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每日一文 → 六和敬中所提出的「見和同解」,就是讓團體的成員見解有共同的交集,並能達成良性溝通。「見」就是意見,也就是所謂的見解或知見。「見和」指的是群體有共同立場的見解,彼此有共同的方向和原則。(摘自08-13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見和同解)原噗~
禪 心 [ctang]
latest #8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見和同解)~ 例如夫妻兩人共同的原則是要維護家庭的和諧幸福,共同的立場就是締造出共同的命運,一如我們常說的「同命鴛鴦」,夫妻兩人終身都朝著共同的方向,走相同的一條路。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做為一個人,一定要有做人的標準及立場,所作所為要與這些標準和立場一致,例如,身為員工,如果立場和公司的方向相衝突,那麼就不會被這個團體所接受;又例如,一個父親的所言所行或是見解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互相矛盾,所有家人的安全、福利,也因為他受到損失或傷害時,那麼不管是太太、孩子或是父母、兄弟,都會覺得他不可理喻。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所以,一旦違背了整體原則,所作所為是不會被大家認同的。不過,共同點雖是相合、相同的,但在此一原則下,每個人仍然可以自由發揮、不受限制,否則大家的意見完全一致,變成一言堂,這樣也不對。見和同解並不等於是一言堂,大家可以各自表述,剛開始時雞同鴨講也沒有關係,...
立即下載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雖然因為誤會而產生一些爭論,但是真理愈辯愈明,誤會也有機會化解,到最後還是可以找到交集。只要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同一個方向,在同一個基礎上爭論,都沒有問題,這就是「見和同解」。也就是說,這個意見是為了大眾的利益,是代表大眾的,由大眾來共同判斷,而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意見來決定。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釋迦牟尼佛說:「依法不依人。」不要因為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或他人傳說是佛說的,就以為那句話絕對可信、非聽不可;只要合乎佛法的標準與基礎,就是佛法,不要因人立言或因人廢言。因人立言,那是個人崇拜,是一種迷信;因人廢言,則更是損失。所以,「依法不依人」就是一個準則。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此外,在一個團體裡難免會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很主觀,但是要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互相溝通,當雙方都把意見講出來,並找到交集點後,就會變成共同意見了。開會的目的在於溝通協調、達到共識,如果各自堅持己見,會議談不出結論,那就失去開會的功能與意義了。
ctan
喜歡
2 months ago
續上~ 見和同解,實際上就是達成共識,在共識的指導下往前走,期間如果偏離了,就再度溝通協調,修正方向。這是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人必須遵守的條件,如果沒有這種修養,一定會常起爭執,吵鬧不休。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內外時空,當下俱足,念-今心,當下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Pei Shi
2 months ago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