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
1 months ago
花蓮的馬太鞍溪上流堰塞湖
latest #100
小水
1 months ago
板主很有概念,我外公民國四十多年到光復定居,他也說河床比光復鬧區高,所以颱風來前會多次往復到河堤看水位,再回家決定何時撤離。可能很久沒有致災性淹水,居民已經淡忘這地理環境了。

九河局修建的堤防在光復分三段沒有連續,對岸的鳳林則是連續的堤防,堤後是農牧區,這次只淹光復,感覺是設計有問題
這是正常堤防的設計 :
霞堤(かすみてい)是一種日式「斷續堤防」的治水工法,其特徵是在河川兩岸築設不連續的堤防,並讓下流側的堤防延伸至上流側的堤內地側,與上流側的堤防重疊形成「霞堤區」,藉此在洪水時能讓水流進入堤內並快速排回河道,減少破堤危險,同時也讓堤內的土地能沉積泥沙作為耕地。
小水
1 months ago
小水
1 months ago
唉呀,以前台九線和台鐵利用的古河道,1957的25000地圖還有劃一條表示水道的藍線,到了1985的經建一25000地圖不見了,因為,蓋了堤防還有地下化的鐵路隧道。
(三道堤防之間的缺口也是那時就有的,原因不詳)
本來以為人定勝天,把這水道填起來了,陸續蓋了房子,結果這次,馬太鞍溪又來討這條古河道。但是古河道上面已經滿滿的房子。
1985還沒那麼嚴重,多數房子是這40年內蓋起來的。Facebook
立即下載
小水
1 months ago
1875年之後,平埔族人還有漢人開始進入花東縱谷。
1904年,日本人為這個沖積扇畫了一幅現代地圖。當時在馬太鞍社的西邊,還有一條河道。馬太鞍社是被兩條水道夾著,但是水退了應該很容易出入,在那個時代不是問題。
1925年之前某時,日本人在馬太鞍社的南邊低地,開闢了糖廠,這導致了後面一串開發,最終,導致現在這場洪災的損失。
問題是那個糖廠火車站的位置。
他把城鎮從安全的高地,吸引往原本河道的方向去了。
原本的河道在日治時期可能就已經變成水圳,但是1957-1985年之間,因為興建堤防,鐵路過溪採取隧道等等,水圳被填起來消失在地圖上。
可是,馬太鞍溪並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擁有的河道。
剩下完整的故事,我就不說了,請看地圖和標註,你自己詮釋。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立委指出8月13日就要求農業部處理;農業部長回應,當時是說距離滿水位還有50公尺,壩體結構穩定,與此次情境不同。Yahoo!奇摩新聞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林元鵬表示,確定有堰塞湖後,就開始加強布置太空包,另外也挖深河道清出40萬方土方,且為降低河川衝擊波,甚至也用加強加固的水泥鼎塊、防汛塊,但最終溢流流量大了4倍並夾雜砂石,力道比純粹水的力道還要大,才會有好幾個段落破損以及橋損。
媒體詢問,淹水是否與3個河道開口堤有關。林元鵬說,沒有絕對關係,因為開口堤的高度與堤防相同,主要用於加速都市排水,這次淹水是因為流量超過估計的4倍。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 水利署:溢流水量超過預估4倍 | 政治 | 中央社 CNA
小水
1 months ago
可憐啊被洗腦,只有第9次才是撤離
前八次中央政府都只列黃色警示,只有09/22第九次通報才是紅色警示強制隔離,但之前的通報撤離範圍與人數根本不能跟第九次比,第九次強制撤離時要求8000人一天內撤離,跟原本的600人及其範圍相差甚遠
第八次是只有撤離百戶等級的 最後一次發通知是變成千戶等級的(來源是縣府) 而且時間差只有一天 來不及撤離的 中央就要求地方做垂直避難 但垂直避難這種人民沒做過 而且大都一定會有僥倖心態129K views · 1.6K reac...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 透過SAR雷達影像,回顧09/24晚間的颱風與淹水狀態Esri 台灣區總代理商 - 互動國際數位股...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先講重點:林保署那九次通知根本在玩我們啊!一下說建議撤600,一下又改,最後才確定要撤多少。我們花蓮縣府從9/21就開始自主撤離秀林鄉、萬榮鄉那些危險區域,22號還在拚命撤人。
我們從頭到尾都照中央指示做,你要我們撤多少就撤多少,600改8000我們也認了。結果現在變成都我們花蓮的錯?內政部那些專家團隊跟我們說疏散幾千人很難啦,垂直避難就好。好啊,千錯萬錯都地方警消的錯啦!蔡正元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馬太鞍堰塞湖現況 比較災前(9/20)與災後(9/25)的 #Planet #衛星影像地圖新鮮事 RiChi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提到官方通知,有光復居民今天清潔家園,受訪直言「紅色警戒」讓人難以理解。質疑災前訊息不夠明確,居民聽到「溢流」只以為是滿水,未被清楚告知堤防溢流的危險。更生日報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治水是誰的責任?不要換了屁股就換腦袋!
