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每日一文 →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摘自08-13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口和無諍)原噗~
禪 心 [ctang]
latest #9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口和無諍)~ 不論是僧團或是其他團體,想要做到口和,說話用語就要謹慎小心,要經常使用敬語、愛語、勉勵語或同情語,如果能夠時常如此用語,你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你。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但要完全做到「口和」並不容易,就算是我們自己的牙齒,有時候也會咬到舌頭、咬到嘴唇,人與人之間有口角雖是難免,但是在吵過架後,如果能先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剛才是我誤會,話講得太重了。」「對不起,我剛才的詞句用錯了,是我不小心,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這樣至少還能維持彼此之間和諧的關係。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不過,我們中國人有一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同情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立即下載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我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人比較少在街頭吵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使用尊敬語、謙虛語。而在家庭裡,父母很早就注意小孩子的教養,倘若有人使用粗語,也會遭到他人恥笑。日本人對不同的輩分有不同的尊稱,即使是晚輩也是一樣,...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例如對我的教授來說,我是他的學生、晚輩,但是他對我的說話態度還是很尊敬,不會說:「喔!你這個小鬼。」或是「你這個學生」、「你這個人」,他一定會尊稱「某某桑」(さん)。「桑」是中文的發音,這個「桑」就是禮貌。父母即使對小孩說話,也是很客氣的,稱呼小孩都叫「某某將」(ちゃん),這是一種暱稱。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平常說話時如果能用敬語,彼此之間就比較不會有口舌之爭,人和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會出言不遜。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日本語非常重視語調,這是要經過練習的,同樣一句謙虛語,如果聲調不對勁,聽起來就好像是在諷刺對方一樣,在日本,最先提高聲音的那個人絕對是輸家。所以「口和」要從敬意、心態,以及語言上表達出來。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日本人是「有禮無體」,指的是當你需要幫忙時,...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語言上雖然非常客氣,但是實際上不會給你多少幫助,其實,維持表面的敬意就已經很好了,至少彼此相處時不會發生摩擦。心存敬意,多說敬語、愛語、勉勵語、同情語,一定能夠「口和無諍」。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內外時空,當下俱足,念-今心,當下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Pei Shi
2 months ago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