的是,第一部第二章出現的馬梅拉度夫。家中經濟窘困,大女兒蘇妮雅甚至還領了黃牌、註冊成為妓女,好不容易有人同情他給了工作,然後他振作不到一個月,就偷了家裡的錢,還跟蘇妮雅借錢,然後在酒館喝酒🍺!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這種標準軟爛男,杜斯妥也夫斯基寫來非常真實,你會想罵搞什麼鬼啊!但又某方面,某方面可以懂他那種我就爛,沒力氣振作,越是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去擺爛,越是想逃避的心情。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二、羅帝亞

就像是本作的主角。前大學生羅帝亞·拉斯克尼科夫,他同樣也是一名,思考大於行動的人,不,他後來行動了,他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還因為運氣不好,連同老太婆的妹妹麗莎也一併殺掉。但羅帝亞不是位高明的殺手,相反地,他焦慮、恐慌,殺完後人回到租屋處,生了重病,害怕自己的衣服露餡(但衣服其實太髒了,他朋友只覺得他不斷叫嚷要那雙髒襪子莫名其妙)。

我自己覺得最搞笑的是,有一章他前面還在冷靜分析犯罪被發覺的原因,彷彿冷靜聰慧的自己才不會犯這種初級錯誤,後面他自己偷斧頭(兇器)的計畫不順,就慌亂煩躁到不行,真的只是,擅長分析而已啊!
https://images.plurk.com/25SxEMAdew4ml2ZcyMhsEd.jpg https://images.plurk.com/11TmgKMXu9F2v01nyop4RG.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在全書中,羅帝亞不斷闡述他的拿破崙理論,其概念大抵是:人類分成平凡與不平凡的,那些不平凡的人,擁有豁免於一般道德規範約束的特權。他本以為自己是後者,但後來發覺無法跨越殺人後的心虛與恐慌,自己不過是個平凡人,所以最末才甘願自首。

https://images.plurk.com/50WpY34b1DuvB3DTn16I6p.jpg https://images.plurk.com/3SoruiUOA7byYxhQqE05Wa.jpg https://images.plurk.com/5ZXiUWbpuDJ6gWdK0wptQx.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跟其他人討論,會不會這套拿破崙理論,比起自大的展現,更大程度是心虛呢?在全書中,羅帝亞甚少有過犯罪的反省,他原來辯解他所殺死的高利貸老太婆為人糟糕、死不足惜,但也被他殺死的、善良的麗莎,卻總是被他在言詞忽略。他似乎迴避於自己終究做錯了事(殺人)這件事,那些狂放、自大的言論,最終反映的是他撐不下去,他沒辦法若無其事的方式生活,表面上,是深怕被察覺犯罪這件事壓垮了他,私底下,可能是他內在的心虛作祟。就如同他日後對蘇妮雅的挑戰,他在馬梅度拉夫死後介入這個家庭,結識了蘇妮雅,也把他視為某種,心靈的寄託,與要挑戰的對象,蘇妮雅歷經挫敗仍堅守信仰,他一再在她面前挑釁、想動搖,可他最終無法打敗她,因為他抵抗不過蘇妮雅簡單但堅定的良知,而錯的事終究是錯的事。但必須說,他真正的懺悔及認罪,還是發生在流放於西伯利亞之後。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三、杜妮(以及她糟糕的男人運)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而就在羅帝亞殺完人,因怕被發現的恐慌而纏綿病榻之時,他的母親與妹妹杜妮來到聖彼得堡來找他,在先前,杜妮最近與一名男人談妥婚事,但羅帝亞收到信、得知此事後並不贊成。