#民進黨 #卓榮泰 #蔡英文 #賴清德 #陳菊 #行政院 #堰塞湖 #治水419K views · 9.9K reac...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9/26 馬太鞍堰塞湖現況
畫面/空勤總隊18K views · 378 reacti...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1.8M views · 38K react... on Facebook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現況更新】
小水
1 months ago
【林保署委託陽明交大與東華做研究,但內政部自己又找李鴻源做研究,形同雙頭馬車;九月二十一日早上還認為沒有溢流危險,到了晚上才確定溢流範圍;中央指令是九月二十二日早上七點啟動撤離,到了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一點還不能確認已撤離範圍;然後就淹水了】
我把「樺加沙颱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報」,從九月二十一日早上第一次到發生淹水,都看過了。
事情就很簡單:九月二十一日早上,中央尚未認為有溢流風險,如附圖。這時候的建議撤離範圍也不大,專家意見來自於陽明交大與東華。
到了九月二十一日晚上,加入了台大的專家,才確認撤離範圍要擴大,然後指令是九月二十二日早上七點開始撤離。為什麼劉世芳要另外找李鴻源組團隊?這不是雙頭馬車嗎?
小水
1 months ago
到了九月二十二日晚上,中央以為光復鄉已經撤離了八千多人,包括垂直避難。有沒有看到簡報上的數據總和兜不攏?原民會的報告。
然而到了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一點,光復鄉已撤離人數變成了三千多人。劉世芳看了這幾次的撤離人數簡報,完全沒看出數據其實有問題。
然後到了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三、四點,就淹水了。
顯然,大家都沒有料想到事情會這麼嚴重,到了水快淹到家門口才要啟動防災撤離,而以原本的撤離作業流程與撤離文化,就是會有零星人數沒有完成撤離。
死亡與失聯名單終於公告了,幾乎都是六十五歲以上高齡族群,尤其死亡者幾乎都是八、九十歲超高齡者,顯然他們不知道要跑,或者跑不掉,甚至連跑到二樓垂直避難都沒辦法。
小水
1 months ago
中央確實有發細胞簡訊好多通,地方也有進行廣播,但,少數老人家就是沒辦法接收到訊息,行動也比較困難,這時候只有進行挨家挨戶地毯式拉人,才能把零星尚未避難者帶到安全地方,然而在花蓮從未進行強制撤離,就因為這是我發明的字眼,撤離文化不同,從未強制與開罰。沈政男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從馬太鞍溪堰塞湖7/26被「發現」以來,農業部林保署似乎就是打定一個主意,「不處理」。至於為何不處理,農業部長陳駿季八月中給的理由是「沒有立即危險」。但「沒有立即危險」是不處理的理由嗎?顯然也不是。
而這樣的評估,顯然也影響到了專業的評估團隊,於是才會出現到了9月21日,林保署還是認為只會有晴天溢流,不會有大規模的潰壩、潰堤發生。
小水
1 months ago
接著就是內政部上場。根據李鴻源的說法,劉世芳是在二周前打電話給他評估堰塞湖如果溢流會影響的範圍和應該怎麼疏散。這證明連內政部都不埋單林保署的評估。但台大團隊也是進場太晚,而且林保署提供的資料還是錯的,因此儘管認定淹水範圍會擴大,內政部對災情的評估,還是低估了(才會有劉世芳的「頂多水從家門口流過去」)。
農業部的評估,同樣影響了交通部和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的馬太鞍溪橋被沖毀;影響到了水利署,以致他們在河堤破口處只用太空包、水泥鼎塊填充,結果也被沖走。水利署說,「水量比預估多四倍」,這個「預估」是誰估的?不就是林保署?
小水
1 months ago
最後才來到花蓮縣政府。因為這些變動,原本只需要撤離600人,一天內變成需要撤離8000人,如果要全部撤離到其他地方,地方政府量能是不夠的,因此只能用「垂直撤離」。但內政部也認為垂直撤離可行,計算基礎仍是前面說的林保署的評估,「溢流但不會潰壩」。可結果呢?Facebook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有一個關鍵
22日七點就紅色警戒(寫強制撤離,但23日行政院長都說可以垂直撤離、待二樓、不用一定要離開)
到事發的23日上午,很多媒體都在溪畔連線(YT都還在) 看水位上升的情況
原本發佈溢流通報 說是上午八點開始 記者跟當地民眾等了一上午
都沒有發現有致命性洪水
有些記者引述當地幹部說法,說水只會到大腿
昨天也有新聞訪問其他幹部說原以為水位就是一公尺而已
但沒想到兩點五十分突然 “溢流” 得像海嘯
記者說他們也是聽了兩天的“溢流” 加上幹部的說法,
過午之後就認為沒必要再待在光復鄉,準備交接班
後來驚悚畫面曝光,大家才嚇一大跳。
小水
1 months ago
紅色警戒發佈很久了,但從“溢流”變成“海嘯般的溢流”(中央說不能說潰霸),這中間究竟發生啥事?
