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任務(5/11)
【2025 TSO室內沙龍】維特哈斯小提琴獨奏會
https://images.plurk.com/4kBwYxoQqAUK5wIsDtm3hc.jpg
latest #9
一個人,一把琴,一個下午。
一個作曲家,三個半場,六首曲目。
一場難以比擬的神奇。
維特哈絲這場巴哈無伴奏,套用之前形容他學生之一梁仁模的話語,就是炫的不只是技術,炫的更是想法與思考。維特哈絲在巴哈無伴奏裡展現出來的當然有高深的技術實力,但進一步點燃樂迷心中崇敬之心,是他在樂句裡精心鋪陳進而傳達的人文思念。
我們或許先從立足的技術說起。維特哈絲的整體聲音穩定到不行,是輸出功率非常穩定的水流,恆定的帶動音樂的發展。而且每一個音符都是純凈的美感,找不到一個可以說「險阻」的音。處理無伴奏小提琴的多聲部難關,維特哈絲是用種遊刃有餘的方式,很自然的將他們分開。進而如他大師班所說的,他的運弓上下非常的穩,讓聲音維持著平衡的狀態,而且都維持著俊雅的姿態。但維特哈絲的音色卻仍然有多變的樣貌,整場就看到他用弓根弓尖的差異,做深沉和明亮的色度落差。加之以維特哈絲的音色整體帶有種半透明的感覺,處處透著亮光。而配合上這個色彩的多樣化,他的演奏彷彿是琉璃製品一般奪目。
立即下載
而維特哈絲演奏所產生的琉璃製品,也在外形上透滿著韻味。三個半場分別對應著三套奏鳴曲+組曲,各自有著屬於自己的美感性格。第一套是虔誠,第二套是深邃,第三套是舒緩。以這三套曲目完成的,是一個無伴奏多重宇宙的情感脈絡。在虔誠中上升,在深邃中下墜,在舒緩中平復。
在第一號的奏鳴曲當中,聽到的是教堂中的禱告,不快速但帶有飛升上揚飆移,以及清唱劇一般莊嚴的結尾。組曲則是高音飄落如羽翼,節奏騰轉似雲霧湧動卻又帶著顯著的舞蹈動機。音一時巧雅,以略厚的共鳴上飛彷彿揮動衣袖去捲攬飄落的白皙花瓣。Double 各自與前方的本體形成慢快發展,在舞中宣告對音樂的熱愛。
第二號奏鳴曲則先有一陣微光,悠悠投射於昏黑的教堂之中。若救贖,若一絲最後的祈望。小提琴的歌唱性發展出向上音符的祈求,與向下音符的憐憫。雙音的穩定共振,讓聽者無不心驚。最後卻先是宿命論般的凌厲,要到最後才依稀透露出一絲勝利的希望。舞曲的前四首都是為了最後的夏康。有大而深的共鳴,有長條的凝唱,有投入情感的火焰燃燒,也有極限運動般,在極度危險情況下的心理平靜。做好了準備,才迎來這聲音不濃,速度不快,音符不銳,但在情緒上如海嘯一般叫人全部陷落其內的夏康。
第三號奏鳴曲則是輕鬆的、雅緻的,帶有明亮陽光色彩的處理。但聲響卻仍是宏大而複雜的,有輝煌如穹頂的,也有兩個聲部同時唱不同色澤的歌,還有那賦格中的複雜馬賽克地磚。而舞曲則更像是與前述第二號做平衡,優雅不羈,亮度搶眼,維持著音色上的純淨,重複的段落做出的不同帶了十八歲似的玩心,在風和陽光的伴奏下起舞作結。
如果將樂譜比擬成數學難題,有些人就是解的暴力或是過於複雜讓人無法理解。維特哈絲的解方,不論領奏樂團還是獨奏,都像是在黑板上用寫的漂亮而秀雅的書寫體,以最簡約優雅的方式一層層的解開這些謎題。但他的解答過程,卻是連用看的也賞心悅目。
維特哈絲這兩場音樂會,要搭配李欣恬做的大師班筆記去理解,那真的是美學思想的完全對應。Faceboo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