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每日一文 → 有些人做事喜歡「唱高調」,雖然很希望透過理想願景博取大眾的信任,但是如果僅僅是喊出一句口號,卻沒有實質內容、具體行動,不符合大家的共同需求,...(摘自08-13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了解共識)原噗~
禪 心 [ctang]
latest #9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工作好修行》→第四篇 團隊的合作法門→了解共識)~ ...不但打動不了人心,也無法取得他人的認同,更不用說是要形成相同的想法與觀點,這就不是共識,只是流於形式的口號,並不具任何意義。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真正的共識,想法一定不是建立在個人的需求上,也不僅止於提倡一句話或是一個觀念。共識的形成,是因為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發現有共同的需求以後,有人把它提議出來,讓大家能夠了解,感覺到確實有迫切的需要,進而認同、相信,這才能稱為共識,否則各說各話,其心各異,便不能達成共識。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同時,共識必須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使得大家能夠心安理得,繼續不斷地求進步,所以共識應該是原則性的,而不是一則則的條文,鉅細靡遺地規定每件事情該如何做。換句話說,共識是一個大原則,但是在此原則之下,允許不同的作法,否則共識就成了一種綁手綁腳的束縛,不但無法達成共同的目標,反而會造成分裂失和。
立即下載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不過,當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理念被提出以後,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文化、知識背景都有差別,立場、立足點,甚至連宗教信仰都有差異性,所以對所主張的內容解讀就會不一樣。譬如談到「宗教信仰」一詞,從佛教徒的角度來看,馬上會聯想到佛菩薩、三寶;猶太教徒想到的則是耶和華;基督教徒想到的是耶穌基督、上帝;穆斯林所想的內容則是穆罕默德、真主阿拉。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因此,雖然社會上有不少人呼籲每個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大家也覺得有宗教信仰是好的,的確有這個需要,有不少人看起來好像是有了共識,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解釋,加上立場、需求不一樣,所以造成「他有他的宗教信仰,你有你的宗教信仰」的現象,這是因為共識之中有不共識,有異解、異議在裡面。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相同的道理,同一個家庭想要取得共識,也是一個不容易達成的目標,譬如教育子女是父母親相當關心的問題,但是對於教育方法,父母雙方很可能就會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在互持己見之下,便很難達成共識。就以體罰為例,中國的傳統社會,只要小孩子調皮,父母一定都是家法伺候,...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打幾下手心是正常的事,可是現在有人主張,小孩不能重打,以免把他打傷,也有人完全反對體罰,主張不管輕打、重打,對小孩的自尊心都是傷害,最好是用愛心,用溝通交談的方式替代打罵,即使父母、老師都不可以責打小孩。如此一來,教育觀念沒有交集點,教育小孩的共識就不容易產生。
ctan
喜歡
1 months ago
續上~ 雖然共識不容易產生,但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社會環境之下的居民,或者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員,仍然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才能促成共識出現。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內外時空,當下俱足,念-今心,當下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Pei Shi
1 months ago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