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latest #10
掰噗~ 話す
2 months ago
對呀 我也這麼覺得
知更(゚∀。)🌾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之後還會再去細細看一次《鯨掘》的展覽,不過今天一邊跟導覽的時候還是有點感觸,隨手記一下
知更(゚∀。)🌾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昨天在推上翻東西的時候看到追蹤的繪師說他很慶幸去看了《鯨が消えた入江》,於是我點開圖片想知道是什麼片,之後有機會的話也想看看。沒想到票上面印的圖赫然寫著《我在這裡等你》,繁體中文,不管看幾次都是繁中。因為日文標題和漢語標題完全無關,就查了一下是什麼片,原來是范少勳跟劉俊謙主演的片!
附帶一提,英文標題是A Balloon's Landing,真的是很神祕的一件事XD
立即下載
用「鯨が消えた入江」的tag下去搜,日本人的推文儼然讓我生出一種這片好像真的很美很好看的感覺,就算不是這樣,至少視覺非常美,南國風情以恰到好處的色調呈現,不過度擁擠也不顯得荒涼。
在這一片「我的國家其實好像蠻美的?」的心情裡,有一則推文出現在眼前,用N87日文理解大概是說角色們前往尋找的「鯨が消えた入江」其實字面意思大概是「鯨魚消逝的海灣」,我也是在這推得知南灣曾有過捕鯨歷史。
仔細想來不應該意外,但當下還是感到衝擊。
知更(゚∀。)🌾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今天看展的安排和昨晚的插曲完全無關,然而當我人隨著導覽員的腳步走進展區入口,迎面看見的就是鵝鑾鼻神社特殊的鯨魚骨鳥居,老實說,這種巧合很難不令人暈眩。
臺灣史數位資源整合入口網 - 「帝國幻夢──恆春殖民產業之旅」(二):國境之南的血紅海灣──鯨骨鳥居的由...
巧合不僅止於此,隨著導覽進入尾聲,沉浸式空間的最後一部份展板是在探討數種發電方式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
看到這裡我想有去投票的人大概知道我看到了什麼:核電。
最近才發生的事情又躍入眼簾,然而當時我們在討論核三去留的時候有人提到鯨豚或海洋生態嗎?至少這段時間我的SNS上從未見過相關探討。
站在展板前閱讀文字時我心想,核電廠排放的溫水會對周遭海域產生影響,這是很久以前我就知道的事,但為什麼公投的時候一次也沒想起呢?
這麼多的巧合,真的是巧合嗎?走出展區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件事。
年紀越大越常發生那種,看到A主題內容的時候想起裡頭的BCD我都在別的地方瞭解過,最初會覺得「哇好巧喔我看過這個!」,現在則慢慢進展到認為萬事萬物其實都有相通之處,有時候是概念上的類似,有時則是道理相同。
今天是平日,但我一邊跟導覽一邊算人頭,很神奇地發現即使是這種時段,跟導覽的人居然還是超過20人!當下不禁思索,到底是本來科博館的導覽就會有這麼多人跟,或者我們臺灣人天性就是會受到鯨魚的吸引呢?
於是我的腦內又浮現的幾面將大翅鯨及臺灣島結合的旗幟,它們在空中飄揚的樣子每次看見都會觸動我,可能就是我生為臺灣人的血液產生共鳴吧。
臺灣是與鯨魚有很深因緣的島嶼,這裡不僅鯨豚種類豐富,鯊魚種類也是世界上屈指地多,希望這麼美好的自然環境與鄰居們可以一直存在於這片土地周遭,也期望未來的臺灣人還能看見的這些美好的風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