有讓地方充分知道突如其來的變化嗎?
剛剛有個新聞,有鄰長下午就是想知道溢流到底如何了?開車出門不幸滅頂。
鄰長也是要協助撤離、他也是拿命在拚,連他都要出門才知道“溢流”是怎樣。
小水
1 months ago
光復鄉長的說法
林清水表示,原本中央及台大研究團隊預估堰塞湖溢流後,水深最高約1公尺,因此撤離範圍一度僅劃設在3個村,需撤離居民約300多人。但21日團隊重新評估後,將撤離範圍擴大到8個村,撤離人數瞬間暴增至8000多人,短短一天半內,鄉公所需面對的規模完全超出原本人力與收容能量。
林清水說,因應人數龐大,鄉公所最後只能提供三種方式,包括依親安置、進入收容中心,或選擇垂直避難到自家2、3樓。軍方20日也已經進駐光復支援,但仍難以全面覆蓋。許多居民因為聽信水深僅1公尺的預估而掉以輕心,直到大水來襲才驚覺超乎想像,其中佛祖街一帶更淹到近3公尺,相當於1層樓高,釀成慘重傷亡。
小水
1 months ago
針對災民控訴完全沒有接到通知,林清水表示,23日上午7時30分與11時30分,鄉公所皆有廣播車巡迴街道提醒撤離,村長並已聯繫各鄰長逐戶通報,林保署也分別發送4次細胞簡訊。不過,仍有許多長者因沒有手機,或因聽力衰退未聽見廣播,錯失逃生時機,最終被大水奪走性命,令人痛心。

林清水說,光復鄉總共有1800多戶、約8000人需要撤離,要在1天半之內全面清查、逐戶通知,實在難以達成,最後只能以廣播與簡訊為主要手段。花蓮災民控未被通知避難 光復鄉長還原始末:有撤離廣播卻低估水深
小水
1 months ago
擔任20年鄰長的陳春木
大同村的76歲鄰長也不幸罹難,他的兒子說,當天爸爸和鄰居開車勘災,沒想到卻被無情大水沖走
陳男兒子說,父親當天就是聽聞溢流警報,認為必須親自了解情況,才能評估是否需要通知撤離、協助疏散,不料水流來得又急又猛,結果竟不幸遭沖走身亡。吳佳玲 (@sweetrice039220412) on Threads
小水
1 months ago
光復鄉大同村1鄰70多歲鄰長陳春木,23日接到村民通報「大水來了」,立刻與對面鄰居要出門勘災,不料下一秒竟是大水已衝到家門口直接把鄰長連人帶車沖走
70多歲的陳春木綽號「阿木仔」,住在光復鄉大同村中正路一段,當鄰長資歷已有20年,在鄰居親友眼中是非常熱心的人。鄰居說,23日下午突然得知光復堤防破掉了、有大水來了,他和鄰長接到通知要開車去現場看,沒想到下一秒大水就來了,因為水太大、本能抱旁邊的樹幸運保住一命,卻眼睜睜看到鄰長連人帶車被沖走!熱心勘災遇劫 光復鄉大同村70多歲鄰長「連人帶車被沖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小水
1 months ago
擔任鄰長數十年,當天得知堰塞湖可能溢流,便請對面鄰居、游姓男子開車一同前往查看災情,未料行經佛祖街時,暴水突襲而至,瞬間淹沒車輛,游男緊急跳車並抓住樹枝,幸運爬上樹逃過一劫,父親卻來不及逃生,被洪流吞噬。光復鄉無名屍今「確認是鄰長」 大兒子慟:熱心看洪水狀況卻被沖走 | 聯合新聞網
小水
1 months ago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造成嚴重災情,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警告,這種災害很難精準預報,一旦潰壩洪水下沖速度快如海嘯,他坦言「你察覺到要疏散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個小時不到讓你跑。」當地居民也驚險回憶,洪水突如其來衝進屋內,水位瞬間淹到腰部,只能倉皇往二樓逃生。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透露,當時臺大團隊僅用不到兩週時間趕工完成模擬,並在颱風前一、兩天將結果交給內政部,作為地方政府疏散依據。
小水
1 months ago
他坦言,要在短時間內撤離8千人或1千8百戶,地方政府根本難以獨力完成。首先缺乏足夠的收容場所,其次能調度的多是消防隊,但消防隊沒有足夠的大型車輛來支援這樣的規模。

李鴻源回憶,自己過去擔任中央防災總指揮時,中央一定會同步動員國防部,盤點當地兵力、車輛、船隻等裝備,協助地方推動大規模撤離,否則根本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堰塞湖溢流如海嘯!李鴻源曝「撤離殘酷現實」:只有1小時讓你跑
小水
1 months ago
二年前,我們曾在光復鄉的佛祖街附近挖過土壤剖面,如圖所見,整剖面為160公分深,近代的農耕活動侷限於地表下的0~55公分處。
類似的剖面,我在同是台9線上更北端的壽豐鄉也見過。剖面給我震撼,那時我就在想,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氾濫泥流?到底發生了幾次?