杜妮原來在一戶人家史維里凱洛家當家庭教師,遭到老闆糾纏,還被老闆娘瑪莎誤會,逐了出去。本來杜妮就此成為勾引老闆的賤女人,名聲毀敗,幸好老闆拿出杜妮拒絕他的信跟妻子澄清,才挽回名聲。而成功洗清名譽的杜妮,也被瑪莎介紹一門婚事,陸辛年紀四十五歲,與杜妮年齡差異很大,但他有錢,能夠給予這個家庭經濟支援。母親也希望兒子未來能成為女婿的事業合夥人,或女婿能贊助兒子的大學學費,現在母親跟妹妹即將來到聖彼得堡與羅帝亞和陸辛相見。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羅帝亞敏銳地發現,即使陸辛有錢有勢,但他為人吝嗇小氣,他發現對方「只是分擔一點交通費」,還讓母親必須捨棄養老費去籌措旅費,陸希看似完全沒有思考要如何照顧這個未來的親家,即使這不是必要的,但考慮到雙方條件、道義,多少得幫點忙吧?他本來也還在懷疑是不是自己想太多、畢竟也只是從信件的線索推斷陸辛對這門婚事不誠懇,又怕自己沒有權利去干涉母親與妹妹的未來,但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沒有錯。

陸辛真的是標準的大男人欸,是那種年紀一大把但想要娶年輕漂亮的女生,而且還要對方把他當作生命的救星,對他感恩戴德!他之所以相中杜妮,正是因為她曾有過風波、家庭環境吃緊,所以他才能拯救之姿在她面前耍威風!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老實說,書內有一段他跟羅帝亞、杜妮決裂的吵架,我當下超害怕母親最後還是「萬一你之後再也找不到那麼好的婚事怎麼辦」,逼杜妮事後去和解。幸好母親也發現這個陸辛太過頭了,還沒結婚,就逼著未婚妻要跟哥哥丈夫選邊站,所以站在兒女這邊,不然萬一有這個發展(畢竟也不是不可能)我會吐血!但朋友也懷疑,假如陸辛不是針對寶貝兒子,母親可能也會軟弱退讓,嗚嗚這也好現實。
https://images.plurk.com/61YXnPWjASBoYWu2S7J7dd.jpg https://images.plurk.com/7zylvGBa3MZHcpxo3zZYIM.jpg
但必須說,杜氏真的把陸辛寫得很好,是那種過於真實的好,畢竟到現在還是有這種人!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而且陸辛後來還很糟糕地栽贓蘇妮雅偷錢,來報復羅帝亞,要不是運氣好被人揭發,蘇妮雅真的很難自證清白!

我必須說,杜妮的男人運真的很糟糕,追求她的三位男人,除了羅帝亞的好友雷米亨算是正常人外,陸辛跟前老闆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啊,但雷米亨也算是有些小投機的人,他主要在做知識搬運的工作,從西方引入一些聳動的文章做成小書在賣,他在小說剛登場時,在翻譯一本《婦女也是人類》,這名字一聽就超冒犯的!
https://images.plurk.com/67G2vohH7XTCpuyuhPyoPu.jpg

