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紗
1 months ago
【隨筆-重訪我城】
當那台紅色客運從眼前飛掠而過,我則屢屢感嘆多久沒回母校了,我知道,時機成熟了。
latest #19
歐紗
1 months ago
挑個窗邊的座位,隨司機驅車的速度或快或慢進城,一路上細數哪些店家換新了,乘車時的嗜好,或說習慣,樸實而固定。

連續失眠幾天,當天倒是六點初就精神飽滿地醒來,坐在陽台邊,一本筆記本,一枝筆,隨意歸類「可有可無的科技」、「例外的科技」、「必要的科技」;
大概是出於興奮,還有上課日居然要出遊的罪惡感,再參雜一點對空白時間的不耐,寫了一些東西,就這麼亢奮地出發,腦袋竟然靜不下來,頻頻漂移到晚上的課程上:還有哪裡沒備好?一堂課現在只值多少錢?昨天有沒上好的地方吧?什麼時候才能展開更自主的教學?
不行,不能想那些。妳已經好久沒讓自己休假了。
歐紗
1 months ago
見到過往就讀的國中時,內心發出小小的感嘆:八點多,學生、老師、任何的上班族,此時都該在自己的崗位上了,我在幹嘛呢?我在車上,去往我的夢之城。途經高中時,倒是被大肆施工的操場吸去全部注意力,發現原來這麼早就要為一場大型活動開始預備了。
去程的時候,感觸還非常淺薄,只覺得自己擁有一點特權,能在許多人被「定身」的時候這麼自在移動,感覺非常好。
之後上來了擦香水的乘客,過不了幾分鐘就暈車了,以頭痛的狀態前進,第一次感到這段路可以這麼煎熬,而不是每接近一點,期待就增長一分。期待是有的,期待早點下車。
歐紗
1 months ago
大學的時候,向朋友形容自己像台機器,而且對校正自己到最佳狀態,始終樂此不疲;畢業這幾年,每次循著一樣的路,也總是做著一樣的事情。
習慣了提早一站下車,可以早點呼吸空氣——城裡應該有更多廢氣,但看到熟悉的場景,只覺得安心又清淨。過了一大條馬路,轉進綠徑前行,走出後該碰上一條河,河上的橋,曾綁上一紙願景。群鴿凌空飛了一圈,落在橋面上的,一隻被我嚇跑了,另一隻允許我在後面追。好幼稚,非常喜歡這樣的行為。
思考著該不該在大太陽下穿著洋裝漫步操場時,一架飛機憑空現身——老朋友都邀請我了,當然要去走一圈。
暑期的校園比較安靜,但這樣也自在得多。看見了訓練的球隊,也有自行練習的個體戶,每個人都很專注,不像我東張西望,宛如探索校園的小大一。才不,已經是畢業的學姊了。待了好多年,還是很喜歡這座校園的學姊。
立即下載
歐紗
1 months ago
圓形的湖是多年也洗不去的憧憬。
還記得來面試那天,陽光也像今日燦爛,沿著湖繞一圈,成群灰鳥同時振翅飛起,眼前一片熠熠生輝。說也奇怪,印象中那是一大群夜鷺,不過幾個月,入學以後似乎就沒見過牠們了。
同樣的儀式,同樣的湖,肯定要繞一圈,彷彿不這麼做,就要遭遇詛咒。上回只看到一隻黑天鵝,這回有一對;白色的鴨棲在草地上,滿地綠意都是他們白色的羽毛,要是我是小說人物,一定要撿一根回家,做書籤或做羽毛筆,都好。
是時候了,我得進圖書館,我的安樂窩。
歐紗
1 months ago
成行前和家人自嘲多次,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目標是母校圖書館,多怪的人,多不像話。但就是喜歡這樣,從書架上抱幾本書,挑個自己的「文昌位」,當個裝模作樣的文青。
這次挑的書是《不消費的一年》和《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都是噗浪上看別人推薦,認為貼合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才決定找來看的。短短兩個小時,做了些筆記,也不知道最後會置之不理,還是受用良多。可以確定是的,匆匆挑重點讀過的感覺不太好,下次就算整天都奉獻給圖書館也無妨,我只想好好讀書。