我們若壽命長達500歲,應可經歷過更多的類似災難故事,這更提醒我,我們眼前這次的異常,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下應該算是日常。陳興宗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在該網頁中,其實有兩個版本的「堰塞湖災害影響範圍」公告。圖中右上為9/3公告的第一個版本疏散避難圖(光復鄉大馬村為例),根據此網頁中所載,此避難疏散版本的假設情境為「極端情境下避難疏散方案」,雖然並未言明極端情境是什麼,但從堰塞湖可能造成的災害推論,這個情境就是以9/3前堰塞湖當下狀態發生「瞬間潰壩」造成的影響,這是非常嚴重的,當時甚至有消息指出,壩體中段可能有局部失穩的可能。
隨著時間過去,大家對壩體的穩定度信心提高,從發生潰壩的擔憂,變成認為會以溢流的方式影響下游,有了9/19第二版本的疏散避難圖。根據網頁記載,第二版本為「常態情境」,相當於是無豪雨狀態下的自然溢流,因此影響範圍變小、疏散戶數也變少。這時,可能給了基層公務員甚至民眾「這個堰塞湖現在還算安全吧」的錯覺。
小水
1 months ago
但沒過多久,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在花東地區中央山脈東翼,出現降雨熱點,短時強降雨對堰塞湖水位造成了極大挑戰。儘管沒有出現自堰塞湖中段直接潰決的事件(若有,真的不得了),但溢流影響範圍仍然遠超9/19第二版本「常態情境」。這對基層工作者而言,其實是難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防災科研人員,他們只是被動接收指令的執行者。Mu-Ti Yu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原住民是挑高的地方建社沒錯,而日本人為了糖廠這樣蓋鐵路也沒錯,但是整個沿著公路鐵路新蓋出來的光復市區,確實在溢堤的時候,會比馬太鞍社舊址那一區淹水更深。
關鍵問題是這一百年內,馬太鞍溪墊高太多了。而且光復市區聚落在這五十年內一直往低窪的車站附近遷移,那是原本原住民不住的地方。
換言之,這其實是個缺乏都市計畫,交通設施(車站)造成城鎮中心偏移的問題。
小水
1 months ago
光復市區的歷史是
1900 阿美族不住人的一片低窪農地。
1925之後,有輕軌車道,車站,可能是日本私營企業的某個小開墾社區。
1945之後,變成火車站,逐漸發展為現在的光復城鎮。
1970之後馬太鞍社被磁吸逐漸消失,城鎮中心移向火車站附近。
沒錯,這次馬太鞍溪是流向它的古河道,只是現在滿滿的房子。蔡日興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1y42c2tpmpyMLHlUYOkvQ.png https://images.plurk.com/5sVakZK3pvnarXbv3UbQT5.png https://images.plurk.com/2Il81sDVi6Q30c7YtBR5xP.png 路透社調出衛星影像,以7/25、8/23、9/14這三個時間點,畫出堰塞湖如何在期間長大五倍Yimou Lee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影像: 9/25 Planetscope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1xP2y9WAp9UY9sg6KIz2t0.png
小水
1 months ago
在應變中心,我們21號提供撤離資訊,22號早上劉世芳指揮官特別再次提醒花蓮政府除了強制撤離,還要確認每個民眾是異地撤離還是原地垂直避難,下午跟晚上花蓮縣府陸續回報當地實居八千多人都收容安置、依親跟垂直撤離完畢,也報告了每種撤離方式的人數,指揮官還特別感謝縣府撤離的努力。林艾德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9月21日下午跨部會應變會議後,中央突然決定擴大撤離範圍。當天18時,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裁示將撤離人數從600多人直接上修至8000人,涉及1800戶。9月22日上午7時,林業署發布紅色警戒,明確判斷堰塞湖24小時內可能潰堤,要求縣府立即強制撤離。中央發現苗頭不對亡羊補牢、花蓮與時間賽跑但縣長不在!花蓮堰塞湖死傷責任都賴不掉 | 社群中心 | 風生活
小水
1 months ago
10K views · 523 reacti... on Facebook如果說這是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一點都不為過。
小水
1 months ago
透過微軟模擬飛行的圖資,可以看得很清楚馬太鞍溪與周圍山脈的地形相對關係62 reactions · 4 comme...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王村長說中央有打給他跟(光復)鄉公所,說明堰塞湖可能會發生潰堤溢流的危險狀況,所以9月20日晚上,他們就召開了部落會議緊急討論這件事。
9月21日傍晚前撤離了91位許美華 on Facebook【全程字幕】大馬村長還原撤村情況:溢流前兩天預防性撤離非強制! 用愛與熱食撫慰災民 花蓮義廚團馳援災區 ...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vlfU00lq55wqquuV3SZZM.png
小水
1 months ago
2025年9月15日 花蓮縣議會第20屆第17次臨時大會 議員:蔡依靜: 有提到隔日花蓮縣的 『細胞廣播』的測試😮‍💨花蓮縣議會第20屆第17次臨時大會 2025年9月15日上午議程:議員辦理報到;一讀會及相關議程;臨時動...