然後我們在討論時,也有點擔心他們結婚後開出版社真的活得下去嗎?因為感覺雷米亨就是那種大家都很好,但社會經驗尚淺的人,好怕他一下子就把本錢燒光啊!另,Gnezd提到,雷米亨其實就是在做知識搬運的工作,利用當時俄國之於歐美的知識落差來賺錢。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而杜妮的前老闆史維里凱洛,則在各方面而言,比起陸辛更為複雜難解,陸辛的大男人形象,到今日還稍微可以懂。史維里凱洛,則是妥妥的犯罪預備者,不,不如說他已經犯罪了,他在小說正式登場(而不只是出現在話語中),是妻子瑪莎過世後,他莫名其妙來到聖彼得堡,想要阻止杜妮的婚事。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必須要說,史維里凱洛的存在,為《罪與罰》中後段,增加許多懸疑性,這個人意圖不明,你以為他來到聖彼得堡,是為了挽回杜妮,但事實上,他只是覺得陸辛並非良配,假如杜妮是考慮到金錢壓力而選擇這門婚事,他可以直接給杜妮一筆錢,當作先前的醜聞補償費。且他意外住在蘇妮雅家附近,當羅帝亞因承受不住殺人的恐慌,在蘇妮雅家向她自白時,史維里凱洛在隔壁聽了全程。身懷鉅款、手握秘密,讀者搞不清楚到底史維里凱洛打算做什麼,且各種情報顯示,他本人也不是什麼正人君子,身上可能還背負多條性命,包含他近日過世的妻子瑪莎在內。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他否認了瑪莎因為他而死,但不否認曾用暴力對待她(鞭打),從諸多言語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對女性有著輕蔑、操縱、蠱惑的對待態度,以及淡化他的責任感。比如,他會說:「只不過用鞭子拍了她兩下,她身上一點傷痕都沒有。」以及「女人喜歡被玩弄」,用這點淡化他對已故亡妻的各種操控。 https://images.plurk.com/6IYRYqvqzEu11b8z2CEQr7.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Er1iTZ3p1hfqUumUW8oy.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還有,他過去會看上杜妮,似乎也是出於某種操縱慾,他看得出來杜妮的正直、虔誠,所以想利用這種「好女孩試圖拯救壞男人」的使命感達到目的。https://images.plurk.com/6gP7mBxugzxL9qsD5H4BP8.jpg https://images.plurk.com/1Rbhu6aYkH5CGiE9MfMgTQ.jpg https://images.plurk.com/4veN5HpN5A193Q2qg8Q1EM.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妻子過世後,他又很快相中了一位新歡,一位家境貧困、如花待放的十六歲少女,這位五十歲的男人利用了經濟及社會地位的優勢,很快擄獲了少女的芳心,少女甚至拒絕他餽贈的值錢珠寶,親吻他、渴求他的愛護。https://images.plurk.com/4ubdoRTh1gHSw1Mae1aDSB.jpg https://images.plurk.com/5xgCdnJUrEWzIipOWGOzR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wYv0q0XMy9BrishdFeggT.jpg https://images.plurk.com/7Ip602IcUOXoqN2XtUUkJn.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史維里凱洛在《罪與罰》中,我覺得是寫得數一數二好的角色,他的動機不明、屢屢騷擾著羅帝亞與杜妮,他對前者施加著精神壓迫(我知道你的祕密,我知道你殺了人),試圖挽回杜妮,但在對方果決拒絕後,他似乎也很快放手。且奇妙的是,他似乎還在本作擔任「天降機神」一般的救世主角色,當蘇妮雅(馬梅度拉夫之女,為了家庭經濟擔任妓女)面對父親死亡、繼母發瘋而過世,要照顧弟妹等難局時,他慷慨地協助安置孩子們去孤兒院,還把大量的金錢(多半是亡妻瑪莎留下的財產)用在照顧他們身上。此外,在他試圖用羅帝亞殺人一事去脅迫杜妮跟他在一起卻失敗後,他井井有條地處理所有事:跟蘇妮雅交代他留了多少錢給蘇妮雅及她的弟弟妹妹,拜訪未婚妻一家,留下一筆巨款,找到一家破敗的旅館,清晨起床散步,在目擊者的視線下舉槍自盡。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小說沒有明確交代他為何自盡,但他先前曾說,自己被亡妻瑪莎的幽魂糾纏,而他的自殺,也跟羅帝亞最終選擇自首,成了對比。