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打開這部純粹是因為想當醫生的能量實在太低落,急需看一下醫療劇來補充一點熱血,剛好發現這部收視率還不錯。
第一集看到主角的設定立刻有種想把他關掉的衝動XD
什麼綜合診療科聽起來跟台灣的PGY整合病房有87%像,會寫出這種講求全人醫療(身、心、靈、社會)的劇本的人其實是醫院高層吧。
並非不認同這樣的理念,但就像劇中所說「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原來日本跟台灣的困境也一樣,診療費很低,所以醫院必須用量來平衡收益。劇中的內科醫生十分鐘看完一個病人我都嫌久。
再者,他的整合醫療科要的是「樣樣會、樣樣精」,那也是因為主角是主角才做得到。現代醫學之所以會走向極度專科化其實是因為醫學發展的太快。老師那個年代的課本,是老師的老師的年代的6倍厚,更不用說進入網路時代以後更講究實證醫學,一個小小的議題可能就有五六十篇文獻,熱門議題動輒上千甚至上完。
台灣一直在推行跨領域、跨團隊討論,就是為了幫助那些「被遺落在各專科夾縫中的病人」。
如果是一個人,要去學習所以專科的內容,那只能是「樣樣會、樣樣不精。」
本劇從這個很難帥的起來的角度切入,想必就很吃主角的個人魅力。(想也知道這種科最強的大概就是嘴遁了)
結果!結果主角那個面癱是怎樣,說面癱好像不太貼切,應該說緊繃。整個面部肌肉跟皮膚看起來超級緊繃有夠不自然,不知道是粉太厚還是怎樣,看了非常出戲。
還有主角的台詞沒有一句離不開說教,而且那個聖母程度完全是可以去聖彼得大教堂坐上去抱著耶穌的那種(崩潰
反而除了主角德重跟他的小跟班瀧野,其他角色都很正常。除了Ep5心臟外科茶屋坂以及王子東郷康二郎有私人劇情線以外,其他醫生大概都是按照科別的刻板印象來描繪,有點平板(畢竟集數很少),卻反而很自然。看了會有那種「對啊我身邊就有這個同事」的感覺。
Ep1 横吹先生我一開始以為是左上肺葉肺癌侵犯返喉神經導致的咳嗽,結果竟然是冠狀動脈疾病www也是啦,骨科一定會照x 光,肺癌夠大有機會看得出來。不過現代在醫院內發生的心肌梗塞救治成功率不管什麼情況應該都很高,主角有幫到但不多。
至於纖維肌痛症我沒什麼交手的經驗,印象中碰到過一兩個病人都是在重症科,本人不太能表達的那種。共通點應該是病人都很瘦很瘦。
EP2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哥哥或爸爸動了什麼手腳害死咲的,還在想他被送來醫院的時間跟病情有什麼關係,不過他關於病情給的線索太少完全連結不起來。結果是在講照顧者的心聲?這集看完真的滿頭問號www都想給這部劇蓋上難吃印了
關於因為心理創傷導致不能動這件事我沒遇過甚至不確定存不存在,不過在加護病房滿常發生病人在裝睡,不曉得是心情不好不想理人還是瞻忘之類的狀態,總之,有些人會突然表現出類似中風的症狀,意識狀態改變、對痛覺沒有反應。然後當我們大費周章帶這些病人去做腦部電腦斷層後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沒事,而且有時候在路上就突然醒了。我們都會說是帶他們去放射治療的XD
這兩集我斷斷續續花了好幾天才看完,真的有夠難看XD
朋友們都說光聽這個設定就覺得難看,到底為什麼要繼續看?
我想知道為什麼他的收視率會這麼好,跟後面要怎麼製造起承轉合高潮迭起,抱著好奇心看下去。
不重要題外話:認識仲里依紗是從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
EP3 先說津田好帥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我到這集才發現ED的存在,是因為前兩集太斷續嗎?還是片尾曲很小聲?
這集看了感觸滿深的,畢竟我就是反派外科仔。
完全可以理解康二郎的想法。
很多時候手術是一個不得已的最佳手段,而且有他的時效性,急與不急。
然而是手術這件事必定伴隨無法避免的風險,再怎麼小心都不會是0。
以前我也會覺得為了病人好,要盡量勸病人接受手術,畢竟如果不開的話可能會復發、惡化甚至死亡。
最近慢慢改變了這個想法(一方面是累了、一方面可能是被老師影響)。
外科醫生跟病人之間看的是緣分。
手術必須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你情我願,在併發症發生的時候才不會產生糾紛。
因此,對於態度不好的、沒有緣份的病人,該解釋的解釋清楚後,不願意開刀我就會讓他們簽拒絕手術,另請高明。
如果是有緣分的病人,我也願意多花時間聽家屬說、多花時間解釋。
(連續兩班遇到重症的病人,各花了一個小時勸開刀,感謝這些熱血(?)醫療劇讓我找回一點嘴遁的耐心)
也是在這集開始對主角有點改觀。
平時最討厭會診我們的其他科醫師在病情解釋的時候幫我們把手術講得天花亂墜,忽略手術本身的風險。(難道出事你扛嗎奇怪欸?)
雖然德重一直說要去同理病人,但在與病人對談的時候,他還是很客觀地說出事實,也就是「手術是最佳解」這件事,同時也重複說了「手術必定有風險」,而不是說絕對沒問題、絕對不會失敗什麼的。
看到這裡我就放心了。
重看一次才發現第三集結尾師匠那個回頭意味深長。捨不得他可愛的弟子啊
這集最後師匠傳達的概念也是我剛從學生踏入臨床覺得最困難的點。
「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
當學生的時候考試都有標準答案,一進到臨床也會習慣性地、焦慮地去尋找那個答案。
然而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不同,一樣的做法在兩個人身上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或大或小。
甚至有些老師也說不出為什麼,只會說就是這樣、經驗、直覺等等的。
而醫生的直覺其實是來自經驗,對於微小變化的察覺力、連結與判斷(有時候帶點靈感與玄學),這些東西有常常是無意識的,也難以用言語說明,只能摸索。
EP4 一開始拍到鹿山總是拿一樣的午餐被德重說「自分で自分に決まり 制限をかけるのは 本当は 迷う人何じゃないかな」我真的是完全不同意。
給自己限制正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
而且上班的時候就是要快狠準,哪有什麼閒情逸致享受生活,難怪會被說很閒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