小水
1 months ago
花蓮最速報
2025年9月22日
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撤離作業完成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撤離作業完成https://images.plurk.com/2MbxxSQtjPg9Kyi27Vo62W.png https://images.plurk.com/7LOlqbgTwlQEqXXF5y3GM0.png
小水
1 months ago
召開部落會議是由花蓮鄉公所邀14村的村長共同參與
小水
1 months ago
仔仔細細地看完王村長的採訪,我只能說這份所謂的摘要真的是很卑劣,完全帶風向:第一.召開部落會議是由花蓮鄉公所邀14村的村長共同參與,不是只有大馬村,表示當時是14個村都有接到撤離指示,這摘要帶風向到只有大馬村。第二是證明執政黨說謊,由王村長訪談中很清楚知道他所收到的訊息一直是溢流,但實際上他聽到爆炸聲後猜發現是潰堤
小水
1 months ago
回程時我並沒有跟治療師一起回去,我想在收容所裡再停留一會,上車前同事嘆了一口氣說,公司能幫的真的不多,尤其是這種地方公家單位的專案,有時候千里迢迢送輔具過來,卻因為各種資源盤點整合的問題,案家也拿不到,最後就是鎖在倉庫裡,還有一次送來大張的電動床,結果案家緊急送醫後,床又進了倉庫而永不見天日,所以這次他也學會了,直接上收容所二樓找受災友,現場完成氣墊床安裝跟壓力調整,還順便幫家人一起為兩位重癱災友移位,一切就緒,才去一樓找窗口簽收。黃東榕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小水
1 months ago
小水
1 months ago
1. 仰賴專業需要搭配工序,仰賴民眾自救則需要智慧協調,這次其實可以看到一大混亂是調度規劃上反應不及,我認為9/27的交通大混亂原因在於人們開始挖泥到路上,加上義勇軍開始協助,導致道路變窄,又缺乏有效的管理規劃,嚴重影響到接下來人們對於政府的信心
我不是不能理解政府單位的安排,照政府單位的一般規劃,應該預計是先清空道路淤泥,聯繫拖吊車清理掉車輛,然後再請國軍挖水溝,最後請市民把垃圾運出集中運棄,但縣府顯然缺乏宣導,也沒有清楚說明規劃,導致義勇車隊及鏟子英雄大量集結但大量干擾,造成市區交通癱瘓,我認為這也讓縣府威信盡失,現在花蓮的志工們怨聲載道林立青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做一點10分鐘或更短都可以,想休息就慢慢退到旁邊,因為是阻力型混合間歇能量系統運動
大部份都是腐臭、龍蛇混雜抽煙味、器械機具柴油味,想幫忙前線還要看身體接受度與適應快不快
附近都沒有地方坐,鏟累了休息也只能站著,可以的話找有中繼站的商家提供椅子與補給(目測還是較少與休息站點),會非常吃體力
泥土黏性極大,粗估鏟土與單手水桶傳遞倒土單次重量是5-20公斤,並重複上百次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小水
1 months ago
星期六連假開始,湧入更多車輛,各種機具、物質等車輛湧入,加上上萬鐵鏟超人,公路、巷路完全大塞,山貓機具難以迴旋工作,國軍增援只能利用晚上進入。
大家都是好意,每個人都有重要愛心物質,一定要送入,但是災區交通不管制,就是塞到物質進不來,甚至大家都無法工作。
地方警察管不好,就換中央憲兵來管制,反正怪中央、怪地方,最後就是有人要負責任收亂攤。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3NahP7KQfuIIiiS1XmiNUE.png
小水
1 months ago
2013年水利署編纂了一本「堰塞湖緊急應變手冊」
2017年2月,林保署前身的林務局重新擬定了一個「國有林地堰塞湖應變標準作業程序」,更改了上述緊急規定和處置定義。
而從堰塞湖7/26被發現到9/23潰壩,林務局在9/21之前,一直是把這個堰塞湖的燈號定在「工程急迫性中等」的「橙燈」狀態,從而讓自己能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也可以不用作緊急工程處置。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馬太鞍溪改道完成!啟動第3階段搶修#shorts321K views · 6.4K reac...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讓光復成為動詞1/部落青年自救 我們知道哪裡有獨居的阿公、阿嬤
讓光復成為動詞2/一夕破產欠債1500百萬 財產只剩1雙拖鞋讓光復成為動詞2/一夕破產欠債一千五百萬 財產只剩1雙拖鞋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讓光復成為動詞3/怪手化身諾亞方舟 一路救起20幾人讓光復成為動詞3/怪手化身諾亞方舟 一路救起20幾人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讓光復成為動詞4/印尼看護想起南亞大海嘯 「不是嚇到,是很嚇到。」讓光復成為動詞4/印尼看護想起南亞大海嘯 「不是嚇到,是很嚇到。」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讓光復成為動詞5/我沒救人 是龍眼樹救的讓光復成為動詞5/我沒救人 是龍眼樹救的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讓光復成為動詞6/撤離通知只有國語和英語 原住民老人聽不懂讓光復成為動詞6/撤離通知只有國語和英語 原住民老人聽不懂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小水
