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書 #讀嘛讀嘛

《分解人》尼爾‧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

簡介:「《生命法案》規定,人類生命自受孕那一刻至年滿十三歲不可侵犯...... 然而,在孩子十三歲到十八歲的這段期間,父母可以選擇『補行墮胎』...... 終結孩子卻又讓他活著的處理步驟稱為『分解』。分解如今已是社會接受的普遍做法。」

原本對這誇張的設定沒什麼興趣,沒想到看了後欲罷不能!一下就把四部曲看完了

覺得這本書就像精彩的影集,每一章節都有發生事件或是進行某種行動,有種故事不停在推進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一直往下看。而且沒有花太多篇幅在描寫情愛揪葛這點也大加分XD
latest #15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故事設定美國發生第二次內戰,對立的雙方分別是「生命至上」軍,主張不得墮胎;「生育自主」軍,主張父母對生育擁有完全的決定權。

當雙方鬧得全國動盪不安時,科學家成功發展出能夠完美移植器官的技術,不用顧慮是否匹配、不用擔心免疫排斥等各種問題。

於是,既滿足不墮胎的要求,也保有父母決定權的《生命法案》誕生了。
尼洛 📚
2 months ago
覺得書的這個設定也是在提出疑問:父母對孩子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嗎?

有時候會看到有人說,他們選擇不生孩子,因為如果孩子變得品性惡劣、成天惹事,到時候「可沒辦法再把他們塞回去」,那如果現在可以選擇處理掉這些不合己意、不夠優秀的孩子呢?

又有時候會看到,新聞上一些惡劣罪犯的父母堅持說著「他的本性不壞」,會不會這些父母才是真正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呢?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書裡有提到分解的器官不虞匱乏,甚至沒有生病,僅僅只是不滿意身體部位都可以隨意更換,所以,《生命法案》或許也大大提升了生育率吧,這是否也說明了多數人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
立即下載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個法案還有個很自欺欺人的特色:「分解」不是殺死孩子,而是「讓他們活在分割狀態」。比起惹事生非的整體,不如讓他們的器官活在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人身上。

可是,「活在分割狀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第一集,幾個正在逃亡的孩子對此的討論我覺得很有意思:

海登:「我問,分解會殺了你,還是讓你以某種方式活著。快點回答吧——我們又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

迪亞哥:「不一定,看分解後靈魂在哪裡。」
尼洛 📚
2 months ago
海登:「你覺得呢?康納?你分解後,你的靈魂會怎樣?」

康納:「我怎麼會知道它怎麼了?也許就像我們其他部位一樣支離破碎了。」

迪亞哥:「靈魂不會破碎,靈魂不能分割。」

海登:「如果不能分割,也許分解人的靈魂會往外延伸,有點像是分散各地的所有器官之間的一個大氣球。這個意象太有詩意了。」

我覺得這個想像超詭異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防雷









尼洛 📚
2 months ago
科學家很快就想到,既然可以移植任何器官,那當然也可以像組模型一樣從零製造出一個人吧?於是,第一個「重組人」出現了。

雖然卡謬.康普利(卡姆)的個性並不討人厭,但我真的無法喜歡這個角色

他的所有一切才華、感受、知識、經驗,全都是竊取自他人。尤其他的音樂才華來自一名阿帕拉契族的音樂家(烏爾.塔西奈),一開始卡姆彈奏的都是烏爾的曲子,後來他開始創作出不是烏爾的樂曲,他覺得這些是屬於他自己的樂曲。
尼洛 📚
2 months ago
這人沒有花過一分一秒在摸索、學習音樂,他的能力來自烏爾多年的努力,他對音樂的詮釋建立在烏爾的感受,他在學習音樂的路上不曾失敗、受挫、徬徨,怎麼好意思說那是他自己的東西阿
尼洛 📚
2 months ago
萊許德夫婦是研發出分解技術的科學家,但當時他們完全沒想到這竟會促成令人髮指的《生命法案》,不過,詹森.萊許德決定制止這一切。他投入所有的心力研發能夠利用自身的「多功能幹細胞」來製作器官的機器。
尼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段期間發生了一件意外:萊許德家遭到小偷,且詹森還正好撞見小偷洗劫他家。

不過小偷只是一名十幾歲的少年,詹森說服少年,讓他提供一份工作給他:在實驗室擔任詹森的助理。少年奧斯丁接受了。索妮雅還把他們家地下室改成套房讓奧斯丁住。

後來在詹森不眠不休、沒日沒夜的努力下,器官列印機終於研發成功!但卻被政府、相關組織、醫療公司等全面封殺了,因為這時候分解技術已經讓許多人發大財,詹森的機器只會擋人財路。
尼洛 📚
2 months ago
某天,奧斯丁的朋友來找詹森,那位朋友告訴詹森,奧斯丁被帶去分解了。

「詹森結結巴巴了一會兒,用拒絕相信來阻擋真相的入侵。『不可能。 一定搞錯了——他都過了可以分解的年齡!他其實上週末才過生日。』

『明天才是他真正的生日,』少年說。

『但......但......他不是猖狂分子!他有家!他有工作!』

少年搖搖頭。『那都不重要。他爸爸簽了分解令。』」

痛心不已的詹森回到房間,「他拉上窗簾,將自己裹進棉被裡。在黑暗中,他回想當初奧斯丁闖進屋子,拿東西敲他的頭。此刻,詹森真希望那一擊打死了他,這麼一來,奧斯丁現在可能還是完整的。」

這段真的超難過的
尼洛 📚
2 months ago
到了故事尾聲,詹森的機器終於揭露於世,人們震驚地發現原來除了分解以外還有不同的選項,且一直以來他們都被刻意蒙在鼓裡,人們突然清楚地意識這些年來他們的作為是多麼地駭人。

「會計師在孩子的門口又流連了一下,聽著他們無憂無慮的呼吸節奏,一股冷意突然竄過全身,像一隻鬼魂通過一樣——但他知道不是鬼,是未來的凶兆。一個絕對不能發生的未來……接著,破天荒頭一遭,那夜默默在無數家庭迴響的念頭也在他的心頭浮現了。

天啊……我們做了什麼事?
尼洛 📚
2 months ago
不過我忍不住想,如果人們只是因為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才捨棄分解技術,那如果詹森沒有成功研發出器官列印機呢?是否就無法說服人們放棄分解帶來的便利了?

雖然故事到此結束,但這些年累積的憎恨和創傷不可能三言兩語就可以放下,《生命法案》的結束必定會燃起另一波戰爭...

end
感謝推薦,感想寫得真好,有幾段打中了自己內心對一些類似事件的心情。有機會找來讀
尼洛 📚
2 months ago
FisherSakana: 謝謝!這本真的是好看又引人深思的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