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Xi1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反對反歧視法 #言論自由 #民進黨 #民眾黨 #國民黨 #Kirk #查理柯克Chenglap 文章筆記 on Facebook[社會觀測#848] 你取消人,人取消你

在武則天的時代,有兩名著名的酷吏,分別是周興與來俊臣。他們都善於用殘酷的嚴刑迫供,令很多人下獄,很多人因為這兩人迫供下認罪被處決。後來有一天,來俊臣請周興去吃飯,吃到一半問周興,他想請教一下,如果有一個人死都不認罪,有甚麼方法可以讓他認罪呢?周興就說準備一個大甕,煮開一口水,把人丟進去活煮,甚麼人都會認罪。

來俊臣聽了之後就覺得很有道理,他就叫人搬來一個甕,然後對周興說,既然如此,請你進去吧。這個「請君入甕」的故事,講的就是一個自己設計一種方法去害人,受害的最後卻是自己。
latest #11
LinXi1
1 months ago
最近據說在抖音上有些人在控訴自己被裁員,是因為在網絡上公開發表了慶祝一個剛被謀殺的柯克的言論,或者表示他該死,諸如此類;而史提芬金似乎也因為涉疑誹謗死者,可能遭到出版商的抵制。

美國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奇怪,值得留意的是批評這種事情的留言,不少人說,慶祝一個自己討厭的人去世不是言論自由嗎?為了說錯話就拿掉別人的飯碗是以言入罪,是過度的懲罰,是封殺言論自由,是迫害。如果這樣的事情成風氣,就是對民主與自由的威脅。作為民主大國的美國做這種事情,那麼不太民主的地方例如香港,不就更能堂而皇之以言論理由炒人魷魚嗎?

其實上面的說法是沒有錯的,我同意不論甚麼原因,為別人的不幸而幸災樂禍是言論自由。而針對這種言論去開除人,或者拿掉他的案子,這多少就是一種迫害。
LinXi1
1 months ago
但如果說這是「開了惡例」,那明顯不是事實。如果大家還有記憶的話,之前幾年流行過所謂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大概在 2015 年左右,美國開始有人主張「Cancellation」。很多人就是因為失言(甚至未必很有問題,就只是一堆人強行網暴成功),就被懲罰,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以及事業被破壞。例如有 J.K. 羅琳,Kanye West 等。

所以今天才說這會破壞民主自由根本太遲了,以失言為理由去迫害人。令私人企業開除某人,這種事情早就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十年,本來之前「人的工作與政治立場應該分開是言論自由」,但 Social Justice Warrior 以及附和的大量網民們,形成了「在某些情況下有例外」的風潮。
LinXi1
1 months ago
先例早已開,那所有人的言論自由就隨時被取消,只是他們沒想到自己會成為被取消的對象。就像發明了煮開水去迫害別人,最後發覺原來自己也可以是被迫害的對象。這時候再說「這樣不對,這樣影響民主自由有」甚麼作用呢?

有沒有考慮過,其實大家都很清楚這對民主自由的破壞,只是既然不少人對這種手段樂在其中,不承認他有害堅持要持續用時,大家最後決定來個請君入甕,請他們進去那個自己發明的火鍋裡?

然後那句「這是迫害,這危害民主自由」,正是不少人特別是受迫害過的人想聽到的話:那麼有意識到過去十年危害了多少民主自由了嗎?站在香港臺灣的這種地方看,只覺得你美國搞取消文化迫害異己時,已讓不少推崇美國民主人士都非常尷尬。
立即下載
LinXi1
1 months ago
而這也不僅是取消文化,過去十年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例如社交平臺不斷用「仇恨言論」指控人,把人封號清洗,不久之前去世的柯克也被指控散佈仇恨言論,即使大家反問,那他發表了甚麼仇恨言論?要種族清洗誰嗎?通常都是沒辦法拿出來,看那麼多影片也沒有辦法找到他哪句可以被這樣說的,我看英文的討論區甚至有人指控完柯克有發表仇恨言論,別人問他,那你拿證據出來啊,他就反過來罵,你們應該自己去找不要那麼懶,我不會幫你們找的總之他有仇恨言論。

「仇恨言論」在西方近年已經是一個可以讓你惹上很多麻煩的理由了,可是在英文西方也有人質疑,先不講柯克有沒有發表仇恨言論,即使他有仇恨言論,那不也是言論自由的一部份嗎?當然就開始有人之乎者也的解釋「言論自由不包括仇恨言論」之類。
LinXi1
1 months ago
但今天不少人因為不喜歡柯克的政治立場或言論,就說他該死,慶祝他的死亡,那就已經篤定是仇恨言論。如果過去仇恨言論是封禁人的理由,那這個理由自然也適用於這些人了。當然他們又會突然發現,原來慶祝一個不喜歡的人死亡這件事是不行的?