1 months ago
佛祖街 營造公司特助 "其實速度上是蠻快的 只要一些車輛不要一直進來 我們會清得更快"災後七日對比 佛祖街汪洋退去.路面重現|TVBS新聞 @TVBSNEWS01
小水
1 months ago
林木繁茂/枯死線
9/26 馬太鞍堰塞湖現況
畫面/空勤總隊第 1 部1M views · 6.7K reacti...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花蓮水行俠Cheap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吊車大王被吳靜宜影射擺拍人家也沒去告他,沒告就是真的?爐渣法門開悟者・清德上人 (@54cjp.088) on Threads
小水
1 months ago
我明天絕對不會去屋主不在的地方鏟土
今天早上去到一戶
跟著鏟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
我們鏟的是他媽的屋主的花園
---
我們鏟了一個早上
下午屋主來
直接進小山貓直接要ㄎㄚˋ掉王韋翔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花蓮縣府(消防局)把撤離責任推給鄉公所,光復鄉鄉長把撤離責任推給範圍太大,大同村村長把撤離責任推給村民不想撤離21K views · 1.1K react...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那些一直在說擋車子的人,想一下:給你願望成真都不擋了,會變怎樣?
告訴大家就是光復南進北出一次就好,超過40分鐘,搜救隊響著警報器都過不去了,還想每台都進來,每個人,車,器械,都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但是人命,吃飽,回復自己家,那件事重要?
網路上一直鄉愿在罵質問救災車輛的影片,但是問的人問錯了嗎?誰帶隊來的,自己找一個蛋黃區外的集結點,隊長去找指揮站報到,提供可支援的量能,不管你是特殊車輛,是機具,是運輸,還是食物物資,任務派給你,要幾車幾人再進來,是不是更有活用,這幾天可以看到一堆車子,機具停在路上,本來光復街道就已經雙向道,再扣掉土堆一左一右,再扣掉幾乎每戶前面停一台車,再扣掉車流兩向,能過嗎?這只是個議題,有心精進的各位帶隊隊長,召集人,社團團長,網紅,可以想想下次怎麼派遣自己帶來的團隊
小水
1 months ago
昨天收容處的人傳訊息跟我說
「小王我們需要洗衣粉,可以麻煩你採買嗎?」
我想說應該是收容站裡面的災民們要用的,我就買三包最大包的洗衣粉,讓大家一起用就好了
送完物資之後,準備要離開,我就問
那明天還有要什麼物資嗎
縣府人員:「洗衣粉。」
我:「欸,我剛剛不是才買來三包,超大包欸!那可以用很久欸!!!」
縣府人員:「洗衣粉是給民眾的物資,你買三包,剛剛三個人來搬就沒了。」
我看我錢還是退給你們好了王韋翔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昨天收容處的人傳訊息跟我說
「小王我們需要洗衣粉,可以麻煩你採買嗎?」
我想說應該是收容站裡面的災民們要用的,我就買三包最大包的洗衣粉,讓大家一起用就好了
送完物資之後,準備要離開,我就問
那明天還有要什麼物資嗎
縣府人員:「洗衣粉。」
我:「欸,我剛剛不是才買來三包,超大包欸!那可以用很久欸!!!」
縣府人員:「洗衣粉是給民眾的物資,你買三包,剛剛三個人來搬就沒了。」
我看我錢還是退給你們好了王韋翔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他們這一群人每次都在豐田集結,從災後的第二天就開著吉普車下去救災,在佛祖街還淹得半人高的時候,就幫助許多長輩脫離到安置所、搜查到失蹤者的大體;救援差不多後,他們還持續地開著重機具到光復清淤。
佛祖街轉武昌街的街口是靠著他們的的機具,花了四、五天的時間清理而來,期間幾度大水淹過後,他們又重新施作。直到昨天終於清完道路的淤泥、做完簡易的堤防,開始便有車子通過這些路段。
晚上九點縣府突然就發布災區路線圖,說武昌街、佛祖街成為單向通行的新道路;新聞還有採訪官員,說會派員到佛祖街協助。我看了簡直氣笑,他們在佛祖街幾天,哪個官派的機具來過?昨天武昌街轉佛祖街這麼重要的道路通了,可以疏緩車潮直接走向光復市區的擁塞,是重要的替代道路,縣府都不覺得這是靈異事件嗎?楊富民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現場需求的𢑥整和調度真的好需要,不能每區三個人,一個騎機車,一個講電話或無線電回報住址和現況,一個在電腦旁聽電話回報key資料,隨時用google地圖更新現實需求嗎?