https://images.plurk.com/ahqjd2xp9nevz561VXFI.jpg
歐紗
1 months ago
幾件趣事。
先前和朋友說,我絕對不能當極簡主義者,因為我喜歡複雜的東西,像是古典的、繁複的家具,羅莉塔、量產型、地雷系大好,不管什麼,來點除了賞心悅目沒有多餘功能的裝飾準沒錯;如今看來,卻不是那麼回事。
看著《深度數位大掃除》,今日又加本《不消費的一年》,覺得科技有強取豪奪自己的靈魂的一面,堆積如山又用不到的雜物也何其礙眼。別急,一步一步來,斷捨離,舒服得很。
關於小說的話題也非常有趣。我不算是閱讀小說的狂熱者,但對寫小說還算死忠,除了自己死命筆耕,就愛看些奇奇怪怪的「同行」(笑死,自己根本還沒入行)。書架最左側擺了本《直到寫出完美小說》已經夠我嗨了,這本《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又踩在我的興奮點上,光看到為了寫小說就弄斷自己的手、把自己弄進校園、墓園,甚至妻子也拱手讓人的怪奇小說家,著實激動不已。熱愛有病。
歐紗
1 months ago
此外,因為久坐,感覺自己有越來越粗肥的跡象,想起高中朋友一句「坐著會大屁股哦,趕快站起來吧」,思考起在圖書館公然起來的可能性。
我不想被當成圖書館怪人。可是話說回來,那些在球場上獨自練習、在湖邊靜靜看風景看個老半天的,也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怪人吧(嗯哼,我對怪人的定義真的非常寬鬆,基本上把自己不敢做的例子全部囊括在內)?為什麼別人可以這麼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來不被內心小劇場所苦?
想到這裡,我站了起來,甚至開始拉筋。
【真是好笑,小時候的自己,可是能以「被人說怪」而自豪呢。那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點,顯得奇怪一點也不為過吧?】
站著拉筋拉了十分鐘,就在圖書館中央非常顯眼的座位。非常爽快,於是我坐下,繼續讀小說。
歐紗
1 months ago
中午鎖定了一間不是最好吃、但裝潢很特立獨行的店家回訪。印象中朋友畢業後,就沒有獨自一人去吃過了。
一打開門,高高的櫃台後,老闆慢了幾秒才招呼,我也認不出是不是同個人;店裡只坐了兩桌,一桌看起來是學生,另一桌像開中老年同學會,氣氛熱烈。
被安排了最角落的座位。
「之前有來用餐過嗎?」
「有,。」我頓了一下,忍不住在口罩後補充,「畢業之前,來過好幾次。」
本來覺得只是入座時的確認步驟,畢竟在我兼職的餐廳就是這麼做的,老闆卻瞬間眼神一亮,眉開眼笑說著「歡迎回來」。
那是話術吧。心裡吐槽著,看老闆指著菜單上今日供應的品項,再指結帳區,最後指茶水區,算是都在印象中的位子,只是印象也有點模糊了,確實需要一點新手教學。
點了青醬,掏錢,有些怯怯地把菜單舉到櫃檯上,只點了一份餐,連杯飲料都沒有,和旁人都不一樣,有點害怕。
歐紗
1 months ago
「啊,妳好久沒來了!頭髮也剪了嗎?」另一位老闆用同樣熱情的聲調說。
什麼?還來???而且突然提到髮型是怎樣,我才不信妳記得!這是認錯人了吧!
「呃......對啊,畢業幾年了,想回來看看。」相當尷尬的開場,但仔細一想,如今的髮型和大學時確實大相逕庭,於是硬著頭皮上,「之前是留長髮,後來覺得天氣好熱,就剪短了。」
「妳剪短髮很好看欸!比較俐落!」老闆熱情地附和,簡直誇到讓我不好意思的程度,「看到妳回來真的很開心欸,歡迎回來哦!坐一下,等等就能吃飯了。」
......什麼跟什麼啊,這就是回家嗎?
