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御雲 推
1 months ago
說與聽存在認知落差 學者:「ㄣ」「ㄥ」發音漸融合|20250820 公視晚間新聞
說與聽存在認知落差 學者:「ㄣ」「ㄥ」發音漸融合|20250820 公視晚間新聞
YouTube
より
你們怎麼看
latest #10
UnBlessed
1 months ago
差別在鼻音 ㄥ的音會有鼻音 ㄣ則沒有
專業"大家來找碴"的作業員管家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對 有好幾個詞使用注音輸入的時候 還要仔細思考是哪一個 “名字” “檸檬” 之類的
CKT37
1 months ago
「蘋」跟「頻」還蠻常搞混的,一樣有「頻」,但一個是「ㄥ」一個是「ㄣ」
立即下載
運轉中~村人さん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即便聽的接近
但他們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發音方式是明顯不同的
雖說舉的例子不是那麼好
だ た 正常也不太會搞混
星塵卡斯特 Ж
1 months ago
CKT37
: 根據教育部字典
目前“蘋”有“ㄆㄧㄣˊ”、“ㄆㄧㄥˊ”兩種讀音
但是“頻”只有“ㄆㄧㄣˊ”一種讀音
歐派師K挨啊↗
1 months ago
我還是覺得駡笨蛋(ㄅㄣˋ)比較順
蹦蛋(ㄅㄥˋ)就沒有那個勁道
所以不會搞混(?)
運轉中~村人さん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因該
應該
使人怒
綾瀬アヤ@ゲムマ両-G35
1 months ago
ㄣㄥ都是鼻音,而且差別超大,大概像日文中的カ跟ガ這樣。
簡單來說,ㄣ發在舌尖,ㄥ發在喉嚨,只是中文因為沒有濁音,因此台灣人不習慣發喉音。
但也因此說明為什麼會有人因應不分,一天到晚因該因該因該,應啦幹。
歐派師K挨啊↗
1 months ago
說實話
ㄣ跟ㄥ其實我不覺得會混淆
我被老媽指摘過的反而是ㄇ跟ㄋ
我以為我講"麵"包
老媽說我脫口而出的是"唸"包
希羽
1 months ago
我個人還是會要求自己要注意發音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