-
需要有人巡迴到整個災區調查需要人手的地方然後不斷地回到火車站帶人過去。每一村每一里每一鄰都要有村長里長鄰長出來領導。

林群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現場需求的𢑥整和調度真的好需要,不能每區三個人,一個騎機車,一個講電話或無線電回報住址和現況,一個在電腦旁聽電話回報key資料,隨時用google地圖更新現實需求嗎?
-
需要有人巡迴到整個災區調查需要人手的地方然後不斷地回到火車站帶人過去。每一村每一里每一鄰都要有村長里長鄰長出來領導。

林群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光復鄉大華村麵包店老闆:當時我們接到預告的時候,一瞬間水就來了,其實手機國家警報也沒有通知,幾乎沒有響。我是覺得政府失能,治山防洪失敗,中央跟地方吵成一團,然後大家都在作戲。60K views · 2.4K react...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mAMcJMOh8VnSGrbXAJPya.png 馬太鞍溪堰塞湖受影響區疏散避難圖(9/3極端情境版本)113年度強韌台灣-大規模風災賑災整備協作計畫 | Notion
小水
1 months ago
記者:部落有一個收容中心,不斷跟縣府呼籲派人力來支援,縣府一直沒有回應,都是青年階級在支撐,不知道為什麼縣府一直不願意來對話。之前陳處長說縣長不在沒關係,他都可以支應,可是他回去開縣府的記者會,這邊換一個農業處處長,這個層級跟權責到底是為什麼這樣處理。
農業處處長:救災最優先,縣府主管分工都是明確的。以能夠跟民眾傳達最正確最清楚的資訊為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記者:是不是能提供人力資源到收容中心去幫忙?
農業處處長:...原民處會來做接洽聯繫。68K views · 2.5K react...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現在已經離開糖廠,比較方便説昨天看到什麼。花蓮縣政府的物資窗口,就在男生廁所附近,我在找盥洗區,經過那裡,總是覺得他們說話口氣怪怪的,不是服務,而是好像在討論恩賜什麼,就是很跩。後來在廁所後出口,有個阿姨忽然開口問剛走過去丟垃圾的阿兵哥,你這烤雞不吃了厚,我拿回去餵狗。而我一抬頭,看到阿姨的機車踏墊上面,有一箱舒跑……
其實花蓮縣政府的物資是有送出去的,但是那是不是災民,受災狀況如何,我想,都要打問號……蔡日興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今天看到指揮中心的進度條,説民宅88%,哎呀,我才回來三天啊,後面這三天是周間,進度怎麼那麼神?
剛剛仔細想忽然懂了,是定義問題啦。
這三間都是我和夥伴的業績,我確實是從一層泥戰到這樣,可是,這根本沒有完工啊!尤其是第三間,那個裝潢後面還有一間大魔王都是漂浮得東倒西歪的家具。
這種地方一定是人挖的,小山貓那個門過不去啊!第三間,我陌生戰友説,那個裝潢隔間一定得拆(OMG那玻璃好大塊),不然家具根本沒辦法搬。
這個你要說這三天已經搞定,我不太相信。其實第三間那個屋主現在住花蓮,她有沒有回來都是問號。
前兩間,那個屋主連續叫了四天志工,已經100人天以上,我們還只幫到這樣。蔡日興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1.當天大街上非常擁堵,很多停在路邊的私家車輛,看起來裡面也沒人,就停在台9線上。
而大型機具挖出來的泥沙、垃圾,由大車運載到附近空地暫置,路邊停到原本四線道只剩雙線道而已,所以如果想前往還是避免自己開車前往,盡量騎車或是搭火車。
2.口罩、護目鏡非常重要,大太陽地乾的情況下,哪怕前面只有一個人在走路,揚起的沙塵還是非常恐怖的,也因為這樣,在災區裡的路段,騎車的速度盡量放慢一些。
當天甚至有三、四位騎車的朋友也因為摔車受傷,一定要記得自身安全!!!
