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風落沙塵

https://images.plurk.com/6V52poaUCi38JIlWxH1ZQ7.png
You looking for something?
latest #14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在文字末端加上一條曲線和一個點,讀出來時搭配語尾的上揚,如此便構成了簡單的提問句型,也是大多數故事的楔子。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真是個好問題!

人,或者動物,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一點動機加以驅使。快速地打個比方——你正在閱讀我留下的文字,那麼,是什麼吸引了你從第一行開始讀起?啊,還是說你其實正想要跳過這一段呢?你渴望從這些堆疊成塊的句子中得到什麼樣的訊息?你有頭緒了嗎?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哦?或許有點跳太快了,放慢放慢……讓我們從頭開始。所謂的動機,可以是最基本也最原始的本能——進食!就連單細胞生物都懂得吃,這點無需懷疑。動機當然也可以是複雜而深邃的,這是高等智慧生物的特權,什麼高尚的理想、稠密的計畫,一段悲劇般的過去……又或者是見不得光的感情?嗯,全都很有意思。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人們常常自問,或者被他人詢問: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意義何在呢?

我倒覺得,這樣的問法戳不到真正的癢處。意義可以事後被賦予,目的也不是非得在初期的初期就確立,但凡事總有因才有果啊,而目的即伴隨原因而生。
立即下載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I know you'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So,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風聲。

隨風起舞的細沙大肆掠過眼前,吹得整張臉都覆上了一層灰。眯起的眼睛還半闔著,微微抬眼一瞧,只見豔陽高照,本該晴朗的藍天卻染上朦朧的褐色。

遠方的地平線被熱氣蒸騰得扭曲,薄汗順著臉頰滑落,空曠貧瘠的荒漠中央並不存在可供庇蔭之處。所以說,在被曬成乾之前,是時候該回到現實囉。

於是我邁出腳步。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變化萬千的沙塵中,數輛吉普車載著形形色色的人們聚集於此,以目的地的封鎖區為中心,散亂地圍成一個歪七扭八的圓圈。來自各地的訪客下了車,魚貫而入,原先荒蕪的沙漠瞬間熱鬧得宛如市集。眼角餘光在人群之間穿梭,窺見幾張因漫長又充滿波折的車程而略顯疲憊的面孔,然而,絲毫不受影響、氣定神閒的也大有人在。

在指揮站人員的帶領下,營地內的帳篷一個接一個被建起,形成人煙稠密的小型聚落,人們得以暫時卸下身上的行囊,稍作喘息。誰不是這樣呢?抵達陌生地方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營造出自己熟悉的環境,提醒自己是個來自文明社會的人,也給自己打造一個隨時能夠回頭並重新出發的起點。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很快地,有人討論起接下來的探索行動,有人動身幫忙架設儀器,也有人像是來度假一般的從容自在。

至於我?我在履行我的職責呀。人群的所在便是故事的泉源,如果不希望讓故事消失,就需要有人將它們記下來,我說的沒錯吧?

看啊,各式各樣的情報交錯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交談、肢體、氣質、思考,以及情緒,所有資訊一鼓作氣傾瀉而來,在半自願的前提下大量湧入我的視野,出發之前曾翻閱過的個人檔案(我事先做了點功課!),在此時得到逐一親眼驗證的機會。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我踩著輕快的腳步融入到人群裡頭,目光一一投向擦肩而過的每個人,將映入眼簾的面容連繫至記憶中的相片、姓名與來歷。

別的先不說,光是一張活生生的臉孔所能夠包含的訊息就相當可觀了!哪怕是眉眼之間些微的角度變化,五官之間的比例和距離遠近,也都有其含義。眼神是明亮或混濁,唇角是勾起或下垂,臉頰是僵硬或放鬆……面對數百張動態的臉孔,成千上萬字的檔案內容,不斷地挪出空間以利資訊的比對及翻新,捨棄不重要的瑣碎細節,最終以條列式大略整理在旁,同時為每個人歸納出一個初步的結果——以「感覺好相處」跟「大概沒那麼好相處」這種模稜兩可的印象擇一作結。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即使是在被歸類於「感覺好相處」的人當中,大多數人仍無暇理會對他們來說素未謀面的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人也不會特意找我搭話或趕我走。這般恰到好處的自由正合我意,我就像逛大街一樣在現實與意識層面之間來回打量著。

奇怪的是,偶有幾位不在我腦內名單中的,或自稱是OMSI外聘的私人調查隊的成員,或自稱是恰巧途徑此地的流浪商人,或拉著我熱情地談論關於這片沙漠的軼聞趣事,或親切地向我展示據說儲存了珍貴影像的錄影帶……甚至開始跟我推銷印有古老的未知圖畫跟符文之類的用品。

我匆匆看過,道過謝便離開了,他們遞過來的東西,我一個都沒有收下。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經過證實、篩選與整理後依然具有價值的資訊,才稱得上是情報,反之則僅僅是雜訊罷了。

察言觀色可是件非常耗費精神力的事情,但我相信這麼做有其必要性。當然,如何拿捏分寸我還是曉得,得不償失的事情我也是不幹的!

——哎呀?才剛說完,接二連三從複數位高等級的哨兵那裡感受到了心神不寧的波瀾,雖然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不過好像還是先走回人多的地方比較好。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重新環顧一遍四周,現在,跟我站在同一片沙地上的人們,肩上或多或少背負著各自的包袱或使命。為了尋找重要的某人也好,為了尋求問題的解答也好,為了得到與這份工作相應的報酬也好,為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才能也好……人們把各自的故事裝進行李帶來,為他們自身以及這趟旅程賦予了獨特的核心目標,好像不那麼做就會迷失方向似的。

而我又為了什麼呢?沒有能在前線派得上用場的專業技能,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卻不顧路途遙遠與艱辛,承受著烈日的曝曬,踩著乾燥硬質的沙地,風塵僕僕地前來……就像是熱血少年漫畫的主角?哈哈!開玩笑的。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其實並不為什麼。自古以來,人類嘗試運用各自的語言記錄所見所聞,可對於真正感興趣的人事物,即便閱讀再多的文獻資料,也比不上親自接觸的體會來得深刻切實。究竟真相是否同傳聞一致?這難道不令人好奇嗎?

對於地宮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一條曲線和一個點,再簡單不過的提問句型。

那便是我來到此地的緣由。
EF|伊尼亞
1 months ago
(這是分隔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