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a🐨
1 months ago
後知後覺 公視+可以免費看廖克發導演的《由島至島》….我要再看一次…..(worship)公視+ | 由島至島(下收一些第一次看完的心得)
latest #13
casa🐨
1 months ago
六月初參加了有導演映後座談的場次,看完當下說真的,差點喘不過氣,我無法假裝我很好,因為電影向我道盡歷史的重量。片長5小時,藉著台籍日本兵至新加坡、馬來西亞作戰開始,談戰爭如何記憶、作為「加害者」又該如何記得。
casa🐨
1 months ago
也因為命題清楚、資料蒐集有所厚度,電影後半的提問都非常犀利,明明看了快4小時,還是會因為受訪者要回答如此艱澀問題,而繃緊神經抽一口氣,伴隨著導演的旁白詰問,我很難不跟著思考這些問題自己該如何回答。
(所幸有串流我可以冷靜面對了謝謝
casa🐨
1 months ago
導演也提過,這部電影與他上一部紀錄片《野番茄》相關連,野番茄 - 正版電影線上看|Giloo紀實影音在談論戰爭或爭議的歷史中,我們太慣於英雄化敘事,也慣於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場來談。因此,導演試圖透過更多人的視角將事件複雜化,看似雜亂無章的影像中我們或許能更看清自己的位置。
立即下載
casa🐨
1 months ago
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Simon的故事,他的祖父曾經以通譯身分協助日本軍隊屠殺馬來西亞地方,而在他年幼的印象中,僅僅記得祖父曾經是祖母深愛過的人,但是當導演與他談及越來越多不同視角後,他開始坦白他的感受。
casa🐨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當他得知祖父是他人口中所說的漢奸時,他開始積極捐血(他認為他能力可及的善事),他開始打聽四處鬧鬼的地方,三更半夜前往只希望能夠見到祖父一面,他說:我想和他談談。有關Simon的片段停在攝影團隊前往屠殺歷史現場(現在是學校),在校長講解這段屠殺事件時,Simon突然自白他的祖父與這場屠殺有關,氣氛嘎然。
casa🐨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由島至島》映後座談(座談導演也有提及此段)
casa🐨
1 months ago
這份負重感無異於村上春樹在《棄貓》中提及不敢正視自己父親過去曾經上戰場的經歷,然而他又無法將父親的戰後心理創傷完全的割捨:
casa🐨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換句話說,長久以來在父親的心中那沉重壓著的東西——借用現代語來說就是心裡創傷——身為兒子的我可能也繼承了部分。人心的聯繫說起來就是如此,所謂歷史也是這樣。那本質存所謂〈傳承〉的行為,或在儀式之中。那內容無論是多麼不愉快,令人不忍卒睹的事情,人們都不得不把那當成自己的一部份承接下來。要不然,所謂歷史這東西的意義又何在?」
casa🐨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村上以雨滴比喻個人與歷史之間的關聯性與使命或許也能成為紀錄片的註腳:
「我們只是朝向廣袤的大地降下的龐大數量的雨滴的,無名的一滴而已。雖然是獨特的,卻也是能交換的一滴。但那一滴雨水,也有一滴雨水的心思。有一滴雨水的歷史,有將其傳承下去的一滴雨水的義務。我們應該不要忘記。就算那會在什麼地方被瞬間吸收,失去身為個體的輪廓,轉換成某種集合消失而去。不,應該這麼說。正因為那會被轉換成一個集合。」
casa🐨
1 months ago
映後座談中不少觀眾像我一樣焦慮著,那我們該怎麼做?作為未曾經歷戰爭的一代,作為離戰爭又遠又近的一代,導演不因為時間已晚而含糊,他很堅定地叫我們去思考也不要放棄,若是平時聽到這樣的喊話只會覺得俗套,當下卻覺得擲地有聲。
casa🐨
1 months ago
離開放映場地後已經接近晚上十點,回家後即便疲憊還是忍不住打開日記把多視角的歷史重要性滕進筆記,腦中想起部落的耆老因為用日據描述歷史而被攻擊……然而這又是另一個該由我們去完成的故事……。
casa🐨
1 months ago
-
上半年很喜歡的還有趁TIDF看的《公園》,和台北當代〈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裡的兩部錄像作品。有機會的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