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能力普通的人,都可以經由每天固定兩次,每次嗅聞四種味道各三十秒的規律練習,讓嗅覺受器變大。
步驟一:建立嗅覺基準
雖然訓練嗅覺的目的是為了鑑賞美酒美食,但訓練卻不是從餐桌開始的。
為了建構岀氣味的基準,換句話說就是你個人的氣味對照組,吸菸顯然是不被允許的。此外,咖啡、烈酒、辣醬、香水和古龍水、香味過重的洗髮精、大部分的鹽和牙膏也是違禁品。(但別擔心,只有要進行品嚐或嗅聞訓練前不能刷牙,其他時候並不影響。)
許多侍酒師還會拒絕飲用溫度過高的任何東西,好比熱茶或湯都是拒絕往來戶。
latest #8
「某些事物禁止的原因來自心理學的自我剝奪 (self-deprivation) 原理,」Bosker 說。「有些則是迷信或相對沒那麼科學,但我那時什麼方法都願意嘗試,因為我想用最快的速度進步。」在她進行嗅覺訓練時,她放棄了慣用的漱口水,因為那氣味太強烈了。洋蔥和大蒜也暫時擺到一邊,因為她發現這種氣味會在口中停留較長的時間。「我們總是會餓著肚子練習,因為肚子餓的時候身體對味道的感受會更敏銳,」她補充說明。
步驟二:練習準確地形容出味道
另外一個實用的練習是,在訓練過程中每天從早到晚都試著形容你聞到的任何氣味。你可能會寫下天天都用的那瓶洗髮精,甚至是牙膏的味道。你必須絞盡腦汁想出不是那麼容易想到的形容詞,不再只是薄荷感、清新、酷涼、香甜之類的用字。
「如果你在生活中學會了任何一種語言,甚至只是一個詞彙,你就有能力成為更敏銳的嗅聞者,」Bosker 提出建言。「當你想學新語言時,重點不在於聽力變好,而是你能否把那些陌生的發音與其代表的意思連結起來。」
因此,如果想要吃懂某種食物的味道並向他人傳達,學會使用確切的形容詞是必要的,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在葡萄酒雜誌上讀到「橡膠味」(rubbery)、「絲絨般」(velvety)、「烤土司味」(essence of toast) 這類形容詞。
「我明白我必須讓風味具象化,並清楚地表達出來,」她說。「因為氣味會經過大腦有意識的部分,但我們並不常察覺。但如果你專心感受並試著形容出來,你就會更清楚明瞭。」
練習三:鍛鍊你的鼻子
最快速的捷徑莫過於撒下大把鈔票買一套要價 400 美元(約 12,155 元台幣)的酒鼻子 (Le Nez du Vin) 葡萄酒嗅覺訓練教材,或是依照個人興趣選擇威士忌、咖啡專用的教材。這套教材以小玻璃瓶盛裝各種不同氣味的液體,例如青草、煙燻、黑莓、小紅莓等,共有五十四種不同的氣味。
「比起仰臥起坐,我每天都會花時間嗅聞四種氣味樣本瓶,」Bosker 說。「而且我每週都會輪流練習聞不同的氣味,試圖讓黑醋栗或檸檬等氣味內化,並在每週結束時進行盲測,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夠熟悉。而每個月底,我也會抽幾種再次考驗自己。」
知名大廚Gordon Ramsay的節目「地獄廚房」,節目裡的內容真的很困難!參賽者矇眼戴耳機吃下食材後必須說出食材名稱,假如你可以精準辨識出食物的風味,你就能更輕易在咖啡中喝出來這種風味。
生活需要品味 提升品味從味覺訓練開始
03.熟練掌握基礎味道
在你尚不能完全分辨出甜、酸、苦、咸、鮮等基礎味道時,你是很難分辨出藏在咖啡中的檸檬與柚子之間的不同風味的。在SCA感官基礎課程中,建議你嘗試以下方法來訓練自己對基礎味道的識別力:
甜– 1L水中溶解24g蔗糖;
酸– 1L水中溶解1.2g檸檬酸;
咸– 1L水中溶解4g氯化鈉(食鹽);
苦– 1L水中溶解0.54g咖啡因;
鮮– 1L水中溶解2g味精;
1. 萃取一份咖啡液(50g咖啡粉:1L水);
2. 將咖啡液分成5杯:
杯1 – 不加任何物質,作參考用
杯2 – 加0.2g蘋果酸
杯3 – 加0.2g酒石酸
杯4 – 加0.2g磷酸
杯5 – 加0.2g乳酸
3. 分別品嚐五杯,並將帶有酸度的那杯與參考樣做比較;
4. 盲測一次,看看是否能識別出添加酸的那一杯。
我之前是用啤酒測試過這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