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用白努力模擬四種人上班一個月的自我信心感起伏
https://images.plurk.com/4fexjzrTChBH3Ng6UlUR3O.png

人設如下:
小明:把工作視為實現自我與意志的主要舞台。
小王:工作只是責任,真正的熱情在下班與週末。
小美:以生存與日常所需為中心,不在乎工作。
小林:不得不為生存而上班,不想上班。
latest #10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結果大致是:
小明:意志與職涯一致,週週都活得充實穩定。
小王:靈魂偏向自由,唯有週末才能真正舒展。
小美:以生存與規律為核心,生活平穩無大波。
小林:不想上班,長期累積下信念逐漸低落。
感人王子
2 months ago
小美是連週末也在躺平嗎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前面是跑白努力模擬
這裡是直接算積分逼近趨近值呈現52週的走勢
https://images.plurk.com/2REHnfRt45b1F6XQJbvxjq.png
立即下載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則是 「白努力過程的期望信念包絡」,用數值積分算的。彩線顯示全年信念演化,半透明帶標示週五至週日的恢復區間。精度是一天一個點。
https://images.plurk.com/b6pF51iBbJv5bvAlxY3T0.png
結果呈現出週末效應初期明顯,隨時間逐步消散。

小明:意志與工作一致,週末效應幾乎無足輕重。
小王:恢復帶最厚,但收斂後只剩中庸水準。
小美:規律為主,恢復帶略有作用但幅度有限。
小林:不喜歡工作,恢復帶明顯但不足改變下滑。
感人王子
2 months ago
難道這模型反應了生無可戀其實是比假日球迷更滿足的狀態,太奇妙了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他們都還在0.5以上,也就是還沒到長期覺得世界針對自己的程度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簡單解釋模型基礎:根據現象學的「世界開顯」

我把人對世界的感受簡化成白努力事件:意志實現記為 1,拒絕記為 0,隨時間累積成白努力數列。例如,吃口飯覺得幸福是 1,踢到小指頭可能連續幾個 0,工作順利則可能一串 1。

個人的 自我信念 用 Beta 分布表示,α 累計接受,β 累計拒絕,即時信念為 α/(α+β)。若接近 1,就覺得自己是龍傲天或瑪麗蘇;若在 0.5 左右,會覺得世界反覆無常;若趨近 0,則感覺世界處處作對。

但實際演算不是數數列,而是在不同活動的對應時段,設定事件頻率(依警醒程度0.01–10 Hz)與成功率,然後作數值積分或隨機模擬。隨事件累積,自我信念曲線逐漸收斂:週末恢復初期顯著,但因為隨著(α+β)越大,新增事件對Beta影響會越來越小,長期會像 1/n 般遞減,最後趨於穩定。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第一天上班大致會像這樣
https://images.plurk.com/3eV12BFXogS4S6ZDwcU2X6.png
起床通勤失去主角感,然後看工作跟志向是否相符會在解決事情的時候回升,然後無論如何吃飯會重新獲得掌控感。可以看到越不想上班的起伏會越明顯,而志趣相符的日內會維持在0.75以上。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不過不同時段依活動,設定事件頻率 λ(0.01–10 Hz)與成功率 p(意志實現率)。其中 λ 可以查表決定,p 則是依人設描述,由生成 AI 填入再主觀調整,本質上是個旋鈕。如果要更嚴肅應用現實,是可以用觀察統計來設定。
江ノ鳥Φ安娜
2 months ago
如果各位想玩
歡迎複製上面的文字跟圖片
找個AI丟進去,作為背景環境設定
然後就可以描述生活,讓AI幫忙調整參數
看看演算出來的信念起伏,是不是合乎經驗直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