縮回座位上,把老闆說的那幾句話,在心裡翻來覆去咀嚼個遍。能夠心裡尷尬、表面興高采烈地說些場面話,甚至還想著要不要多補充幾句,原來這就是成長啊。
那這樣的成長也不錯。心裡悄悄給自己打氣。
歐紗
1 months ago
想說的好多,包括自己一個人縮在座位上,對合群、空白的思考、臨時加保的Ubike保險、被大雨逼迫搭公車去美術館、對原先吸引自己趕到現場的展品失望,又被現場新發現的展品吸引、和陌生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地對話(從而深感自己當家教是有口條方面的進展的)、回程時看到熟悉溪流的欣慰(因為迷路又要趕不上公車了)、搭上公車,發現路線和搭慣了的那台有點不同,會經過母校,因此在金黃的夕陽中留下淚來、終於體會到短短十小時(包含搭車時間)的自由多麼可貴,需要努力去捍衛、共情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還有這麼多想說,就憑這流水帳記事,說不定還要分兩天才能說完XD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要說喜歡這座城市,最喜歡的還是母校;特地跑一趟,整天在校園內遊蕩也無妨。
我削減著無關緊要的一切,為了收穫心靈的自由;我也想再拚一把,為了能時常再訪的自由。
歐紗
1 months ago
對了,能夠在看見學校與學生時,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甚至想著「蛤撞到下課時間嗎?你們別搶光我的Ubike,我得騎去車站搭車」,而不是「好噁心的一處建築、一堆東西,看了就避之唯恐不及」,仔細想來,也是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從那片陰影、那不適合自己的場所走出來了吧。
喜愛國文的心依舊不變。我想當個自由揮灑的閱讀老師。
歐紗
1 months ago
剩下的就隨意說說。

吃飯的時候,總是很容易遇到隔壁桌在滑手機;那明明是別人的事,但總讓我覺得不太自在——別人都有事做,那妳呢?
我是想拋開手機的那種人呢。
事實上,上大學前,根本不覺得沒手機是件大事,明明所有所需的功能,都能在相機、電腦上找到,如果急需打電話,和人借用就好了。
所以為什麼要那麼麻煩的東西?
心一橫,把手機丟回背包,拿起筆記本,把想法記下來。
為什麼要為「一個人」這件事感到尷尬?是覺得「不應該」,還是不喜歡「空白」的感覺?
餐點上了。奇怪,拍照是為了自己欣賞,還是向人炫耀?
剛剛在圖書館,匆匆翻了幾十頁。不對啊,重要的是沉浸當下,不是趕在時限內讀到一定段落,好像在解成就吧?
一有空白,懊惱就冒出來了。
別想了,吃飯。
歐紗
1 months ago
刻意讓自己吃出味道來,這是對做料理的人的尊敬;手拿餐具,眼盯食物,想著這口的味道與口感,以及吃進了什麼配料。或許看起來像個壓抑的怪人吧,但是一個人吃飯不就是這樣嗎?除了眼前的午餐,沒有別的,世界被無限壓縮,單純到極致。
當然,還是思考了用完餐,要不要和老闆說句話。要吧?就當一種說話練習......有新客人進來了,不要打擾人家做生意吧?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想說說......
「有沒有吃飽?」
「啊,有的,吃很飽,謝謝。和以前一樣好吃,還是很喜歡。」嘴巴乾乾地多蹦出了幾句話,「第一次來吃的時候,就被裝潢深深吸引了,好特別,其他地方都看不到這樣。」
這什麼虛浮的誇獎啊,我真的要暈倒!
「這是特別為你們開的呀,一開始就是為了學生開的店!」
哈?老闆接話了?
