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 months ago
瑣碎記錄想表達但詞不達意無法組成文章的一些
latest #24
掰噗~
1 months ago
喔?
17🦦
1 months ago
這兩天看到志淇77的新影片討論,我沒看原影片只有片段
說真的政府標案這種事誰愛做誰做吧,麻煩得要死。
政府把案子下放成ROT或是BOT的方式行之有年,能夠讓更多廠商良性競爭標案,這個國家的設施才會越來越進步呀。當然有些標案長年圖利某些特定廠商不是沒有,新北耶誕城就很明顯(ry),但藍白跟其支持者把做標案的公司都打成綠友友真的白癡的要死,大概跟那些喊拿文化補助是乞丐是同一批人吧
17🦦
1 months ago
有能力的話能拿下標案為什麼不?
說真的我碰過一次政府標案我就死都不想再做了,提案初驗二驗三驗改來改去到後續的請款都麻煩得要死
立即下載
17🦦
1 months ago
對於大量網軍攻擊,想要讓支持政府的人或是跟他們有不同想法的人被噤聲這點真的大觸特觸。
七月的事情到現在也快兩個月了,最一開始的時候真的讓我覺得那些大量惡意留言是為了讓我不敢再出現在街頭、螢幕前或只是用我的帳號去講我想講的事情
17🦦
1 months ago
很可怕真的,碰過就知道
會想著自己乾脆就不要講話了這樣就不會被攻擊被羞辱
可是憑什麼?
17🦦
1 months ago
我鮮少說誰誰誰是網軍,或是很多反對的聲音那些都是網軍,因為這很容易陷入偏激的二分法,把真的人類推開。

可是七月份短時間在一周內多的四千個追蹤、一兩千則謾罵留言,很多都是三無帳號&剛創的帳號,再搭配紅媒的操作,回過頭觀察加上他們兩個說的,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網軍(假帳號)在操作。

雖然我比較問號把預算下在我這裡幹嘛???
17🦦
1 months ago
Anyway,用大量的惡意輿論試圖把一個人取消或是噤聲,這就是認知作戰的一種方法,也是中共常用的手法
我花了非常非常多時間消化這些,然後覺得我更不可以因此倒下或是不講話,這就達到他們的目的了。我會被這樣惡意對待,就代表他們認為我這個人的言行是有效的、對他們是造成威脅的
17🦦
1 months ago
//
說真的我現在在Threads的公開言行收斂很多,以前看到白癡言論就會直接罵回去,現在想的更多的是「我要怎麼回覆才能讓對方聽進去,或是種下不同想法的種子?」,但當然啦那種單純來鬧的就毫不猶豫罵回去
17🦦
1 months ago
我必須承認大罷免後看🐝回覆不同立場的人的言論讓我反思很多
第一是他面對來鬧白癡留言會用無所謂的態度回覆,這讓我在面對那些單純來羞辱或嘲諷的言論時,學習要怎麼不去在乎的態度,或是反擊讓對方跳腳,我才不想讓那些人得逞
17🦦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第二是有些回覆他會用開放的態度去溝通,有些後續真的也達到他的效果
這是我這兩年一直在學習,也是我想做的事情——比起穩固既有的同溫層,擴大異溫層,跟搖擺選民交流、擴圈擴大選票才是真的有用
17🦦
1 months ago
前陣子大概六月的時候嗎,我很痛苦有個議題我知道它是有被參雜一些實質分化的人在裡面,但同時有更多真心關心那個議題,但對政治無關心的人。我的痛苦在於,我想要在不推開後者並且甚至讓他們覺得我跟他們站在一起一樣在關心的同時,做到警示前者的效果。但是我做不到,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不知道要從哪個切點下去講,所以最後我就什麼都不講。
這讓我非常痛苦
17🦦
1 months ago
最近又開始冒出類似的想法,可能這個一直都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17🦦
1 months ago
還有就是我對於七月發生的事情到後續的聲明要怎麼寫感到很......困難?
寫太多會失焦,寫太少我不甘心。可能還是先把幾個大主軸訂下來再說吧
17🦦
1 months ago
我知道了,當我的論述技能跟不上我想表達的,我會對自己感到很失望
17🦦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
公開言行收斂很多,私下其實也是
很多時候是我真的太懶又太累了,其餘時候可能是我覺得自己會講出很難聽的話就乾脆閉嘴,不然又要辯論我真的......對,我就懶
17🦦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覺得我可以在Threads撐到現在已經很了不起了。有很多選前一起除草的朋友紛紛都在去年底左右因為太多爭吵或極端言論離開這個平台

最近很有感Threads的演算法變了以外,偏激極端的言論變得更多了。以前還能打長文闡述自己想說的,現在如果超過兩行字就很少觸及(我一直覺得這是我論述能力不足的問題,不該抱怨系統演算法,但觀察了三個月我認為第一個演算法有影響,第二個是更多人變得不喜歡看長文了)
17🦦
1 months ago
跟不同意見的人溝通也變得困難,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偏激的攻擊言論變得越來越多,使得溝通變得更加困難,或是片面化
17🦦
1 months ago
以前的Threads我總說它像漂流瓶一樣,會被推波給各式各樣的人,一篇篇的碎紙就像便利貼,寫完就飄走。演算法變了之後就變得更加困難了,也可能新加入的用戶取向不同&有屏蔽關鍵字的功能
17🦦
1 months ago
所以阿前面說的,我想擴圈這件事,難度可能比一開始更高了。
不過我本來最一開始就是常常寫追星政治相關的文,再來還有心理健康、同人女、二次元、創作、出版、文化等等方面的議題,也只能努力精進自己的能力去觸及到這些人
17🦦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每次煩惱這些或因為這些而痛苦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有必要嗎?」很累阿真的很累,我也不是要從政的人,雖然現在算是在半個體制內(??)
大罷免後我嚷嚷我只要躺平就好只要負責投票就好輕輕鬆鬆,但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安於躺平的人
17🦦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
今天很明顯感受到自己狀態很不對勁,很不舒服,對每件事情都很不舒服。心理影響生理連帶著有一些想吐的症狀。
一方面覺得應該是那些討論志淇77的文讓我自己帶入感太重,另一方面是不管是誰都讓我感覺很吵,或情緒很多
所以把Threads App刪掉了。
17🦦
1 months ago
看到舊文回顧跳出來,啊,秋天到了啊。
17🦦
1 months ago
我真的真的很想一個個回頭去對於這兩個月利用自己的聲音幫我說話的人,無論是網路上的陌生人、脆友還是朋友都是。
為什麼這麼難。
17🦦
1 months ago
包包拿去洗了所以今天背小包,當我早上去公司的路上坐在捷運座位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舒服,而手上沒有一本書的時候我變得恐慌。
明明那本書之前躺在包包裡好幾天都沒有被我拿出來翻閱,原來帶著一本書於我來說是一種安定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