5.不管是現場還是網路上,資訊真的爆炸多,缺乏系統性整合,滿混亂的。Loot2 魯特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iyqPE9unG9x1v8vF4jlZE.pngFacebook這截圖不是西濱開到花蓮可笑,而是2.4萬讚可怕洪彥安 (@andyhung69) on Threads
這裏也有爸爸...
突然這幾天東海岸多了好多阿北,而是都是開挖土機的...
https://images.plurk.com/3ASCQ9656rqsbMVfsgQ04z.png@justin_lin666 on Threads
小水
1 months ago
2.5M views · 37K react... on Facebook花蓮確實很需要幫忙.....但也不用這樣道德綁架吧>< #張婷婷
小水
1 months ago
災害會習慣重複走他回家的路。 https://images.plurk.com/5GtbVIquBGJYUu0ToQOXaQ.png
小水
1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vdtSe3xBTeTRQdRE20PaM.png 這是花蓮縣政府購買
供村鄰長、水電志工
輪流借用
跟行政院沒有半毛錢關係
更不是行政院送來的詹江村 on Facebook
小水
1 months ago
針對網傳「中央送來高壓水槍,縣府忙著貼貼紙,沒有送到災區使用」一事
花蓮縣政府嚴正澄清:
縣府係依《政府採購法》第22條規定,因不可預見之緊急事故,緊急採購500台高壓清洗機,為縣府財產故貼上縣府標籤。Vilma Huang (@vilmahuang) on Threads
小水
3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YVEBZf6NHf46CiikdGMf2.png
小水
3 weeks ago
一、倒填日期爭議
我先看到一堆攻擊花蓮縣政府現在叫災民倒填日期作假的新聞和社群發文,當然第一時間我就抱持著懷疑,因為倒填日期沒什麼意義,畢竟災難發生的前後時序,已經太多新聞和資料說明中央和地方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倒填日期不但一點意義也沒有,而且也給民進黨很多攻擊的機會,應該不至於這麼蠢,但是我也不能排除徐榛蔚就是這麼蠢,因為過去公務員幹蠢事我也沒少見過。
隔不久就看到聯合報的新聞,講了來龍去脈,發現根本就跟倒填日期八桿子沒關係,但是恐怖的是,用google搜尋,發現新聞報導、臉書和脆上面的政治攻擊文,都超級多,聯合報的詳細報導不但沒什麼澄清作用,標題又有點對花蓮縣政府官員不利。
小水
3 weeks ago
二、水電志工群組解散爭議
也是先看到一堆靠北徐榛蔚解散水電志工群組,然後花蓮縣政府公布廠商名單,是要圖利廠商的新聞,還有水電志工群組有人跳出來說群組是民間建立,憑什麼花蓮縣政府解散。
也是隔了一陣子看到聯合的新聞,標題還跟水電志工群組沒關係,結果看了內文才知道是因為要從「一水一燈一電盤」轉到開始重建修繕的進程(我還有看到脆文有群組最早的聯絡人也要回去工作了,沒法繼續管理群組所以解散的文字,但不曉得真假),我會覺得實務上就是水電志工可以繼續在光復與鄰近受災區跑,但一定會有人想要水電志工負責整屋水電重拉工作,水電志工就看個人意願協助囉!加上還有很零星的詐騙行為,建議要修繕重建的災民還是得要簽好合約再說。陳祺忠 on Facebook
小水
3 weeks ago
經過各項查對後,要在這邊跟各位道歉
前面一篇關於鳳林鎮長切結的貼文
幫鳳林鎮長平反一下
林健平「並沒有」公開在媒體前罵中央不幫忙
而是幾個特定立場的媒體
頻頻報導鳳林的幾位災民
說他們受災到現在都沒有人理他們
連國軍都沒有進駐幫忙
意圖製造中央不顧災民的畫面來攻擊中央
然後另外幾個特定立場媒體反擊
拿季將軍記者會「鳳林鎮長已簽結」的畫面 來反駁「中央不幫忙」的資訊 再加上網傳 「鳳林鎮長簽結卻甩鍋中央」的資訊海洋主廚 愛爾文 on Facebook
back to top