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深夜的Q版研究筆記
latest #8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可愛的Q版在簡單的線條裡可以表達微妙的圓潤立體感,有點接近黏土人的感覺。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由於上述,能畫得好看依然很需要基本功,尤其想呈現生動的感覺的話更是。(底子不夠容易像紙片,會少一點Q度)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上色影響的觀感比想像中大,不論哪種頭身比例,有的上色方式總是讓人感覺更軟綿。
立即下載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上色不一定要很細緻/多層,但越簡易越要能在線條畫出體積感。(回到開頭)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可愛是一種感覺,熟悉頭身比後要記得跳脫出來傾聽感性。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以上為今晚練習Q版的新心得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用很喜歡的繪師miho作品來補充一下體積感的部分
剛又留意到除了線條/輪廓本身有辦法畫出微妙的立體感外,「創造透視」也很重要,其實不只是Q版,正比也一樣,但我自己常常會疏忽。miho (@marimihoo) on X例如手部向「前方」舉起、臉部身體有上仰,抑或最單純是鏡頭有仰角俯角之類的,除了左右平面的部分,能創造出前後或上下的空間感,是圖不會讓人感覺到呆版/紙片的要素,Q版則是在這個狀態下保持圓潤的感覺。miho (@marimihoo) on X即使理解,要能做到很自然真的非常吃人體透視的能力。miho (@marimihoo) on Xmiho的用色和構圖力也很傑出,是我珍藏的寶藏繪師~推推!
xuelin | 雪林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之前比較關注人物動態線(頭和肩膀和骨盆避免都平行這類的),但有時感覺自己畫得會很「擺POSE」,不像許多繪師能畫出活靈活現的感覺,後來才知道和人體塊面的方向性滿有關,全部都同一個方向會減少立體感和畫面靈活度。(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凹身體,不過不一定要那麼軟Q才有效果~)

雖然有意識,幅度還是沒辦法做到太高,這兩天再度研究Q版,覺得要進步的核心都是一樣的,記下來提醒自己~(希望也可以提供一樣在畫圖的同伴靈感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