羅帝亞先是進了警局,嘗試要自首卻沒辦法開口,卻在知曉了史維里凱洛的死訊後,出了警局又返回,開口自白。我覺得杜斯妥也夫斯基很明顯在小說中安排了兩個不同的選擇,自殺與自白、逃避與面對,而考慮到小說內濃厚的宗教色彩,以及基督教體系如何看待自殺,更值得深思。而在人物安排上,我也覺得安排一個「看起來很邪惡的人」卻在整個故事主線上,擔任了「善人、拯救者」的角色,非常有意思。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四、凱薩琳無意義的自我證明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再來提一下凱薩琳,她是馬梅拉杜度的後妻,對,就是上文提過那個前公務員,家裡經濟困窘到要大女兒蘇妮雅去當妓女,後來不幸被馬車撞死。在馬梅拉度夫過世後,凱薩琳主持了他的喪事,但奇異的是,她意外地鋪張浪費,把別人(羅帝亞)因同情給她的二十多盧布,將近一半用在喪飯上。她這樣做,比起說是愛亡夫,更大程度,是為了自我證明,凱薩琳曾經是好人家的女兒,但家道中落,最後社經地位一步步淪落,但她要透過主持好這場喪禮,向所有人證明自己的出身、能力、身分,比其他人都更高貴、更美好!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0Zibx9EPifE1Fq82dlqDL.jpg https://images.plurk.com/1Qa0Xyc4HqoCuc2gTSapw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EkXyYlLtGA95YSVMnpxLw.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這個證明其實讀來非常難受,因為沒人在乎,她的鄰居只想來蹭免費的食物與酒,她希望的貴賓沒來,來的都是社會階級不如她的底層人物,奇妙的是,她越討厭的傢伙,越想證明給他們看,讓她們刮目相看,但其實書外讀者都知道,凱薩琳賭一口氣的行為,除了浪費錢外,根本毫無意義。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而我也好喜歡前面有一個小段落,大概是蘇妮雅有次帶了漂亮的衣領去找凱薩琳,凱薩琳愛不釋手,但杜妮卻對她說「你用不著」,因為如今落魄的凱薩琳沒有場合、沒有必要去穿戴這些漂亮的衣領,凱薩琳因此受傷。 https://images.plurk.com/1ZXi9Ra02YrKNTutv5utNj.jpg https://images.plurk.com/6okyz8vNJkNAVe5WlyTKS2.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怎麼說呢,凱薩琳的行為太真了!落魄、困窘、渴望證明給旁人看,但殊不知旁人根本不屑一顧,小說最終安排在喪禮上發瘋的凱薩琳帶著年幼兒女去路邊,逼迫小孩唱歌跳舞乞討,想跟世人訴說世界的不公不義,為什麼我們這樣好人家的人,會淪落至此,最終肺病病發而死。凱薩琳的死很悲哀,很難受,她其實也只是想回到那樣美好的日子,回到那個受人尊重的日子。 https://images.plurk.com/7hdrvmDMi6UOrUiEaBMXX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NWzvRWWKGijcXM6vUlAoO.jpg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某方面而言,凱薩琳的存在讓我想到魯迅的《祝福》,《祝福》中的祥林嫂生平不幸,孩子被餓狼殺死,但當她反覆向他人吐訴後,世人卻漸漸喪失同情心,只餘厭煩。凱薩琳對於往昔榮光的念念不忘,對人輕易信任又很快失望的個性,整體來說不是討喜的,但那份「不討喜的可憐」卻又如此常見。此外,當凱薩琳帶著孩子去乞討(與其說是乞討,更像是表演給旁人看她多可憐),旁觀者的反應也讓我想到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們,無論同情、訕笑,其實旁觀能做的很有限,也不想介入,是說《罪與罰》比起魯迅小說有救贖感的,莫過於讓「外人」——如羅帝亞、如史維里凱洛,積極地協助凱薩琳一家,而不只是碎嘴旁觀而已吧。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五、經典小說,或經典命題,以及《死亡筆記本》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讀書會到最後,狄米卓其實很困惑於D子所說的「假如在現在出版,《罪與罰》還有可能成為經典嗎?」因為她自己閱讀是充滿啟發性,認為這部作品經得起時間考驗,但我自己是贊同D子的看法。

