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每日一文 → 有些企業界的領導人認為,事業的豐碩成果是自己打拚來的,公司的穩定局面是自己奠定的,財富更是自己辛苦經營,甚至是承擔極大風險賺來的,...(摘自08-13 《工作好修行》→第三篇 工作場合的人際相處→勞資是生命共同體)原噗~
禪 心 [ctang]
latest #9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工作好修行》→第三篇 工作場合的人際相處→勞資是生命共同體)~ ...而員工只不過是領他的薪水、幫他賺錢的人。由於這種錯誤的觀念,常常造成公司上下缺乏共識,離心離德,企業無法健全成長。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經營者與主管確實為企業付出很多,不但付出了資本、智慧、時間、經驗,同時更承擔許多風險,所以員工應該要感謝他們;但是相對的,做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應該要有正確的心態與觀念,具備民主的風度,以平等的方式與員工共同討論公司發展,避免形成獨裁。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一切現象、一切成就,都必須靠許多因緣配合才能促成。例如,三國時期孔明擬用火攻擊退曹軍陣營,軍隊的調度派遣等,一切安排就緒,但因風向不對,吹的是逆風,以致於遲遲不能進攻,因此才有「孔明借東風」這個典故。孔明縱有高明的識見,卻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控制局勢,所以才必須向老天借東風,這不就是因緣和合很好的例子嗎?
立即下載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將這種因緣觀引申到企業上也是一樣,任何事業的成功,需要「東風」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除了要有國際環境、社會環境的因素配合,還必須網羅傑出人才,借重他們的長才才行。如果只有一位老闆,就算他很有才能,也很富有,但是缺少其他人的幫助,也不能結合大家的智慧與力量,是很難成就出一番事業的。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所以,站在經營者的立場,應該感謝所有員工的共同付出,沒有這些員工的努力和同舟共濟,經營者必然會孤掌難鳴。至於員工方面也應該想到,如果沒有經營者的資本、專業及智慧的投入,也無法創造這個就業機會。所以,勞資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互需互求的基礎上,單靠一方都無法成事。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由於臺灣經濟發展迅速,不少企業家賺了很多錢,有一些人因此很眼紅,認為資本家很可惡,剝削了他們的利益,因而主張把企業家全部趕走,讓自己來賺這個錢。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企業要靠資本家的智慧、資本、技術、管理能力才能夠經營起來,如果把這些專業的資本家全部趕出臺灣,那麼臺灣大概只能留下荒地一片了。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但是資方如果自認公司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得來的,而以施恩者自居,認為這些員工吃他的、用他的、領他的薪水,都是他的負擔,那麼這個事業也一定維持不久。有這種心態的老闆,難免盛氣凌人,對人頤指氣使,可能因為一時的運氣,管理的員工高達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但是員工都有他們的自主意識、價值判斷,要不了多久,就會一個個掛冠求去,這個老闆也就當不成了。所以,唯有建立勞資互惠的觀念,尊重員工,平等相待,事業才能蓬勃發展、永續經營。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內外時空,當下俱足,念-今心,當下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Pei Shi
2 months ago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