當然有些人還是搞不清楚狀況,把柯克一個沒有暴力對待過任何人的平民,比為獨裁者,政客,或者官員那些公權力者,或者把他比成那些以暴力害人命的人,或者是保險公司的老總。如果還是「三合一敵人」式的覺得柯克跟秦始皇沒分別的話,我唯有提醒柯克沒有公職,也沒有對人使用過暴力。

不管如何,重點是之前十年,「仇恨言論」是一個言論自由的例外,那今天也是請君入甕,只要他們發表的是針對柯克的仇恨言論,就不受言論自由保障了。
LinXi1
1 months ago
說白的,就是過去十年,美國的言論自由與民主都已經被太多政治正確破壞了,只是有不少人堅持言論自由是可以例外的,他們的政敵一直都在例外那邊,而他們自己一直都在政治正確那邊,去到 2025 年這星期的事件,才突然發現自己也可以變成了那個「例外」,變成了政治不正確。

就像二戰時的某牧師說的「起初他們抓共產黨人時,我不是共產黨人,我沉默」一樣,起初他們取消羅琳時,他們不喜歡羅琳,所以不僅沉默甚至參與了。最後的結果當然也一樣,就是當同一招用在自己時,已沒有人站在他們一方了,這十年來眾多受害者都等著看好戲。說得沒錯的是,惡例已開,只是他不是今天才開的,只要十年間任何人支持或默許過取消文化,他都有份把事情推向今天的結局。
LinXi1
1 months ago
而去到今天,新的議題是「因為別人的言論,而對他以槍械行使暴力」這件事這條線,是否要打破呢?別說共和黨,保證拜登與奧巴馬都很清楚不能打破。這條線正在被動搖。我不知道結果,但如果結果不是所有人「對於打嘴炮的人開槍都是禁忌」,而是可以議價,甚至可以慶祝。

一條底線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不分陣營大部份人有共識,就像強姦是不可接受,不管你是民主黨共和黨,不管你是藍綠,甚至你是共產黨,你都不會接受強姦合法對嗎?這就是底線。如果變成了不同陣營各自有不同的意見的話,那就打破了。
LinXi1
1 months ago
若有爭議,那就會繼仇恨言論以及取消文化後,再一條線被打開了,日後自然地會有下一次有人因為不同意任何人的政見而使用暴力,反正大不了又是再爭議,只要正反雙方勢均力敵,那就不會有結果。

聽起來我是反對這種演變,但說白的我意見不大,我不是美國人,我管不著。如果美國人要選擇覺得為了政見不合就可以對嘴炮戰士開槍,選擇仇恨言論不是言論自由,選擇取消文化,那我只能當一個亞洲人看他們的好戲,或者只是我目光如豆,看不出這樣做的好處,而大部份人是對的呢?我又不代表大部份人。
LinXi1
1 months ago
當然也可能是,大家開始反省到,這些都是對民主自由的破壞,這十年都是錯誤。我們不應該再有取消文化,大家發表了不好聽的話也不該被炒魷,仇恨言論令人討厭但不用因此被封禁迫害,像柯克這種嘴炮士當聽不到就好了,就算他支持南京北京東京普京各來一次大菩薩那種令人生氣的話,也是誰都不能對他開槍。大家就習慣一下被冒犯,或者一個能容忍冒犯的世界比禁止所有冒犯的世界更美好呢?

只是上一段的東西我覺得最沒可能就是了。
LinXi1
1 months ago
@seethegood - **訪團也特別關注仇恨言論在台法規管制情形,高涌誠說,相較於比利時立法禁止有...台灣...撐著啊...🥹
歐美是大國,也許還能順利運轉
台灣這麼小島,人民禁不起這樣的磨耗
想到以前禁講日文 禁講台語 這其實邏輯是一樣的脈絡 ,只是換個名詞換個包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