「欸,真的假的,那真的好幸福,因為真的很喜歡這裡!」
歐紗
1 months ago
明明是腦袋打好草稿的內容,怎麼聽起來有夠言不由衷......心裡瘋狂大喘氣。說不好話的尷尬、被關心的受寵若驚、終於能多表達幾句的喜悅交織在一起,超複雜的,像款口味一言難盡,但是又捨不得丟的創新手搖飲(學校附近真的開了好多手搖飲,但我全無興趣ww心心念念的就只有薄荷奶而已,真的好想喝啊,但是吃飽了,感覺飲料都變成身外之物了)。
「路上小心,想學校的時候,再來吃飯吧!」
會小心的。會一直想著學校的。會覺得來到這裡,獲得了一種絕對能被稱為人情味的關懷的(我真的對「人」沒什麼興趣,也常常把他人的搭話當成別有居心,所以這是種誇獎,絕對錯不了)。
手頭很拮据,隨便一份上百的料理,看到數字心就很痛。但是很值得(包括可能為此胖一圈也值得)。
https://images.plurk.com/2X4org6NK3VabXDi3KLlIF.jpg
歐紗
1 months ago
無論去到何處,最先吸引我的總是文字。美術館裡最喜歡的就是這件,其餘全部不值一提。
平臺上的書籍,其中一本是《幌馬車之歌》(大學時翻了一點,沒看完,但莫名喜歡這個書名);另一本忘記主題了,但作者寫「不支持臺灣獨立,是因為不瞭解臺灣獨立」,而讀者偏要附註「不支持中國統一,是因為不了解中國統一」,儼然透過文本超時空打對台,很有趣。
https://images.plurk.com/1Xd9adkbTmbJNTCdVQwJP4.jpg
歐紗
1 months ago
對著不停敲打的鍵盤看得入迷。記得大學時,朋友說過喜歡聽我啪啪啪的打字聲,說那樣的節奏頗為療癒。我也很喜歡鍵盤的聲音。
動態視覺跟不上,以至於看不出敲了什麼字出來,倒是個挺大的困擾。彎著腰,拚命睜大眼想看個仔細,覺得自己肯定是對著這塊鍵盤研究最久的人了。
「這是什麼?」
嚇了一跳,是不知道從哪竄出的陌生小女孩,看身高,肯定只有國小年紀。「是個正在打字的鍵盤哦。」
「它會自己動嗎?」
「嗯,它完全是自己動的。上面有注音符號,妳看得出它在打什麼嗎?它打好快,我看不清楚。」
「看不出來。太快了。」
進行了像是這樣簡單的對話,有一部分甚至是自己刻意延伸出去的。
女孩興奮地跑向媽媽,拉著要媽媽看會自己打字的鍵盤。
性格使然,無論什麼時候的我,大概都會表現得更為含蓄吧。
又繼續研究了一陣鍵盤。
歐紗
1 months ago
回程路上,看著黃昏的光線打在母校上,就這樣哭了出來。「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大概要直到此時,才算達到真正的共鳴;在此之前,全是勝負欲的戰場,不曾想過自己是真心喜歡,還是死命想贏。其實就連身在校園中時,也還是想贏,彷彿只要輸了一步,就會一敗塗地。
那我現在可真是輸得徹底。長到這個歲數,沒有穩定的工作,薪水少到養不活自己,出版不了作品,擁有的,只是偏執與自由。
我也不知道如果要這樣過活,讀到大學的意義是什麼。但如果不來到這裡,我要什麼時候才能看見「我」呢?
形塑自己,再從拼圖中抽離出來。在校園兩端奔波了五年,來時想把自己拼進去,走時把自己搶救出來,變成了這樣的形狀,大概就足以稱為意義吧。
歐紗
1 months ago
僅僅步行15分鐘就能橫越的、我小小的母校,每回造訪,情緒都強悍得可以。
喜愛的、憎惡的......既缺憾,又完滿。戀戀紅塵。
不斷反芻的回憶、提煉至精純的情感,誰又能斷言這些是糟粕,還是好酒沉甕底?
我只是對這裡太喜歡了。
拖著成不了大事的精神力、實在不愛動的身體,去把行過的路,蓋上全新腳印;在不同的年齡段,用著同樣不合時宜的既笨又蠢,去覆寫、再詮釋無人對證的經歷。
直至壟斷記憶,猶能樂此不疲。
歐紗
1 months ago
因為斷捨離而翻出的小夥伴,生於2012年,型號 PowerShot A2400 IS。擁有手機之前,想記錄生活全靠她。
本來以為開不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還考慮起買副廠電池搶救看看,但家裡人都不看好,好在最後心肺復甦過來了。
下次需要拍照時,我還是會丟下手機,拿起她。
https://images.plurk.com/6jyILubwhnSYIZ2pbf2Ryr.jp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