主要是因為,《罪與罰》若要在現在的文學市場發行,可能寫法、節奏都要大幅度調整,好比大段冗長的對話不是現在流行的趨勢,小說內有一些反映當時代的風氣的情節,也需要大幅度更動。例如:當羅帝亞自己也處於經濟困窘的狀況卻能毫不猶豫施捨凱薩琳一家;或者透過跟「最下賤的女人=妓女」在一起去獲得某種救贖(狄米卓也提到,像梵谷也有跟妓女在一起,當時的人確實對妓女也懷抱某種想拯救的悲憫情懷)。羅帝亞作為大學生的社會地位、在今日也不同了,至少要改成研究生吧。問題是,假如把上述都改掉,那還是《罪與罰》嗎?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所以我覺得,即使《罪與罰》在現在依舊買得到,但它的確漸漸喪失了影響力。或者說,相對於其他經典,如:《動物農莊》、《1984》、《美麗新世界》、《傲慢與偏見》,依舊還是能跟現代社會對話,因為政治體制、監控管理、娛樂吞噬注意力、婚姻與家庭仍舊是人家所關心的主題時,《罪與罰》所探討的主題:負罪感、道德規範,某方面而言不是現在讀者最關心的事。

但討論到後來,我們意外聊到了《死亡筆記本》跟《罪與罰》的共通性。某方面而言,《死亡筆記本》其實是把《罪與罰》內羅帝亞的思想,用一個更具體而明確的情境所呈現。羅帝亞認為如拿破崙一般的「非凡人物」擁有不受世俗道德框架規範的特權,而在死筆內,這個特權變成了「死亡筆記本」,夜神月聰明又優秀,這樣的他是否有資格凌駕於法律體制,憑藉著「死亡筆記本」主宰他人性命、而不受約束?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個連結好意外又好有趣!不平凡的人有沒有權利違抗世俗道德限制,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命題!其實我覺得很多經典文學,其實也都是擁有歷久彌新的命題,所以才能夠在現在依舊被反覆討論。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六、為何只有男人有受苦/軟爛的權利?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在討論《罪與罰》時,D子不時犀利批評,比起當我們討論到羅帝亞的救濟情懷時,她說到「不過看到主角到處給人錢哪裡,我忍不住想,呃那不是你媽和你妹努力省/賺的錢嗎?」

這部分的情節,也讓我想到小說內像是馬梅拉度夫、羅帝亞等人,在他們軟爛、沮喪的時候,女性卻沒有沮喪或停滯的權利。杜妮當家教賺錢、發生醜聞回家後,更是為了家人而締結婚事,母親想辦法壓縮原有的養老金,都是努力去支應羅帝亞。蘇妮雅更是在接連幾次打擊(因家庭經濟去當妓女,父親過世、繼母過世)都只能堅強振作,支撐全局,某方面而言,女性真的沒有逃跑擺爛的權利啊!

我是黑暗系女子 (@ladydarkdarkdark) • Instagram photos and v...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個觀察,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看影評人陳穎的文章「我們都知道男人受苦」,裡面提到了《李爾王》、《哈姆雷特》以及《海邊的曼徹斯特》,在那些受到折磨、痛苦不堪的男人旁,有著被受苦的男人所牽累的女人。 https://images.plurk.com/3s4PlaCcomhF21qfdjEgaf.png

https://images.plurk.com/2omJX24rVDj9YwHk9kbJ7p.png

我是黑暗系女子 (@ladydarkdarkdark) • Instagram photos and v...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很同意這篇文章,有太多作品聚焦在男性的痛苦,男性當然可以痛苦、難受,但在此同時,他們的受苦也不該是全部。那些被拖累,或者被迫犧牲奉獻的女性,不該都總是如此,她們不該總被邊緣化,成為理所當然。我必須要說,閱讀《罪與罰》過程中我一直都很煩躁,煩躁在於我真的受不了羅帝亞,我覺得他憑什麼擺爛不振作、好不容易振作了(即使振作解決事情的方法是殺人),又承受不了被發現的恐慌,生病難受慌張,留給旁人擔憂。他為什麼有這樣「全心全意苦惱」而「不做事」的權利?這件事,其實跟小說內容無關,只是讓我想到現實處境而為之不滿。可能是我覺得,女性相較之下,就比較沒有這樣「煩惱擺爛破壞的特權」,真的要有,大概就像凱薩琳一樣,要走上瘋癲,才能棄絕管理家務、支撐家庭等等責任,才能單純沈浸在痛苦之中。(但凱薩琳發瘋不到一天就死了)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當然,男女受苦的公平性,並非本作的重點,只是他確實影響了我投入這個作品的心情。當羅帝亞苦惱生病時,我會不斷想著他的妹妹及母親。我無法不去想,這樣的苦惱及生病也是一種奢侈,因為有人替你處理麻煩事。而擔起麻煩事的,很多時候,是「不然還有誰做」的女性。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小步寫寫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終於紀錄完了,坦白說進來的讀書會紀錄,與其說是比較偷懶嗎?不如說我不想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寫公開紀錄不是必要,而是有不吐不快,非得紀錄的想法,才必須要寫。近一兩年也在調整自己讀-寫的節奏,有些作品不是我非得去寫去推廣不可,但也有些想法,是專屬於我自己(以及朋友討論互動時誕生的靈光)。像是《罪與罰》這樣的作品,坦白說也不曉得下次閱讀是何時(Gnezd提到這是他閱讀第三次,超佩服!)還是先記錄下來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